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7日,吉爾吉斯斯坦發生嚴重騷亂事件。短短數天內,吉國內政局發生巨大變化。原先一直穩固執掌政權的巴基耶夫總統幾乎在一夜之間被趕下臺,反對派迅速成立了臨時政府并逐漸控制了局勢。吉爾吉斯斯坦在短時間內發生的變化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吉爾吉斯斯坦會發生如此嚴重的騷亂并導致巴基耶夫政府垮臺?吉未來政局走向如何?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問題。
事件的回顧
此次吉爾吉斯斯坦騷亂事件的導火索源于巴基耶夫的一條逮捕令。他于4月6日和7日逮捕了包括社會民主黨主席阿勒馬孜別克·阿塔姆巴耶夫在內的數十名反對派政治家和積極分子,結果引發抗議者示威,并導致塔拉斯發生大規模騷亂。到4月7日,騷亂已蔓延到多個城市。納倫州納倫市反對派舉行集會,要求現政權下臺。11時,納倫市中心廣場已聚集幾千人并試圖沖擊州政府大樓。一些政府執法人員宣布轉向“人民的一邊”。示威者要求州長辭職或轉向反對派,否則他們將攻占州政府大樓。當天大約有1萬多名反對派支持者從多個方向向比什凱克市中心進發。巴基耶夫總統下令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并宣布實行宵禁,但事態迅速惡化。憤怒的示威者占領了電視臺、國防部等重要部門,并沖擊總統府。防暴警察鳴槍示警無效后開槍防衛,造成數百人傷亡。在首都以外地區也發生政府機關大樓被抗議者占領的情況。眼看大勢已去,巴基耶夫逃離首都比什凱克,飛到南部賈拉拉巴德州自己的家鄉避難。
反對派迅速成立了以奧通巴耶娃為首的“臨時政府”,逐步控制了首都和北方大部分地區。巴基耶夫與臨時政府相互指責,認為對方應該對流血事件負責。臨時政府決定剝奪巴基耶夫豁免權,并向其發出最后通牒。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4月15日,巴基耶夫飛離賈拉拉巴德前往哈薩克斯坦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從而使吉爾吉斯斯坦避免了發生內戰的危險。
騷亂發生的深層原因
這次吉政治局勢突發動蕩雖然是由反對派主要人物被捕引起,但最根本原因是吉獨立以來逐步積累起來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自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以來,受蘇聯解體的影響,經濟下滑比較嚴重,人們的生活和過去相比也有很大幅度下降,至今仍沒有多少改善和提高,這是吉近年來國內政治局勢不斷發生動蕩的最主要原因。由于社會資源和社會財富十分有限,而且大都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占爾吉斯斯坦出現了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和嚴重的腐敗問題。在很多國家都在加強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情況下,吉仍對有限的國有能源、通訊等重要企業實行私有化,并將這些企業廉價地賣給了個人,使少數人在其中獲得了巨大的好處。
金融危機加劇了吉爾吉斯斯坦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金融危機爆發后,吉爾吉斯斯坦的出口貿易大幅下降,大量外出務工人員返回國內,加速了吉國內的失業率,這些都對當地社會穩定造成極大影響。
由于國庫空虛,政府無力延續蘇聯時期實行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依靠外國援助和借債度日。同時,吉國內的水、電、供暖等公共服務的收費及生活必需品價格卻不斷上漲,遠遠超出廣大民眾承擔能力。當一個社會只有少數人獲利,而大部分人都陷入極端貧困的時候,社會矛盾肯定會日漸尖銳,社會沖突在所難免,隨時都會爆發。反對派正是利用了這種形勢,將憤怒的群眾發動起來。在參與騷亂的人群中,少數人的目標是奪取政權,多數人只是些處于社會邊緣的無產者,他們借機打砸搶,發泄心中的憤怒和不滿。這也是為什么反對派奪權后,社會秩序依然混亂的重要原因。
第二,由于地理相隔和歷史原因,吉爾吉斯斯坦南北地區長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南北的矛盾一直存在。在蘇聯時期,南北基本上是靠輪流執政來解決矛盾。但自從阿卡耶夫擔任總統以后,連續多年一直占據高位,未有輪換。阿卡耶夫屬于北方地區的代表,他長時間的執政打破了輪流執政的慣例,從而引起了南部地區民眾的不滿。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最初就是從南部地區開始逐步向北部發展的,騷亂最終導致阿卡耶夫下臺,南部代表巴基耶夫上臺。巴基耶夫上臺后,一些做法逐漸引起了北部地區民眾的不滿。此次騷亂更像是北方勢力對南方勢力的報復。
第三,反對派勢力發展壯大,給執政當局造成很大壓力。一些曾在吉政府擔任過高官的官員被巴基耶夫罷免后加入反對派陣營,使得反對派隊伍不斷壯大。自巴基耶夫上臺后,吉國內局勢一直不穩,每年春天和秋天反對派都要舉行示威活動,而且有的時候也相當緊張。由于國內民眾已經對街頭政治比較厭倦,再加上來自南部的聲援,巴基耶夫才度過危機,并且通過修改憲法建立自己的政黨,使其在議會中占據多數,從而控制了政府和議會。
第四,巴基耶夫用人唯親,把自己的親信安排在重要的職位上。巴基耶夫三個兄弟分別擔任國家保衛局局長、吉駐德國大使和駐外貿易專員。大兒子出任國家安全局顧問,小兒子則擔任國家發展、投資和革新部部長,形成了事實上的家族統治。近期又傳言巴基耶夫準備把總統職位傳給自己的小兒子。這種家族式的統治方式外加嚴重腐敗引起了民眾相當大的不滿。
第五,俄羅斯媒體對巴基耶夫的負面報道,對其聲望產生了負面影響。俄羅斯與美國一直在吉爾吉斯斯坦空軍基地的問題上存在博弈。2009年吉爾吉斯斯坦曾經宣布要關閉美國的軍事基地。當時有很多的學者認為,吉爾吉斯斯坦的這種舉動和俄羅斯提供的大量援助有直接的關系。但是后來吉爾吉斯斯坦在接受了美國提供的大筆租用費用之后,又和美國達成協議保留了基地,只是把名稱改成了物資運轉中心。這引起了俄羅斯的強烈不滿,俄羅斯媒體上對巴基耶夫的負面報道開始增多。有分析稱,正是因為巴基耶夫在美軍基地問題上采取這樣的手段,玩平衡玩過了頭,從而導致了俄羅斯對巴基耶夫極度的不信任。雖然沒有證據說明外國因素在這次騷亂中發揮了什么重要作用,但至少是俄羅斯在關鍵時刻沒有對巴基耶夫提供支持。也有學者特別提到莫斯科不久前提高了向吉出口汽油的價格,客觀上對吉物價上漲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導致吉政府更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經濟發展滯后,民眾生活極其困難,對政府極度失望,導致大量民眾變成反對派的支持者。吉爾吉斯斯坦的學者在分析2005年那場所謂“郁金香革命”的最根本原因時,也認為是國內的經濟問題。還有學者認為吉爾吉斯斯坦出現的這種革命,實際上是本國內部政治精英之間由于利益的再分配問題不均造成的。正是由于存在上述種種問題,在吉爾吉斯斯坦發生政府快速倒臺的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正如一位俄羅斯學者所說:“任何人都不滿意吉爾吉斯斯坦政權”。
國際社會表態謹慎多國準備提供人道援助
吉爾吉斯斯坦發生嚴重騷亂事件后,國際社會反映強烈,各國媒體在第一時間集中進行了報道。但在表態問題上除俄羅斯外,各國都比較慎重。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否認自己和騷亂事件有直接聯系,但總理普京發表講話對巴基耶夫提出了批評,多個國家表示將對吉爾吉斯斯坦給予人道主義援助。
美國沉默幾天后在4月11日宣布承認吉臨時政府,并開始與吉臨時政府進行接觸。美國最關心的還是美在吉爾吉斯斯坦瑪納斯空軍基地的前途問題,
吉爾吉斯斯坦的鄰國都對吉發生的動亂提高了警惕。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都加強了與吉爾吉斯斯坦的邊境防衛,關閉了邊界,防止騷亂蔓延到本國境內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于4月8日發表講話,表示對吉事件嚴重關注,擔心政變發生后的吉社會安全形勢,強調穩定是國家發展的最重要基礎,指出吉半數以上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社會經濟發展已遠遠落后于哈薩克斯坦。4月8日烏克蘭外交部發表聲明,表示非常關注鄰國吉爾吉斯斯坦的和平與穩定,希望全部問題和矛盾能通過和平途徑解決。
面對吉爾吉斯斯坦出現的復雜局面,為避免吉出現南北分裂的狀況,國際社會紛紛介入吉對立雙方的調節工作。4月9日歐安組織、聯合國、集安組織等國際組織特使到達吉爾吉斯斯坦。各方都表示關注吉國內的和平與穩定,希望全部問題和矛盾能夠通過和平途徑來解決。目前已經有包括俄羅斯、中國、美國在內的一些國家打算或已經開始向吉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未來吉爾吉斯斯坦政局走向
一、巴基耶夫下臺后國內問題與矛盾依舊
巴基耶夫雖然下臺了,但吉國內的斗爭卻并沒有停止,南北地區的矛盾依舊,而且經過這次政權更迭還可能有進一步加劇的可能。臨時政府雖然奪取了政權,但執政能力建立還需要一段較長時間,社會治安和社會秩序也很難迅速得到改善,甚至在一定時期內可能還有不斷惡化的危險、
在經濟方面,在經歷了這場嚴重騷亂,吉經濟至少要倒退若干年,與其他中亞國家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蘇聯解體后,吉爾吉斯斯坦一直缺少能夠促進本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柱產業,也沒有找到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一在這種情況下,指望新的政府和執政者能夠迅速改變吉面貌也不現實。
雖然反對派臨時政府已經控制了國內局勢,巴基耶夫出走國外并宣布辭職,但在國內特別是南方地區仍然有不少支持者。在賈拉拉巴德,巴基耶夫出走后又有數百名巴基耶夫支持者占領了州政府大樓,以表示對巴基耶夫的支持。還有那些既得利益者也會千方百計維護自己的利益最近又有報道說,已經到白俄羅斯避難的巴基耶夫又發表聲明,否認自己已經辭去了總統職務。可見,今后一定時間內吉爾吉斯斯坦國內局勢可能難以平靜,未來吉爾吉斯斯坦局勢會向何處發展,確實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二、通過暴力解決南北輪流執政恐成今后常態
吉爾吉斯斯坦存在著嚴重的南北矛盾,蘇聯時期依靠輪流執政的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矛盾。但在蘇聯解體和吉爾吉斯斯坦獨立以后,這種協調機制中斷。一方上臺執政后,因為利益巨大,幾乎不可能在執政一段時間后主動將權力讓給對方。因此,在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通過暴力來實現輪流執政和利益重新分配可能成為唯一的途徑。2005年阿卡耶夫倒臺和2010年巴基耶夫下臺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三、吉仍然是美俄兩國博弈的重要場所
大國爭相擴大對吉爾吉斯斯坦的影響力是因為它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吉爾吉斯斯坦處于歐亞大陸的腹地,以前是屬于蘇聯的。蘇聯解體以后,一直也是俄羅斯占據主導地位。“9·11”之后在阿富汗舉行的反恐行動給美國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中亞國家在美國發生“9·11”以后對美國的反恐行動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當時中亞國家,除土庫曼斯坦以外,或者給美國提供了軍事基地,或者是允許美軍通過領空、領土向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提供支援。美國設立在吉爾吉斯斯坦的瑪納斯國際機場的軍事基地成為美國在阿富汗軍事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美國在中亞設立軍事基地,部署軍事力量,表面是為了阿富汗的反恐需要,但是實際上是美國全球戰略和軍事部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標不僅僅是阿富汗,還有更大的戰略意圖。正是由于俄羅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千方百計想擠走美軍。但請神容易送神難,估計巴基耶夫已經預料到得罪俄羅斯可能對自己不利,但對已經形成的現狀無力改變,只好不斷向雙方妥協讓步,國家主權已經所剩無幾。
吉爾吉斯斯坦對俄羅斯來說同樣也非常重要。繼美國在吉設立軍事基地后,俄羅斯也在吉建立了軍事基地,距瑪納斯美軍基地只有幾十公里的距離。吉是俄羅斯主導幾個重要國際組織的成員國。在東歐國家紛紛加入歐盟和北約,獨聯體不斷有成員表現出離俄親美傾向情況下中亞地區對維護俄羅斯戰略空間顯得非常重要。吉爾吉斯斯坦是歐亞經濟共同體和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的成員國,和塔吉克斯坦一起構成了獨聯體南部的邊界。為了對抗美國在獨聯體空間內不斷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吉爾吉斯斯坦對俄羅斯來說還是很重要的。吉臨時政府成立后,不斷有成員放話要關閉美軍空軍基地,致使美國高度緊張,美國一定不會輕易讓這個基地關閉。在這個問題上雙方還會繼續進行一番較量。今后美國是否能夠保住在吉的軍事基地,可能還要看俄羅斯的決心和投入。
四、發展與中國關系的趨勢不會改變
在這次騷亂中沒有出現中國公民傷亡的報道,但在吉經商的華商店鋪及一些中資企業遭受到巨大財產損失。騷亂人員于4月7日夜和8日凌晨多次洗劫“國英”中國商品貿易城,然后將其一把火燒光。這次騷亂事件可能暫時會對中吉貿易造成不利影響。但從長遠看,中吉友好合作的大趨勢不會因為這次騷亂而發生明顯改變。
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的鄰國,和中國有一千多公里的邊界線。就過去的文化傳統來看,吉爾吉斯民族在中國的新疆也有很多分布,與中國的柯爾克孜族屬于同一個民族,文化和歷史淵源上關系非常密切。兩國在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存在任何障礙和問題。在安全方面,中國新疆面臨著三股勢力的嚴重威脅。蘇聯解體以后,中亞國家一直處于國家政權不斷完善、鞏固的過程,一些國家政府的執政能力有限,給三股勢力帶來可乘之機,從外部對中國的新疆安全穩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在經濟方面,吉爾吉斯斯坦近年來起到了一種中國商品集散地的作用,中國的很多商品都是通過吉爾吉斯再轉運到獨聯體的其他國家。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雙邊貿易額同比下降43.5%,只有52.75億美元,但仍然在中亞國家中占第二位。在交通方面,現在正在進行中國一吉爾吉斯斯坦一烏茲別克斯坦的公路建設,估計不久就會修好。在鐵路方面,根據發展計劃準備建設中國一吉爾吉斯斯坦一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這條鐵路修好以后,可以極大推動中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經濟貿易合作。這條鐵路還可以通過土庫曼斯坦將伊朗和土耳其的鐵路網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新的國際戰略運輸通道。從這些方面來看,吉爾吉斯斯坦對中國來說確實很重要。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對中國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兩國關系有堅實的民眾基礎,因此不管是誰在吉爾吉斯斯坦執政,他與中國的友好關系都不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