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信息化的網絡時代,溫州模式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挑戰。本文通過新舊溫州模式的探討,了解舊式模式的基本特點及其轉變為新型模式所遇到的瓶頸,探討其發展的最優路徑。
關鍵詞:溫州模式 新溫州模式 發展 瓶頸
上世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重新起飛。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過程中,在沿海一個不起眼的地方,一種特有的民間家族經濟模式取得“巨大”的成功,人們的目光齊刷刷的投向那里,接踵而來的褒貶不一的評論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在經歷過了大風大浪后,它又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21世紀信息化的網絡時代,面對經濟危機的沖擊它將如何發展,又將怎樣與國際接軌等成為了“新溫州模式”面對的新瓶頸。對其由舊到新的研究可以更好的審視它的發展軌跡,尋找到新的發展契機,這也是研究的意義所在。基于此做了此篇文獻綜述。收集了近五年來各界學者對溫州模式的研究。
一、傳統意義上的“溫州模式”
溫州模式興起于20世紀的80、90年代,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模式,溫州模式就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非常典型的模式。
對于溫州模式的產生及其自身的價值。不同的學者持不同的態度,也有著不同的界定。最早,費孝通教授在1984年提出“蘇南模式”后不久又提出了“溫州模式”的概念,用“個體所有制”、“家庭所有制”界定溫州模式的特征。施端寧及陳乃車認為從蘇南鄉鎮集體企業產權制度的民營化改革結果來看,依靠民間的市場力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更具有全國一般的意義。有的學者認為“溫州模式”在草根經濟發展階段被承認是發展市場經濟的模式,是放手發展民營經濟的模式。姚鋒平認為“溫州模式”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模式之一,是以家庭經營為起點,以粗放經濟和數量增長為主體的勞動密集型發展模式。徐爍然認為“溫州模式”則是一種依靠民間力量、民營經濟發展而成的“自下而上”區域經濟發展模式,是資源約束性模式和市場主導型模式。在我看來,溫州模式是以家族為基礎生成的民間民營經濟體制,也就是個體、非公有的發展模式。
對于“溫州模式”的爭論一直未停止過,溫州模式發展過程先后經歷了四次“姓資姓社”的諸難,但都能夠得以生存與發展。第一次是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姓資姓社”;第二次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溫州農村在改革開放中出現了一條有別于“蘇南模式”、“珠江模式”的發展模式;第三次爭論主要涉及的卻是改革開放本身的評價問題。第四次是關于市場經濟“姓資姓社”的爭論,而作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的溫州模式,終于以鄧小平的“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的論斷而告終。
二、傳統“溫州模式”的特點與內在缺陷
溫州人之所以闖天下,憑借的就是他們充分地調用其擁有的社會關系資源,將其變成他們的社會資本。溫州人使用的社會資本大多局限于民間的社會關系網絡。盡管在外出經商過程中不斷地尋找與政治官僚有關的社會關系,但是民間社會關系網絡是他們的立身之本。溫州這個地方人多地少,歷史上并不很富裕,民間資本并不雄厚。而其基礎是依托于社會關系資源之上的民間金融、民間組織和民間交往,我們可以通稱其為民間力量,家庭、家族、親戚朋友、鄰里鄉親、民間借貸、相互救助等等,是每個溫州人必須借助的民間社會力量。然而,隨著市場經濟規范的逐步完善和溫州經濟的迅速發展,僅在溫州人之間尋求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變小,法制和市場體制的規范也減弱了人情關系等社會資本在發展中的作用。社會資本正以另一種方式,給溫州經濟的發展帶來同樣巨大的負外部性。
溫州通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非農產業,實現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型的成功典型。從“溫州模式”對農村發展的促進作用的角度出發,可以把“溫州模式”的基本特點概括為: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專業市場為主導,以產業集群為核心,以小城鎮建設為依托,以創富精神為帶動。
然而,溫州由于投資來源于民間,外資在溫州的缺失和當地人依靠自主創業和家庭作坊式生產的傳統方式,溫州選擇沉沒成本較小、啟動資金和技術要求不高的內資輕工制造為主的產業集群,產業呈現“小而輕”的特點。
對于這個問題,胡飛航認為傳統“溫州模式”不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改革開放以來,作為一種區域經濟發展范式,“溫州模式”以其獨特的實踐獲得了理論界的肯定。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溫州模式”在全國性經濟體制漸進式改革中,率先通過需求誘致型的局部制度變革,完成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成為全國制度創新的一個典范。但近些年來,在全國進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溫州原有的部分競爭優勢正在喪失,同時,“溫州模式”也因其路徑依賴的形成,制約了本身的發展。
溫州地區今后發展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個體私營企業如何發展更快、實力更強的問題,而這從根本上說是家族企業的發展壯大問題。換句話說,關鍵問題就在于,如何克服家族企業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從辯證的觀點來看,家族企業的優點在某種程度上也就是它的缺點。家族企業強烈的對內信任,必然導致它對外的排斥;它的“船小好掉頭”,也說明其難以抗拒大的風浪;家長決策的靈活,容易導致它的目光短淺,缺乏長遠規劃。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這種弊端更加顯露出來,特別是在專業人才的引進方面。這極大地限制了家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要想繼續做大做強,要實現由傳統家族企業向現代化企業的邁進,僅僅停留在家族主義的范圍之內顯然是不夠的,它還必須實現對家族主義的超越。
三、新時代背景下“溫州模式”轉變的必然趨勢
在進入新世紀后,經濟增長保持20多年全國前列的溫州市,GDP增長速度開始下滑。到2003年下半年,溫州市GDP的增長落至全省倒數第一。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溫州亦不能幸免于難。在過去的2008年,溫州市注銷企業9209戶,其中私營制造企業注銷1245戶。大量的企業注銷意味著經濟下滑,溫州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31.52億元,增長8.1%,但增速同比回落13.5%,嚴峻的形勢令“溫州模式”受到了挑戰。
事實上,“溫州模式”的發展模式,只能適應初級市場經濟,傳統的“溫州模式”將悄悄的“消失”。但是,溫州人精神中深厚的重商文化底蘊不會消失?,F在,“溫州模式”的發展處于歷史性轉變的重要關頭,“溫州模式”需要繼承、提高和創新,只要不斷地進行制度創新和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溫州經濟仍將有光明的未來。
因此,“溫州模式”的變革和發展成了必然之勢。
四、“新溫州模式”的發展瓶頸與發展路徑
(一)“新溫州模式”的發展瓶頸
面對一個新的時代,溫州模式需要不斷的改革創新,改革什么,創新什么,已成為新溫州模式發展的必然問題。在以上探討溫州模式的內在缺陷時已經隱約看到了制約其發展的各個方面,因此,改革是必然的,也是艱難的。
首先,其傳統的家族主義的經營管理方式應怎樣適應現代的市場體系轉型。其次,舊式的發展模式缺乏動力,如何尋找新的發展動力。第三,依靠民間融資的資金來源已不能抵抗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這又將如何應對,民間金融的發展又有怎樣的前景。第四,創新機制的引入,怎樣依靠技術的創新帶動中小企業的發展,發展具有區域特色的產品。這些都是制約“新溫州模式”發展的瓶頸,面對這樣那樣的困境,只有堅定信心,將繼承與發展并舉,改革與創新同行才能走出荊棘,走出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溫州模式。
(二)“新溫州模式”發展的路徑
綜合多位學者的研究成果,出現了幾種觀點相異的發展路徑。
在21世紀初出現了兩種相對立的觀點,引起了一些爭論。
一位學者將“新溫州模式”的特點概括為:以產業聚集內部大中小民營企業的和諧發展為推動溫州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以高附加值的“小商品”為基礎,以分布在全球市場的多層次現代市場銷售網絡為紐帶的發展模式。這是典型的第一種觀點,認為新溫州模式應完全脫胎于傳統溫州模式。走出家族企業的限制,走向產業集群化的現代企業。
第二種觀點認為,新溫州模式應繼承傳統走家族經營、專業市場、小城鎮建設“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
前兩種觀點都有自身的優勢,但第一種觀點偏重于少數溫州企業,卻忽視了大多數溫州企業并不是這樣的,因此可說是不具有普遍性。第二種觀點只關注了溫州自身的形成發展路徑,沒有注意到國際環境的影響,應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環境,走國際化路線。
然而近幾年,又出現了一種綜合型的發展路徑,這是基于前兩種觀點的基礎上提出的,我認為更具有現實意義。將部分傳統繼承,改革不適應現代發展的體制、管理方法等??梢哉f這是一種折中路線,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 綜合上述觀點,筆者認為對傳統溫州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第一,區域化向國際化的轉變,引進外資。在保持民營經濟規模不變的情況下,加大對外資引進的速度,改變單一的民間金融的模式,建立適應民間投資和民營企業發展需要的多層次金融體系。
第二,企業管理制度的轉變。為避免原溫州模式中家庭經營的局限性,新溫州模式企業建立起符合國際市場經濟要求的“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離、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努力實現由家庭式企業向現代企業轉變。
第三,改變傳統投資傾向。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由于先天的科技資源非常不足、缺乏工業化的基礎,再加上當地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沒有能力投入摘研發。所以傳統的溫州企業以低成本、低價格為核心競爭力。使資金投資由早期形成的專業市場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近幾年,溫州大力實施工業發展“12345”工程和“1411”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計劃。
第四,“有為管理”的發展趨勢。政府轉向“有為管理”,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宏觀調控,如農村城鎮的土地配置,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環境質量的保障。在遵循市場主導的同時,政府加強了在經濟引導方面的積極作用。據統計,在“有為管理”的新政指導下,2005年溫州新增加含有高新技術的新興項目達30多個,新投資5千萬元以上的企業達4百多家。溫州的民營經濟經歷了從無政府參與到由政府引導發展的改變。
五、總結
我們應該認識到“新溫州模式”是對傳統溫州模式的繼承與發展,它有普遍性也有自身的獨特性,在借鑒其成功的方法上更要尋找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在全球化浪潮的今天,一種能夠適應時代的模式是需要時時以發展、反思的眼光看待自己的,開放的思想、觀念的更新、體制的建構、技術的創新,不斷的與時俱進。而這一切又離不開人的作用,更離不開社會這個巨大的影響因素,總之,從對新舊溫州模式的探討,讓我們看到了挑戰與機遇,堅信只有勇敢的前行,勇敢的嘗試才能戰勝困難,把握機遇,最終站在時代浪潮的頂端!
責任編輯:郭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