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鋤也可弄丹青,不描花草畫虎雄;潑墨豈只為斗米,虎虎生風長精神。”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給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王公莊農民畫家親筆寫信時即興賦的一首詩。而如今王公莊的“虎”產業也是“虎虎生風”。
第八屆“網上看河南”采風團的媒體記者一行50多人來到王公莊村,一睹“中國畫虎第一村”的風采。采風團抵達該村時,“四大虎王”、“四小虎王”、“畫虎新秀”在王公莊村農民文化廣場擺下了競技臺,揮毫潑墨,施展“虎”功。
正是農忙時節,這些畫師們怎么還有心思作畫?“四大虎王”之一 ——肖彥卿的一番話解開了記者心中疑團。他說:“我們現在已經不種地了,把土地轉包給本村的種糧大戶,而自己則用心創作,做大‘虎’事業。”
據了解,王公莊1366口人中就有500多人從事繪畫和賣畫事業。該村的農民畫家從臨摹名家入手,自學取法,不斷創新。經過一二十年的艱苦探索,以工筆為主的“民權虎”畫風逐漸形成,深受國內外知名人士喜愛。
王公莊的農民畫師們在作虎畫的同時,通過經紀人也讓“虎”真正的走出了家門。“原來都是等買家上門,價格低,銷量少。”“民權虎”經紀人王建金說。現在他不光畫虎,還經常走出去推銷村里的虎畫,跟國內外多家畫室都有聯系,為此還在北京開了一個門店,接到的單子多了,就分給村里的畫師一起來做,這樣不但節約了時間,還能讓村里其他畫師的畫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四小虎王”之一的王建輝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王建輝的畫室內,標價30萬元、40萬元的畫比比皆是,一幅題為《五富》的畫,標價甚至高達90萬元。王建輝笑稱:“從中受益匪淺。”
名氣大了,慕名前來參觀和買畫的人也多了。為此“四大虎王”紛紛建起了自己的畫室,而村里也謀劃著更大的事業。在當地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以虎為媒,該村還發展起旅游產業。
王昕就是該村發展旅游產業的首批導游之一。她說:“現在王公莊的名聲在外,前來參觀和購畫的人絡繹不絕,一個月下來少說也在千人左右。雖是一個新開發的旅游景區,但自己的收入也不菲。”
民權縣縣長王仲田告訴記者:“在政府的引導下,村里成立了王公莊農民書畫院、繪畫生產協會和王公莊畫虎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注冊了‘王公莊’、‘民權虎’、‘王公莊畫虎村’3個商標,引導農民宜畫則畫,宜商則商,不斷壯大和發展畫師和經紀人隊伍。”同時,他們還做長“虎”產業鏈條,建設標準化的新農村,發展旅游業和旅游業相關的產業,形成互補。
據了解,目前該村有國家美術家協會會員2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6人,市、縣書畫家協會會員200多人,繪畫經紀人26人。僅2009年,該村創作繪畫作品高達6萬多幅、創產值2500余萬元。在王公莊村的帶動下,民權及山東、安徽部分縣有數千名農民從事繪畫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