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輿論在保障信息通暢中發揮重要作用,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及時、準確、權威地發布信息是加強宣傳的重要內容。這一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過去那種內外宣傳有別的傳統模式,是在主導性、全面宣傳架構下進行內外兼顧的整合。目前,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已從國家部委推廣到地區級政府部門,國防部也建立了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為了搞好軍隊建設和發展以及維護和平信息的發布和管理,提升新聞發言的實效,保證取得滿意的效果,關注軍事新聞發言人的能力建設就顯得十分重要。
一、 能力對軍事新聞發言人的意義
軍事新聞發言人是軍隊的代言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軍隊和國家的形象。目前,新聞輿論戰已經成為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作戰樣式,軍事新聞發言人就是信息化戰爭不可或缺的重要戰斗員,在新聞輿論戰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勝任能力是打贏未來可能發生的信息化戰爭不可獲缺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能力對于軍事新聞發言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 軍事新聞發言人的能力構成
軍事新聞發言人在完成軍事新聞發布的活動中,除了具備基本新聞素養外,更需要多種能力配合才能順利完成既定目標,達到或超越預期效果。
1.堅定的政治把握能力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軍事戰略及行動的本身就具有政治含義。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是為總體軍事戰略目標服務的,同時也必須擁有鮮明的黨性和強烈的政治性。所以,軍事新聞發言人的政治傾向是明確的,必須維護國家、軍隊的利益,維護國家、軍隊的形象。因此,堅定的政治把握能力,是軍事新聞發言人必備的能力,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
這種政治把握能力具體表現在:第一,高度的政治判斷力,善于對事物變動的狀態、過程、發展趨勢及其內含的本質做出正確的政治判斷和科學的預見。第二,清醒的思想認識和足夠的精神準備,時刻警惕敵對勢力的“西化”、“分化”政策,在面對部隊建設和履行歷史使命的過程中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作用,始終保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思想陣地,塑造對我軍有利的輿論氛圍,鼓舞士氣。第三,較高的辨別能力,在新聞傳播手段呈現出多樣化、現代化趨勢的今天,要重視媒介尤其是互聯網上存在的嚴重信息污染問題,辨別哪些是庸俗的,哪些是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動的信息,以便在新聞發布會上對那些謠傳的不良信息及時予以澄清,還事實以客觀面目。第四,軍事輿論的作戰意識,軍事新聞發言人所發布的信息都是與軍隊建設有關的內容,除了代表政府和軍隊,履行政務公開和滿足公眾知情權的職責,為公眾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之外,還要執行輿論戰略,利用新聞輿論的公開性,在特殊情況下有計劃、有目的地張揚迷惑,對敵方進行新聞誤導,干擾敵方決策者對形勢的分析、判斷,使之陷入真假難辨、決心難定的困境,為軍事打擊創造有利條件。
2.敏銳的觀察能力
軍事新聞發言人的敏銳觀察能力,主要表現在:
其一,作為了解中國軍隊的一個正規信息通道,軍事新聞發言人要非常清楚“媒體是怎么看我們的”,高度關注國內外各大媒體對中國軍隊的各種報道,及時捕捉最新的報道動態,快速從眾多的媒體信息中,發現人們的關注點,準確把握媒體對中國軍隊信息需要的發展和變化,以便在發布會上提供給媒體最需要的信息。當然,在新聞發布會召開后,還要密切注意輿論動向,掌握最新情況,對于新聞媒體可能出現的不當或失實報道進行糾正,確保新聞信息發布目的的正確表達。
其二,對發布現場的了解。在發布會現場,軍事新聞發言人要能快速觀察現場的狀況,在發布會開始之前,就能根據不同媒體的喜好,確定各大媒體記者所處的基本位置,從而能有選擇地指定媒體代表提問。在對提問媒體把握的同時,也要通過觀察媒體記者們的身體反應,了解自己發言和回答的效果,并及時做出積極有效的反饋,把握發布會的節奏,控制現場。
其三,對時間的覺察。新聞發布會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媒體的要求卻是要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所以,軍事新聞發言人要有良好的時間知覺,根據自己要發布的信息性質來控制和把握時間,每次回答問題的時間都要嚴格控制,給更多媒體提問的機會,滿足不同媒體的不同需求。
3.加強的記憶能力
軍事新聞發言人在發布會上不僅需要宣讀發言稿,還需要回答記者們的提問。這種把收集到的事物信息和資料儲存和再現,準確回答問題的能力就是記憶能力,它對軍事新聞發言人來說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軍事新聞發言人非凡的記憶能力主要表現在:第一,快速。軍事新聞發言人的發言一般設有確定的時間和內容,有時會受到時間和條件的限制,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記住需要的各種數據和資料,以應對可能的各種不同性質的問題。第二,持久。就是指記憶的內容在人的記憶系統中保持的時間長短的特征,對軍事新聞發言人來講,就是能把各種有用的信息長時間地保留在頭腦中,甚至終生不忘。第三,準確。是指對記憶內容的記憶、保持和提取的一致性的特征,也就是說軍事新聞發言人在新聞發布會上所發布的信息能與所記憶的信息本身高度一致。第四,隨意。就是指對保持的內容在提取時所反映出來的特征,也就是說軍事新聞發言人對大腦中存儲的信息能取放自如、得心應手,隨時提取并加以應用。
4.嫻熟的現場駕馭能力
現場駕馭能力主要包括:
首先,快速反應。盡管在新聞發布會之前有充分的準備,但是,仍舊不可能所有的材料都能在發言之前做好完全的準備,因此,軍事新聞發言人必須要能在短時間內對媒體記者提出的各種準備的和沒有準備的問題給予快速反應,并能做出相應回答。
其次,冷靜處理。新聞發布會上,各大媒體的記者不都是友好的,甚至其中不乏對我軍建設與發展有敵意的媒體。他們關注的是我軍發展是否會對其他國家和地區造成威脅,因此,他們對我發言人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實性產生質疑,更可能提出一些尖銳的、激烈的,還有可能是挑釁性的問題,在這種場合下,任何的不尊重和不冷靜,都有可能關乎中國軍隊、中國政府的形象,所以就需要軍事新聞發言人能沉著、冷靜地講出自己的觀點,并適當駁斥,但堅決避免與記者發生爭吵。
再次,把握節奏。軍事新聞發言人要能夠根據現場記者人數的多少,根據發布信息的內容來選擇重點,合理分配時間和信息發布的速度。
5.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
軍事新聞發言人的工作就是運用語言來發布信息,引導記者、說服記者、打動記者。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認為:“新聞發言人的語言要生動鮮活、簡潔明快,少講官話、空話和套話,所講的話要讓記者記得住。善于運用技巧,讓政府的聲音通過媒體傳達給受眾,這是更好地服務社會的一種方式。”因而,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軍事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的又一基本能力。
首先,語言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軍事新聞發言人應根據不同媒體的接受能力和語言水平,對發布信息中的某些信息盡可能轉化為媒體記者熟悉的語言,少用抽象的概念,多用生動的事實,用一些準確又能說明問題的數據來證明觀點。當涉及到一些軍事術語時,認真加以解釋,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進行形象生動的闡釋,絕對不亂用術語、晦詞澀句。
其次,要簡練準確,避免誤會。各媒體本身對發言人的語言表達都比較敏感,有的甚至抱有敵對、嘲弄、鄙視的態度,如果表達的語句比較復雜,一句話包括的內容很多,會使人一時不好理解和記憶,也容易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所以軍事新聞發言人要使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每句話都講得恰當,每個字、詞都要說得清晰、準確,干凈利落地表達出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揭示出問題的本質及其內在聯系,不拖泥帶水,不廢話連篇。如美國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平均每個問題的回答時間是38秒,足以看出語言簡練的重要性。
再次,要幽默風趣,妙趣橫生。在發布新聞“嚴詞強令”式居多的情況下,偶爾的幽默并不影響發布信息的權威性和嚴謹性,相反可以營造寬松的氣氛,帶來更好的發布效果。如在一次新聞記者招待會上,一位記者向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沈國放一個問題:“你能否證實中國最近將在福建舉行軍事演習?”沈答道:“我不知道你所講的情況,我可不愿意冒刺探軍事情報的危險。”這句幽默的回答,既對棘手問題進行了的回答,也避免了自己陷入尷尬、處于被動,同時又緩和了囂張氣氛,當然,幽默要建立在對發布信息性質的基礎上。
最后,要善用技巧,有效傳達。軍事新聞發言人所說的內容準確、全面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表達的方式。人們說話時的語速、聲調、音調和停頓,以及眼神、表情和手勢等都能傳播信息,因此,軍事新聞發言人應該根據自己所發布的內容來隨時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做到語速中等偏快,聲調適當,停頓準確,體態語言適宜,給廣大媒體記者一種權威感和自然親和的感覺,從而提高傳播信息的效果。
三、 軍事新聞發言人能力的培養
擁有一批高素質、高能力的新聞發言人,是我軍新聞發言人制度得以順利發展的重要條件。為了更好地選拔和培養更多有能力的軍事新聞發言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轉變觀念強化能力意識,這是培養提高軍事新聞發言人能力的基礎。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充分認識到軍事新聞發言人的形象是政府和軍隊整體形象構成的一部分,是未來信息技術條件下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有機組成,而能力是構成軍事新聞發言人良好形象的根本,從而強化軍事新發言人能力培養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和榮譽感,培養過硬的素質和能力,為適應時代發展需求和歷史賦予使命,迎接世界軍事變革的挑戰,完善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提供必要的前提。
第二,加大教育培訓的力度,這是提高新聞發言人能力的有效方法。能力是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因此,要堅持“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接受專業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培訓,強化新聞發言人能力方面的培養教育。充分借鑒地方和國外的經驗,有針對性地選擇新聞傳播及新聞發言人基礎理論,軍事新聞發布工作的運作規范和具體要求,輿論戰、心理戰和法律戰三戰理論及其在新聞發布中的具體運用等內容,采取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學習。當然,軍事新聞發言人也要加強自我修養、自我教育,在掌握大量相關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推進軍隊新聞發布制度的專業化和規范化建設。
第三,拓展實踐鍛煉渠道,這是提高新聞發言人能力的根本途徑。人的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離不開社會實踐活動的,軍事新聞發言人的能力也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檢驗和提高。目前我國軍事新聞發言人制度已經建立,但新聞發布的時間、范圍和規模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根據部隊的實際情況,舉行小型的有限范圍內的發布會,為軍事新聞發言人提供盡可能多的實踐機會。同時,也可采用模擬新聞發布會現場進行現場提問,專門請一些資深的記者和業內人士扮演各種刁鉆、難纏的提問人,在實踐中學習、鍛煉和提高。
綜上所述,未來軍事新聞發言人的能力是當今形勢發展的需要,它對于加強中國軍隊與不同媒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塑造中國軍隊的全新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聞學峰,《論我國政府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質》,《寧波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
[2]李敏,《新聞發言人公關語言策略及藝術》,《現代傳播》,2006.6
[3]吳昌德,《重視軍事新聞發言人在信息化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軍事記者》,2003.12
[4]鄒建華著,《外交部發言人揭秘》,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9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