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召開“安陽西高穴大墓考古發現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搶救性地發掘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的一座東漢大墓,已出器物250余件,其中8件是刻有“魏武王常所用……”的圭形石牌,如“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刀”、“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等。除“魏武王常所用慰項石”是盜墓分子2008年盜自該墓、后被追回的以外,其余7件都是發掘品。權威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根據墓葬形制、規模、規格、年代、遺物等斷定:西高穴大墓就是史籍所說的曹操高陵。這個消息引起了各級各類傳媒大量而持續的報道和評議(包括一些真贗之爭),這些報道和評議又成了全社會熱議的話題。另有消息稱,該項發掘已被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列入2009年的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有人說,“魏武王常所用”之“?!?,可能是曹操的大臣常林。但反對者說,常林并無“魏武王”的謚號。其實,“?!敝荒芾斫鉃楸頃r形容詞,是“日常的”、“永久的”、“固定的”的意思。但這樣理解的“?!笔埂俺K谩弊x起來很拗口,不及“所常用”、“常用”的說法更符合古今漢語的一般表達習慣。事實上,很多報道就是這樣引用石牌文字的,而且引用成“常用”的更多。比如,《華西都市報》說:“河南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專家尚金山明確回應,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銘文的石牌是他親自發掘出來的,……而刻有‘魏武王常用搭虎大戟’的一塊是最完整的,其余都是殘缺不全的……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項石’銘文的石枕,尚金山肯定地表示,這確實是從盜墓分子手中收繳,但是他聽到盜墓分子親口承認是從該墓中所取?!痹搱蟮膱蟮郎踔翆ⅰ拔何渫醭K闷⒋箨币脼椤拔何渫鯍毣⒋箨?。《文匯報》等的報道也將“魏武王常所用”引作“魏武王常用”。
看來,“常所用”的說法也需要像西高穴大墓一樣來個“鑒定”,以便搞清它究竟是誤倒、倒裝,還是順裝。
誤倒又稱“倒文”,是一個??睂W術語。倪其心《??睂W大綱》將它分為四類。1.句內相鄰兩個字的誤倒。例如《韓非子·說林上》“子為之是也,非緣義也,為利也”中的“為之”二字,陶鴻慶說是誤倒。2.句內相鄰兩組字的誤倒。例如《文選·風賦》“故其風中人,狀直憯悽惏傈,清涼增欷”,王引之說:“僭悽惏傈”當為“惏傈憯悽”。3.上下旬對文中的誤倒。例如《晏子春秋·內篇問下第三十》“且嬰聞養世之君子,從重不為進,從輕不為退”,王念孫說當作“從輕不為進,從重不為退”。4.句內詞語的拆裂誤倒。例如《淮南子·人間訓》“委社稷,效民力,隱居為蔽,而戰為鋒行”,王念孫說“隱居為蔽”當作“居為隱蔽”。將“常所用”引用成“所常用”的人,看見上述分類,或許會說:“常所用”就是“所常用”的誤倒,有第1類為據。但這只是從表面上看問題。把“魏武王常所用”等石牌放在“魏武王墓”這個大背景上考察,就會發現:“常所用”絕不會是誤倒?!拔何湟韵嗤踔稹保瑨短熳右粤钪T侯;“文帝以副君之重”,代漢自立就在厥翁駕崩之后不久。既然如此,曹操墓葬過程中的大小失誤,都會是相關官員的大不敬,都有可能受到舉報,從而被責難、左遷、褫革、砍頭,直至滅族。因而,曹操墓葬過程中的大小步驟,人們無一不會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萬分謹慎,務求不出任何瑕疵。退一萬步說,縱然石牌文字有誤,也不可能8個石牌都誤,并且誤法一致?!暗寡b”是一個修辭學術語,是行文中為了音韻和諧、形成對仗、強調語義等原因而進行的詞序調整。楊樹達《漢文文言修辭學》第17章以“詞的顛倒”和“句的顛倒”兩節專論“顛倒”。楊的“顛倒”就是這里的“倒裝”?!霸~的顛倒”中的“趁韻”,所舉例證如《詩·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盛,不能藝稷黍。”樹達按:“恒言黍稷,此倒云稷黍,以與上文羽栩為韻?!逼洹胺浅庙崱彼e例證如《詩·邶風·雄雉》:“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楊在“下上”之下以著重號注明顛倒。將“常所用”引用成“所常用”的人,或許又以這里的“非趁韻”所舉例證為據,說“常所用”就是“所常用”的強調性倒裝。但“倒裝說”忽略了“常所用”石牌的文體特點這一根本前提,僅僅是一種按圖索驥、簡單比附,因而也要排除。該墓的石牌,實同于他墓的遣策。只是一般遣策用簡、牘,這里用石料罷了。張家山247號漢墓遣策中有四條是:“錦裙一,算囊一,……綈袍一,錦巾一?!边旁茐粑鳚h墓遣策中的五條是:“女子禺人(女木俑)四,男子(男木俑)七人,……醬杯十,緒杯廿,漆杯十?!彼绾幽闲抨柍埂⒔犋P凰山8號和10號漢墓,以及湖南長沙楊家灣楚墓、五里牌楚墓、仰天湖楚墓和馬王堆1號漢墓等的竹簡木牘上記錄隨葬品的文字類皆如此,都不加任何修飾,最典范地體現著實用性特點。既如此,“常所用”卻用倒裝的修辭手段加以強調,豈不是自作多情?
不敢誤倒,不必倒裝,“常所用”的詞序就只有順裝這種可能了。“順裝”是一個語法學術語,它指采用慣常詞序進行語言表達。例如《左傳·哀公八年》:“夫魯,齊晉之唇。”《韓非子·忠孝》:“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順之道也?!鼻懊嬲f過,“常”作為表達時間狀態的形容詞,是“日常的”、“永久的”、“固定的”等意思,能夠修飾相關名詞作定語,例如《后漢書·文苑列傳》:“舞無常態,鼓無定節?!薄妒勒f新語·政事》:“望卿擺撥常務,應對玄言。”《南史·陳武帝紀》:“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愛。及居阿衡,恒崇寬簡。雅尚儉素,常膳不過數品?!卑拙右住队洰嫛罚骸爱嫙o常工,以似為工;學無常師,以真為師?!薄八弊纸Y構的語法功能相當于一個名詞,因而也能受“?!钡男揎?。報載著名的秦漢史專家朱紹侯先生說:“其他任何一個帝王墓中沒有‘常所用’這種說法,文獻上也找不出有人用過這種說法?!薄捌渌魏我粋€帝王墓中沒有‘常所用’這種說法”,或許如此;“文獻上也找不出有人用過這種說法”,則嫌絕對了。《墨子·備城門》:“禽滑釐對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洞、蟻附、轒辒、軒車,敢問守此十二者奈何?’”王充《論衡·說日篇》:“儒者論曰:旦出扶桑,暮入細柳。扶桑,東方地;細柳,西方野也。桑、柳,天地之際,日月常所出入之處。”這些“常所×”的用例就出自文獻,而且產生的時代比“魏武王常所用”更早,“?!毙揎椀摹八弊纸Y構字數更多。它們都能有力地證明:西高穴大墓“常所用”的說法并未失范,更非首出。
那么,為什么“常所用”看著像倒裝,傳媒報道也不時把修飾“所用”的定語“?!闭`會為修飾動詞“用”的狀語,而將其“順裝”為“所常用”或省略成“常用”?在筆者看來,這是“常所用”雖然合乎語法,卻有不合搭配習慣之弊的必然結果。在上古漢語中,表示時間狀態的單音形容詞“常”作定語,一般要求其后的名詞或名詞性中心語也必須是一個單音節,以求音韻和諧。在《左傳》、《論語》、《墨子》、《孟子》、《莊子》和《荀子》六書中,“?!弊鞫ㄕZ的共有23例,其中的21個“?!毙揎椀闹行恼Z都是單音節,并且定中之間沒有結構助詞。例如《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墨子·尚賢上》:“故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薄睹献印とf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于上。無常職而賜于上者,以為不恭也?!薄肚f子·人間世》:“故《法言》曰:‘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則幾乎全?!薄盾髯印ぬ煺摗罚骸疤煊谐5酪?,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定語“?!焙笫菑鸵艄澋闹挥袃衫?,一側是《墨子-耕柱》的“是所謂經者口也,殺常之身者也?!币焕恰赌印涑情T》的“禽滑釐對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而在上古漢語中,時間副詞“?!弊鳡钫Z,修飾單音節謂語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左傳-襄公二十七年》:“子言晉、楚匹也,若晉常先,是楚弱也?!薄读凶印ぬ烊稹罚骸俺I;?,無時不生,無時不化。”韓愈《雜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奔热蝗绱耍藗儼押币姷摹俺K谩备脑斐沙R姷摹八S谩被颉俺S谩?,就很自然了。
朱紹侯先生雖然誤斷了“常所用”出現的最早時代,但他還是正確地解釋了它的結構和意義?!缎氯A每日電訊》的報道稱:“朱紹侯說,曹操主張薄葬,臨終前留下《遺令》:‘殮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8件圭形石牌都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恰恰印證了曹操《遺令》。他解釋說,‘常所用’就是曹操平時所用之物,‘殮以時服’就是入殮時穿平時的衣服?!敝煜壬鷮ⅰ俺!苯鉃椤捌綍r”,釋義準確;用“平時所用”來解說“常所用”,不僅保留了原來的結構類型,而且消除了它定中音節不均的缺陷,比原文更能得到認可,堪稱一個成功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