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學編輯工作擔負著普及健康知識、傳承醫學知識的重任。作為健康知識的把關者,醫學編輯承受著來自社會、職業及其他一些方面的壓力。面對日益加重的心理負擔,醫學編輯應當正確認識自我,擺脫不良情緒干擾,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營造和諧氛圍,從而緩解心理壓力,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醫學編輯工作中去。
【關鍵詞】醫學編輯 心理壓力 緩解與調適
隨著社會不斷變革,人們的情感、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人際關系也在發生變化,引發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多。編輯作為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其心理健康與否關系到傳媒的質量。尤其是醫學編輯工作,擔負著傳承、普及健康知識的重任,專業性強。由于其特定的工作性質,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研究醫學編輯的心理健康狀況,采取有效的減壓措施,以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一、社會壓力的緩解調適
醫學編輯工作的特點是專業性和特殊性。醫學編輯需要強大的醫學知識背景支持,需要有較強的信息感知、發現能力,較高的信息獲取和加工能力,往往有著很大的壓力,這些都是對醫學編輯的心理素質的嚴峻考驗。
緩解調適——加強自身修養,培養職業興趣
只有掌握應對心理壓力的策略和技巧,緩解調節自身心理,才能以更好的心境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醫學編輯工作中去。加強自身修養,營造輕松和諧的工作環境,應避免將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相比。
作為醫學編輯,要學會自我認知、自我體察,要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來了解自己,穩定自己的情緒。醫學編輯應當盡可能地讓自己的主觀愿望去適應客觀環境,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才能夠發揮積極的情緒,編輯需要不斷加強心理上的自我保護能力,以健全的心理承受壓力、化解壓力。
具有職業興趣,易喚起個體的積極情感,使醫學編輯在工作中注意力集中、記憶深刻、思維靈活,這些有利于提高選題及編校質量,是保證健康類報刊雜志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職業壓力的緩解調適
現代社會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醫學編輯這個崗位也不例外。醫學編輯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醫學和新聞學的雙重專業知識,因此,醫學編輯更易感到主觀上的壓力。“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醫生的職責,作為醫學編輯更擔負著普及健康知識,“預防為主”的重任。因專業性強,藥劑藥量的準確性、醫學名詞的專業性等等,使得醫學編輯工作比普通文字編輯工作復雜很多,需要不斷地查證、編輯、修改、排版、校對。醫學編輯必須精神高度集中,文章有一點問題或疏漏,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長此以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
醫學編輯絕大部分不是新聞學科班出身,只有醫學專業知識而缺乏編輯出版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儲備和思維模式在飛速發展的編輯出版業面前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其壓力可想而知。
緩解調適——增強自信心,加強業務學習,完善自我
健康的心理是編輯保持理性、嚴謹、科學的工作態度的前提。自信心能使編輯將心理狀態調節到最佳程度,以堅定的信念、飽滿的情緒和敏捷的思維投入到編輯工作中去。
現代科學已證明,無論是智力因素還是心理因素,從生理學和心理學角度看,都具有一定的先天遺傳因素,但主要還是取決于后天的學習和培養①。由于醫學知識信息量大、更新快,醫學編輯需要主動進行充電,抽出時間學習業務知識及相關知識,了解最前沿的成果,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使自己應對自如,以消除心理焦慮,滿足工作需要。
三、人際關系壓力的緩解調適
編輯工作首先是與人交往的工作,編輯不僅要有甘于寂寞,俯首案頭的工作精神,還要具有善于跟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合作的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作者、讀者關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有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編輯工作的順利進行。另外,醫學編輯希望與醫學專家學者交往,掌握醫療界前沿動態;希望與領導、同事關系融洽;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在處理個人、集體、社會關系時一旦不被人理解,就容易產生焦慮、苦悶和消極心理。
緩解調適——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營造和諧氛圍
醫學編輯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編輯工作原本就是默默無聞的,應以知足常樂的健康心態面對工作,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到編輯工作中,在向讀者奉獻醫學健康知識的同時,編輯心里也會感受到充實的愉悅和實現人生價值的認同。
醫學編輯要學會溝通和交流的技巧與方法,學會理解、寬容、贊美與換位思考。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進行廣泛社交活動的必要條件。相反,心理狀態不佳,會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工作和交流。醫學編輯要適應環境,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避免孤芳自賞,要學會關心別人、幫助別人、理解別人,使人際關系更為和諧,從而降低心理壓力。■
參考文獻
①江星,《論出版業的人本管理》, 《編輯學報》,2002,14(5)
(作者單位: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現代護理報社)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