楊青芳是土生土長的山西省翼城縣人,2008年9月,畢業于山西師范大學的她應聘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擔任翼城縣中衛鄉北廟村村委主任助理。
要做北廟人先理北廟情
2008年10月11日,為使村民盡快熟悉她,楊青芳一進村就把自己的照片、個人簡歷、在村內任職、分管工作等情況制作成版面懸掛村中,并向村民做出承諾:愿為農家女,甘做百姓事。
上任伊始,她走遍了全村21名黨員、15戶困難戶和低保戶、142戶農戶的家。一連兩個月馬不停蹄地摸底,她掌握了村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問題找準后,經過半個月論證,她寫出了北廟村發展思路和計劃并及時匯報給村兩委班子。后來,這個思路和計劃成為村里2009年“兩定”工作目標和計劃,楊青芳由此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做人先做事做事做難事
2008年底,村里的老會計因年事已高辭職,村里決定,由楊青芳擔任會計一職。這對楊青芳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雖是農村財務,卻也馬虎不得。上任第一筆賬,她把應付款寫成了往來款,看似不起眼的失誤卻把村里的賬目搞混了,是老會計的及時糾正才沒釀成錯誤。她傻眼了,會計的知識她一竅不通,就這樣接了,怎么辦呢?于是,她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農村會計理論知識,白天,她就追著老會計詢問賬目的記錄方法,還時不時地去鄉政府跟著經管站工作人員學習。經過半年的操練,她成功地進入角色。如今,她把村里的賬目管理得井井有條,每一季度的“三務”公開也都記載得清清楚楚。
2009年開春后,村里要修通與鄰村的連村路以及村北的循環路,為保證工程按時按質完成,村黨支部將質檢工作交給了楊青芳。
她每天堅守在施工工地,把質量,催進度。水泥路的底層需要用灰土鋪設好,不允許出現一點雜質,她蹲守在工地上,看哪里不合適她自己就拿起鐵鍬干;沙子、水泥、石子和水的比例掌握好是工程的關鍵,她專門把使用混凝土的比例寫在紙上,張貼在混凝土攪拌機前,時刻提醒施工人員要嚴格按照比例配比。
修路期間,她的手里多了一把尺子,時不時拿出來測量一下路面寬度、厚度是否達標。3月20日這天,不知道哪個環節出了錯,一段路的厚度只有15厘米。她馬上要求返工,工人們起先不樂意,嫌費時費力,她就攔著不讓繼續鋪。到后來,工人們見拗不過她,只好返工。就這樣,修路的兩個多月里,她沒請一天假,曬黑了,也累瘦了。
謀劃富民路試種大櫻桃
北廟村是一個純農業村,村里的主導產業就是小麥、玉米,還有少量蘋果,村民的經濟收入來源非常有限。針對村里在產業發展上存在“項目少、資金少、技術少”的問題,楊青芳經過大量調查研究,了解到大櫻桃發展前景廣闊,便三番五次和副鄉長、村支書、村民到絳縣實地考察,找當地農戶咨詢,并邀請絳縣大櫻桃技術中心的專家到村里給村民講解種植技術。經過不懈的努力,北廟村村民自愿種植大櫻桃30余畝。她邀請專家對這30余畝土地進行測土配肥、種苗搭配,并與絳縣大櫻桃技術中心簽訂協議,由技術中心提供技術指導、產品銷售等系列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