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我國當前老年人上網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梳理,從社會環境、媒介生態和老年人自身動機三個方面,對老年人使用網絡的原因進行分析,對老年網民在網絡使用過程中的特征進行了總結,并針對當前老年人上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老年人上網 網絡
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在中國尤為突出: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根據聯合國關于人口老齡化的劃分標準,65歲以上老年人在總人口中占7%以上,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統計數據顯示,1995年以來,我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平均每年以3%的速度遞增,2000年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達到總人口的7%,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①。2008年國家統計局人口變動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1.1億,占總人口的8.3%②,中國社會老齡化進一步加速。
當前中國老年人的養老觀念正在由“安度晚年”向“歡度晚年”轉變,他們在物質生活得到基本滿足后,對精神生活有了更多的追求和渴望。他們希望與社會交往,渴望有更多精彩的休閑方式,渴望用新的興趣和角色來填充生活,互聯網在老年人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老年人上網的基本情況
第2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2.98億人,其中60歲以上的網民占總網民數的1.5%,達到447萬,而且網民中的高齡群體比例還在不斷上升,其增長率超過了網民總體的增長速度③。上網成為老年人消磨時間的新方式,網絡為老年人之間的交流、溝通以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手段。
中國老年學會的一次調查顯示,70%的老年人想上網④。北京大學人口學教授蔣耒文表示:沒有老年人參與的網絡世界,是一個有缺陷的世界⑤。老年網民這個特殊的群體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上海市從2003年啟動“扶老上網”工程⑥;山東煙臺2009年進行“中老年無障礙上網”免費培訓⑦;《中國老年報》和IBM召開“老年人網絡信息無障礙權益保障座談會”,呼吁政府要在宏觀上指導并倡導⑧。
隨著中國老年網民數量的急劇上升,對老年網民進行研究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在文獻資料研究的基礎上,與老年網民進行深度訪談,并對一些老年網站的欄目設置進行分析,還參與了一些老年網絡社區的活動,嘗試對老年人上網的原因和特征進行分析。

二、老年人上網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
老年人上網熱潮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中國老年網民的增長只是世界范圍內“銀發網民”增長的縮影。據互聯網調查公司Jupiter Media Metrix的研究報告,全球網民增長速度最快的年齡段就是55歲以上用戶,2003年美國老年網民(55歲以上)數量達到1730萬以上,占總網民規模的11%⑨。截至2008年底,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22.6%,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網民接近3億,網民總數位居全球第一,而且我國網民規模仍然保持著快速增長之勢⑩。在互聯網普及和網民數量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國老年網民的數量在未來無疑會有更大的發展。
2、媒介生態
網絡作為新媒介的代表,對社會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直接沖擊到傳統的媒介生態,網絡甚至成為傳統媒介(報紙、電視、廣播等)的新聞源。
除新聞之外,傳統媒介的其他功能諸如娛樂、教育等也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老年受眾的需求,比如電視領域目前最受關注的是選秀節目和青春偶像劇,專門為老年人制作的節目幾乎沒有,為老年人所喜聞樂見的傳統曲藝節目也被擠占得所剩無幾。原來被稱為“老年媒介”的廣播,如今針對老年受眾的節目可能只剩下醫藥保健信息。市場化導向下的報刊則追求社會新聞和財經信息,老年報刊市場也急劇萎縮。
而互聯網的內容多元化、信息容量大為老年人提供了一個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從當前老年人聚集的網絡社區我們也可以看出,像花鳥魚蟲、琴棋書畫、戲曲曲藝這些在傳統媒體上很難尋覓的內容,在網絡中都重新找到了立身之所。
3、個人動機
(1)打發閑暇時間、休閑娛樂、修身養性。退休后,大量閑暇時間撲面而來,需要人們去面對和適應,如果不能以正常的心態對待自己社會角色的轉變,則有可能產生心情抑郁等不良后果。由此可見,找到適合自己的休閑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休閑對老年人而言是支撐生命熱情的必備元素。互聯網以虛擬現實的方式滿足了老年人打發閑暇時間的需求,老年網民不需出門,只要輕點鼠標便可感受大千世界,省卻了舟車勞頓,卻體驗到新奇感受,網絡成為老年人娛樂休閑、修身養性的重要平臺。
(2)與子女聯系、交流,找到共同話題。當今社會,有些子女遠在外地工作,有些子女即便與父母同在一個城市,也往往搬出去“另覓新巢”,“空巢家庭”在中國非常普遍。退休在家的父母想與子女交流,就必須找到一種方便的途徑。互聯網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電子郵件、QQ、MSN等被老年人用來與子女交流。此外,互聯網還可以使父母與子女對社會信息的接收保持同步,相互之間可以找到更多的共同話題。
(3)發展興趣愛好、結交朋友。老年人一般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網絡站點,最受老年人歡迎的網站有以下幾種:一是綜合性的老年人網站,二是老年人社區論壇,這些網站有的是老年機構或組織開辦,有的是商業機構開辦的。這些網站的架構基本上都是以興趣愛好為分類依據,設立旅游、健康、花鳥、美食、戲曲等版塊。在這些網絡社區中,老年人發言踴躍,很容易找到有共同興趣的朋友,經常保持線上聯系,或者在論壇中唱和響應、自得其樂。網絡用共同的興趣愛好把老年人聯結起來。
(4)重新社會化、保持敏感的社會認知。當今信息化社會的發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為了保持對社會的敏感認知,老年人有必要重新社會化。老年人重新社會化的途徑當然不只有網絡,但網絡卻是最為便易的,而且網絡總是與時代最前沿的潮流形影相隨,老年人可以通過接觸網絡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年輕,跟上時代的步伐。比如有些老年人享受在網上購物、開店,甚至還會“種地”、“偷菜”,互聯網讓老人離社會更近,讓老年人與時代同步。
三、老年人上網的特征分析
老年網民在網絡使用過程中,因為自身的特殊性,有著不同于其他網民群體(特別是青年網民)的特征,歸納起來,主要呈現出如下特征:
1、上網的態度比較嚴肅認真。老年網民相對比較成熟,包容性也更強,不管是對網絡新聞,還是在論壇中發帖、回帖,他們都不會無理由地謾罵發泄,更不會惡搞。與青年網民的娛樂、發泄、游戲特征相比,老年網民顯得相當認真。
2、網絡社區忠誠度和黏合度高。老年人閑暇時間充足,可以長時間上網,而且在目前的中國,能夠上網的老年人也有一定的經濟自主能力,他們是“高質量”的網民。通過特定興趣愛好黏合在一起的老年網民們,不像青年網民蜻蜓點水般地參與社區,而是有著極高的忠誠度和黏合度,甚至會把網絡活動向現實生活中延展。
3、樂于通過分享經驗實現自我價值。老年網民樂于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在網絡社區中,青年人大部分人是 “看客”,滿足于“瀏覽”;老年人則更愿意“發言”,他們非常樂意為別人獻計獻策,也樂于在博客中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社會互動,使自我價值得到肯定。
4、學習能力下降要求內容簡單化。老年人上網遇到的問題是,他們必須抵抗自身認知能力和記憶效果的退化,對一些電腦操作問題,他們掌握來起來會比較慢,一些軟件的英文界面也對他們構成極大的障礙。老年人對網絡的熟悉和適應過程比較緩慢,而且在此過程中他們往往也得不到幫助。這使得老年人接受的網絡內容要簡單化,以便于他們接受。
5、生理因素導致特有的網絡使用習慣。長時間上網會使老年人的眼睛、頸部、腰椎等感到不適,所以他們連續上網時間會受到身體的限制,有些老年網站也為此專門把字號放大、頁面設計簡潔。此外,很多老年人采用的是手寫輸入法,造成電腦操作速度比較慢,也會影響到老年人的上網行為。
四、老年人上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雖然老年人上網的人數在急劇增長,社會的關注度也在提高,但目前老年人上網依然面臨著諸多問題:首先,針對老年人的網站數量偏少,到目前為止尚未出現在全國范圍內有廣泛影響的老年人網站,僅有的老年人網站質量參差不齊,網站信息少、更新慢成為突出問題;其次,雖然有些網站和網絡設備公司考慮到老年人上網的獨特需求,開發了相關的頁面、軟件和設備,但依然不能滿足老年人自由操作的需要;第三,很少有針對老年人上網進行教學培訓的機構,老年人上網常常需要自己摸索。
我國現在還處于老年人上網的初期,根據國家公布的《老齡事業發展綱要》數據,未來我國社會老齡化速度會不斷加快,到2015年60歲以上老人將超過2億,到2050年將上升到4.1億,占總人口比重的25.8%⑾,可以預見,未來老年網民的數量必定會急速增加,所以老年人網站、老年人上網的軟硬件開發、老年人上網的教學培訓將會隨之有較大的發展。商業機構應該把握發展趨勢搶占先機,為老年人上網提供更好的軟硬件環境。
在學術研究上,中國有豐富的老年網民資源,我們有必要借鑒國內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對老年人的網絡使用行為進行深入研究,進一步探討網絡使用對老年人的影響。■
參考文獻
①傅宏波:《中國養老問題:如何面對社會老齡化》,《觀察與思考》,2005年第9期
②《2008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人口信息網,www.cpirc.org.cn
③《第2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www.cnnic.com.cn
④歐湘柏,《當網絡擁抱“夕陽”》,《科學時報·中關村周刊》,2001年12月
⑤《“老年人與網絡”主題研討會:蔣耒文發言》,新浪科技,tech.sina.com.cn
⑥馮亦珍,《上海“扶老上網”工程啟動,3年扶助10萬老人上網》,新華網2003.10.10
⑦曲猛,《“無障礙上網”免費培訓》,《煙臺日報》,2007.2.20
⑧白金,《老年報社與IBM公司開展“無障礙上網技術”培訓活動》,《中國老年報》,2007.11.25
⑨張志安,《電腦網絡與銀發生活初探》,第二屆華裔老人國際研討會,夕陽網樂,www.vip.oldkids.cn
⑩《第2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www.cnnic.com.cn
⑾《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綱要》,全國老齡辦,2001.8.14
(作者:陳銳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專業2008級博士研究生,王天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專業2008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