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在慶祝三八婦女節之際,我代表《村委主任》雜志社,向工作在農村基層一線的女村官們道一聲節日快樂!本期,本欄目選編了4個女村官的典型事跡,她們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錦囊妙計。
山西省新絳縣西關村,人稱“民族村”。全村2500余口人,居住在城西一隅,1/3是回民。村里針尖大點事,能捅天大的洞。夫妻吵架,到縣上讓書記、縣長評理;鄰居鬧矛盾,四鄰不安;由于生活習慣不同,漢回民間免不了發生糾紛。前幾年,村干部不爭氣,“賣地賣亂了、辦企業辦亂了、以權謀私謀亂了”,致使干群矛盾突出、人地矛盾突出、民族關系十分緊張。提起西關,人們都搖頭,縣、鄉干部更像是心里有塊石頭放不下。
2008年,西關村出現了轉機。
村委會換屆選舉,回族婦女拜惠珍報名參選。她在村里當醫生,視漢回老人為父母,誰家里有了病人,無論白天黑夜,隨叫隨到,生活困難,她分文不取;她捐款數十萬元,搞社會救濟,做公益事業。她最大的優點是心底無私。在競選會上,她只是說:“漢回團結和諧是治村之本。只要心里裝著老百姓,像兒女對父母那樣對待老百姓,再難的問題也能解決?!币幌蜃鍪绿崱⒆鋈说驼{的拜惠珍,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主任。
上任伊始,到她家“來訪”的村民絡繹不絕。有反映村務財務混亂的,有檢舉私擴亂占宅基地的,有揭發村干部公款吃喝的,有申訴多年遺留問題的……拜惠珍意識到,長期以來,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不暢,既影響了干群關系,又積累了矛盾。她說:“讓群眾講真話,天不會塌下來?!?/p>
只有做到村務公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拜惠珍和新的村兩委一班人商量,決定從構建和諧村入手,消除漢回隔閡,用真情調解糾紛。村兩委開展“西關發展良策大家談”活動,讓全村人講心里話。拜惠珍與村干部挨門挨戶發放征求意見卡,之后一條條梳理,一項項匯總。群眾對公款吃喝意見很大,她提出取消村級招待費的建議,很快被村委會采納;群眾對歷年來河灘地承包暗箱操作有意見,村兩委立即對140畝河灘地進行公開承包,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增加了12萬余元收入。
家有十五口,七嘴八舌頭。這個漢回民混居村,哪天都牽動著拜惠珍的每根神經。這不,2009年的正月初六,正當大家歡天喜地過春節的時候,村民丁某騎摩托車外出路過程某家門口時,因道路不平不幸滑倒,左腿被剮傷。丁某一氣之下帶人將程某的院墻推倒,并砍倒院墻邊的幾棵樹。矛盾由此升級,雙方各自找來親朋好友不下100人。原來,彭家溝居民組的巷道狹窄,居住在這里的20余戶村民,出行十分不便。有人多次出面,請程某將自家的空宅基地讓出一些,“咽喉要道”就可以變得暢通,但程某始終不答應。
雙方劍拔弩張,眼看一場打斗就要發生。拜惠珍帶著村兩委一班人及時趕到,果斷要求雙方親朋好友撤離現場,然后與雙方當事人坐下來,協商解決辦法。她以心交心給雙方做工作,批評丁某擴路應通過正當方式,私自推倒程某的院墻錯在前,應向程某賠禮道歉;同時又開導程某,路是大家共同走的,又窄又陡,也會給自己出行帶來不便,閑置的宅基地不如讓出來給大家使用,村里會考慮重新劃一塊宅基地作為補償。雙方僵持了三天兩夜,拜惠珍勸說了三天兩夜,來來回回跑了二三十趟,終于使雙方達成了協議。村兩委一班人趁熱打鐵,和雙方的親朋好友一齊動手,拓寬修平了公用道路,一場一觸即發的民族群發性事件,變成了共建和諧路的動人場面。
正月十五這一天,彭家溝的居民敲鑼打鼓給村兩委送來了“家和萬事興”的牌匾,并自發擺了十余桌酒席,慶賀路通人和。而這時,拜惠珍著實感到累了,嘴上起了火皰,在酒席間病倒了。
村民王老漢曾承包村里的兩孔磚瓦窯,1984年因縣城建設被拆掉。王老漢認為給他的經濟補償不合理,遂開始上訪。25年來,為打贏這場官司,他上訪告狀不下400次。
2009年5月初,拜惠珍聽說王老漢再次準備進京上訪,馬上帶上村兩委一班人趕到王老漢家,其他人幫老人打掃住房,晾曬被褥,還買了新毛巾、被單,而拜惠珍為老人洗衣物,坐下來細聽老人訴說,并當場召開村兩委會,決定每月由村集體給王老漢解決生活費200元,老人腿腳不便,由集體出錢給老人買輛三輪電動車。決定作出不到半小時,當月的補助款和一輛嶄新的三輪電動車就送到老人面前。王老漢激動地說:“我看到了新班子對一個普通百姓的關心、熱心和誠心,從今天起,我再也不去告狀了!”
拜惠珍付出的心血得到了組織和群眾的認可。2009年,她被評為全縣十佳村官、運城市十佳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