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廣播電視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的同時,要堅持嚴肅認真的批評報道。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兩者雖有主次之分,但不可偏廢。
【關鍵詞】正面宣傳 批評報道 新聞媒體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是我們新聞宣傳事業的性質和黨性所決定的,是我們新聞工作歷史經驗的總結。從當前經濟回暖的現實情況來說,從“抓改革,促發展,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大局來說,貫徹這一方針更有其關鍵意義。要使我們廣播電視的正面宣傳實現宣傳價值和新聞價值相統一,使我們的宣傳過程成為正向社會效益積聚的過程,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重要作用,當然需要我們更進一步的努力。
以正面宣傳為主,批評性報道還要不要?批評性報道是不是少搞、不搞為好?其實無論從理論上或實踐上來說,都應該不是問題。我們黨歷來重視和倡導在新聞宣傳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一貫強調“輿論引導要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正確處理歌頌和暴露的關系。要理直氣壯地、有說服力地宣傳改革的成就,增強對改革的信心,同時要正確認識改革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的性質,不致迷失方向。”①新聞工作的實踐也證明,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兩者的位置雖有主次之分,但不可偏廢。
但在現實工作中這些卻變得模糊起來。由于一個時期以來批評報道很難搞,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批評報道往往與“惹事生非”、“不安分”聯系起來,使人畏懼三分,更有人擔心批評報道弄不好被人說成是給黨的新聞事業抹黑,有礙社會安定,等等。
在新聞宣傳中, 批評報道是不可少的,這也是新聞宣傳本身的規律性所決定的,是我們的黨性原則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所決定的。
一、從新聞工作本身來說,批評報道不可缺少
新聞,真實地報道客觀事物。
事物是在矛盾運動中發生、發展的。社會的現實生活是各方面矛盾斗爭的集合。真理不斷戰勝謬誤,事物的光明面不斷戰勝陰暗面,并成為社會和時代進步的主流。
以新聞宣傳引導社會輿論,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從而推動社會和時代的進步為己任的黨的新聞事業,就要按照黨性原則“旗幟鮮明地宣傳真理,宣傳現實生活中進步的、光明的、先進的、積極的東西,揭露和批評反動的、黑暗的、落后的、消極的東西。”正面宣傳是為了壯闊主流,批評性報道是為了防止主流向對立方面轉化,目的是同樣的。正面宣傳為主,以提高人們的自信心,鼓舞斗志;嚴肅認真的批評報道,堅定人們的自信心,體現黨和人民有克服困難、糾正缺點、消除弊端的決心和能力,兩者所應起的正面社會效果也是同樣的。
不能說只有報道大好形勢的正面宣傳才符合黨和人民的利益,須知,批評性報道不是生來就是“添亂”的。新聞宣傳是建設性的還是破壞性的,是幫忙,還是添亂,要做定性分析。新聞宣傳凡符合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當然會是建設性的,會起到幫忙的作用;凡有悖于革命性和科學性的,不僅是批評性報道,即便是“正面報道”,也會起破壞、添亂的作用。嚴肅認真的批評報道,在揭露什么、反對什么的同時,總在竭力宣揚什么、提倡什么。在有選擇地反映群眾的愿望、意見的同時,體現著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要求。批評假、惡、丑,總要以真、善、美作為自己的論據。因此,正確的批評性報道也是符合黨和人民利益的。
總之,從新聞宣傳引導社會輿論這一根本功能來說,正面報道和批評報道,兩者都不可或缺。“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是指導新聞報道的總方針,包括的內容豐富廣泛,當我們考慮到新聞宣傳的方方面面,從現實的、歷史的情況分析,就會發現批評報道應屬于這一方針的廣義理解之中,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二、現實生活需要批評報道
由于中國當前正處在改革發展的攻堅時期,社會在取得進步的同時,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顯得更多、更復雜,牽動社會的難點、熱點將會不斷地出現,從宏觀到微觀無不如此。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科學發展,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高度文明,是長期而艱苦的過程。為了實現我們的奮斗目標,生活召喚我們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從總體上、本質上以及發展趨勢上掌握事物的真實性,著力正面宣傳現實生活的光明面,同時,也要求新聞宣傳對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陰暗面,旗幟鮮明地進行批評報道,使人們從中得到充分的信息,看到黨是如何依靠人民的力量去戰勝(和將要去戰勝)陰暗面的,從而堅定信心和勇氣。
長期以來,我們對工業、農業、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個領域的建設、生產、服務的成就和從業人員的英雄模范事跡,作過許多令人振奮的正面宣傳報道,使群眾從中得到教育和鼓舞,但群眾對這些行業中某些單位的意見之大也是眾所周知的,新聞單位雖對某些單位或某些事件(現象)不斷地作過批評報道,也使一些單位的服務面貌有所改善,但問題仍不斷在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發生著。頻頻出現在一些主流媒體上的公開批評報道中,所揭露出來的一些腐敗現象,著實令人震驚。人們在震驚之余也從中得到了教益,從而感到不正之風必須糾正,腐敗現象必須鏟除。人們在震驚之余,并不曾懷疑過去對這些行業的正面宣傳是虛假的。因為人們也深知,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復雜性同時表現在長期性上面。目前,廣播電視的一些新聞欄目,每天不間斷地宣傳著各行各業中那些默默奉獻的模范人物。他們那種不圖名逐利,不計報償只知奉獻的高尚品德,對人們的教育和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但一些批評性報道所揭露出來的社會上或單位中對默默奉獻者們的某些議論(哪怕是少數人的)竟是那樣的不公正,對他們以及家庭生活上竟是那樣的不關心,甚至近乎苛刻,所引起的焦慮和不滿也是自然的,報道的積極意義在于引起人們對社會的關注,改變這種現狀。如果對此不去揭露和批評,奉獻者照樣奉獻,不公正照樣不公正,讓它去,那是背離新聞黨性原則的。
既然“現實生活是復雜的”,人們就會有意見、呼聲、愿望、要求要反映和表達,新聞媒體不去正確、真實地反映和表達這些(運用合適的形式,如消息、評論、討論、對話、咨詢等),嚴格講是一種失職。我們要做的應當是“要經常地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要保持各種民主渠道,不能堵塞言論。”
三、受眾需要批評性報道
這里,主要是想談一點新聞宣傳和受眾心理狀態的關系。這里指的心態是指人數最多、所處狀態最一般的普通人的心態。
從受眾的心理而言,他們希望社會進步、公正、平等,重視事實,以此作為判斷事物的根據,要求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如實地被反映和表達。新聞報道在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中,積極開展批評性報道,這正適合了受眾的需要。一般來說,正面宣傳主要顯示我們過去的努力(當然也顯示發展的趨勢),嚴肅認真的批評報道則提示我們當前尚面臨一些什么樣的困難,還要進行哪些堅持不懈的努力。批評報道顯示黨有信心、有力量去克服缺點、消除弊端,也顯示黨對人民力量的信賴。批評報道之后,要有后續性的報道,告訴人們缺點和弊端如何正在克服,否則人們會感到在走過場,產生“被欺瞞”的心態。
批評報道是否管用,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做了切實的工作,是否在力爭取得好的社會效果。受眾在接受信息的過程中會不斷將其與現實比較,過去,人們感覺宣傳內容與現實有差異、有距離或不合拍時,習慣于做一種“調解”工作,總是以宣傳內容去說服和改變本來對現實的認識。當前增強了自主意識的人們已不習慣這樣了。如果長期只有大好形勢的正面宣傳,欠缺嚴肅認真的批評報道,受眾傾斜的心態就不可能平衡。
搞好批評性報道,需要處理好和正面宣傳的主次關系,兩者不能平起平坐,更不能倒次為主,連篇累牘,讓批評性報道淹沒正面宣傳。搞批評報道要有正確的立場、觀點、態度,還必須掌握好適當的度,如質量(包括問題的重要性、典型性等)、數量、選材、時宜、預見效果等。
參考文獻
①中宣部《關于轉發<中宣部新聞研修班研討紀要>的通知》,1990年3月6日
(作者單位:北京電視臺新聞中心)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