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傳播無產階級意識形態和指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宣傳作了大量的論述和深入的研究。因為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不同,馬克思、恩格斯與列寧的宣傳思想在宣傳的視域、宣傳的體制、宣傳的目的、宣傳的典型、宣傳與理論的關系、宣傳的自由性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通過差異性比較來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與列寧的相關宣傳思想,有助于指導我們黨的宣傳工作的開展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宣傳觀中國化。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宣傳思想,差異
〔中圖分類號〕A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175(2010)03-0020-04
宣傳是通過傳播觀念或通過實際行動影響人思想和行為的一種信息傳播的形態。在階級社會,宣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為傳播無產階級意識形態,指導無產階級運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就宣傳作了大量的論述和深入的研究。今天,通過差異性比較的方法來理解馬克思、恩格斯與列寧相關宣傳思想,對指導黨的宣傳工作的開展和推進馬克思主義宣傳觀中國化具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一)宣傳的視域:馬克思、恩格斯從普遍性即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交往的角度來思考宣傳;列寧從特殊性即從俄國革命及其蘇俄建設的角度來探討宣傳
馬克思主義學說,從一定意義上就是有關人類社會發展的學說。馬克思、恩格斯是將自己的理論建立在對“世界市場——世界交往”的科學考察上。正是通過對“世界市場——世界交往”中主體人的交往的歷史與現實的考察,馬克思、恩格斯得出了人的發展經歷了人的依賴形態、物的依賴形態、人的全面發展形態,強調了未來社會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作為其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有關宣傳思想,馬克思、恩格斯相應地也是側重于從普遍性即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交往的角度來思考,以探討如何實現交往的人的全面發展形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的全面發展是多層次的,其中精神交往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對無產階級來說,要擺脫私有制條件下人的交往的異化狀態,除了占有生產資料外還離不開通過宣傳這一精神交往的重要途徑來獲得真正的精神財富。
相對于馬克思、恩格斯從普遍性即人類社會發展和人的交往的角度來思考宣傳,列寧則從特殊性即從俄國革命及其蘇俄建設的角度來探討宣傳。歷史賦予馬克思、恩格斯重要的使命是將社會主義理論由空想變科學,同樣歷史對列寧提出了將社會主義由科學變為現實的要求。要完成這一轉變,從思想層面來看,列寧所要面臨的問題是要解決如何實現黨的思想統一,如何實現馬克思主義俄國化,如何堅定人們的社會主義信念并為之奮斗等問題。諸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思想的交鋒、理論的灌輸、政治的教育,而宣傳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生動的政治工作只能從生動的鼓動工作著手”, 〔1 〕(P155) “對于俄國社會黨人來說,尤其需要獨立地探討馬克思的理論……因此,我們很愿意在我們報上登載有關理論問題的文章,請全體同志來公開討論爭論之點”。 〔2 〕(P161)
(二)宣傳的體制:馬克思、恩格斯主張黨的領導體制在集中下對宣傳實行道義的影響;列寧強調實行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建立單一委員會的宣傳體制
黨的宣傳工作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效關系著黨的理論的科學性和黨的榮譽的維護。對于宣傳體制的建立,馬克思、恩格斯主張黨的宣傳要在黨的領導機構的監督下開展工作。但是基于西歐各國黨習慣于民主討論的環境和防止黨的領導機構執行錯誤的路線,在強調集中的同時馬克思、恩格斯更多注重宣傳的民主性(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提出在集中下黨的領導體制對宣傳要實行道義影響的思想,即“非行政命令的,而是思想上的指導和引導”。 〔3 〕(P203)第一國際的第一家機關報《蜂房報》、第二家機關報《工人辯護報》以及國際的對外報道授權的執行情況(沒有明確的制度規定),間接反映和體現了馬克思、恩格斯這樣的思想。
在黨的宣傳體制構建上,俄國社會主義民主黨和列寧進行了艱辛探索。在1912年,黨的布拉格代表會議上最終確認“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體制。相較于馬克思、恩格斯的相關思想,其體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集中,要求中央委員會對其機關報編輯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從根本上說,這種體制所體現的思想并不是對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否定,而是緊密結合俄國實際情況的繼承與發展。第一,它吸取了第一、二國際宣傳體制弊端所帶來的教訓。盡管第一、二國際宣傳體制適應了當時各國無產階級黨組織松散的狀況,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但也產生無休止的爭論,延誤了無產階級戰斗的時機,從而降低了無產階級政黨在群眾中的威望。第二,符合俄國當時的國情。在數百年專制傳統的影響下,無論是俄國上層還是下層,都不習慣民主的討論。因此,在專制下“黨組織的廣泛民主只是一種毫無意思而且有害的兒戲”。 〔1 〕(P132)第三,適應俄國革命的需要。在俄國十月革命前后,國內形勢非常嚴峻,在宣傳體制上必須實行集中。正如1919年俄共(布)八大所指出的“黨正處于絕對需要有最嚴格的集中制和最嚴格的紀律的環境下……黨的一切事業,可以集中的(出版工作、宣傳等)就應當為了事業的利益而加以集中”。 〔4 〕(P567-568)對宣傳體制集中強調的同時,以列寧為首的俄共(布)也并不反對在黨內進行自由的思想交流。列寧在晚年,有提升黨和蘇維埃報刊在黨和國家中的監督作用的意圖,但是其逝世過早使設想成了空想,留下了諸多遺憾。
(三)宣傳的目的:馬克思、恩格斯要求宣傳必須堅持、維護黨的精神,發揮喉舌的功能;列寧賦予宣傳的組織作用,扮演基線、腳手架和鼓風機的角色
宣傳的黨性原則是階級性在宣傳領域的集中體現。堅持宣傳的黨性原則是馬克思、恩格斯宣傳思想的核心和精髓。他們反復要求宣傳必須發揮黨的喉舌功能,堅持、維護黨的精神。“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 〔5 〕 (P275)黨性原則及其喉舌的功能的強調,既有助于使無產階級的宣傳有別于那些準宗教式的非馬克思主義工人組織的宣傳,同時也使宣傳更能自覺地承擔維護黨的理論的科學性和黨的榮譽的責任性。
對于馬克思、恩格斯所主張的黨性原則和喉舌功能,列寧給予了肯定和堅持。“嚴格的黨性是高度發展的階級斗爭的隨行者和結果。反過來說,為了公開地和廣泛地進行階級斗爭,必須發展嚴格的黨性。”〔6 〕(P656)但列寧并不止于此,在結合俄國革命和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實踐的基礎上,賦予了宣傳的組織作用,強調宣傳還要扮演基線、腳手架和鼓風機的角色。 “基線”就是要求通過宣傳能使分散的革命力量有序地集合起來,以建設一個擔負起領導革命任務的鞏固的統一的黨。“創辦全俄政治報應當是行動的出發點,是建立我們所希望的組織的第一個實際步驟,并且是我們使這個組織得以不斷向深廣發展的基線。” 〔7 〕(P6) “腳手架”就是要求通過宣傳加強無產階級的聯系,以使其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有效地承擔黨所分配的任務。“就后一點來說,可以把報紙比作腳手架,它搭建在施工的建筑物周圍,顯示出建筑物的輪廓,便于各個建筑工人之間的來往,有助他們分配工作和觀察有組織的勞動所獲得的總成績。” 〔1 〕(P156) “鼓風機”就是要求通過宣傳使無產階級的革命形勢成為燎原之勢。“這種報紙就會成為巨大的鼓風機的一部分,這個能夠使階級斗爭和人民義憤的每一點星星之火,燃成熊熊大火。” 〔1 〕(P162)
(四)宣傳的典型: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事實始終是宣傳的基石;列寧重視榜樣的力量和作用
宣傳不是萬能的,思想觀念不會僅僅由于宣傳就輕易轉化為受眾者的思想和行為。它還需要一定的藝術和手段。馬克思、恩格斯始終認為宣傳的成功從根本上在于事實和正在發生的社會變動,事實始終是宣傳的基石。“任何煽惑的宣言和謀叛的告示都不能像平凡而明顯的歷史事實那樣起著革命作用。” 〔8 〕(P37) “戰爭所引起的種種情況將給我們的原則提出最好的宣傳材料。” 〔9 〕(P167)
相較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從組織傳播的角度強調宣傳榜樣的力量。這一思想在《偉大的創舉》、《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等文章中體現的較為明顯。具體表現為:第一,批評黨對宣傳榜樣力量的忽視。同時列寧也指出這是對資產階級報刊與政敵進行論戰時宣傳自己的模范經驗的借鑒。第二,肯定了宣傳榜樣力量的積極作用。“榜樣的力量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不能顯示出來,而在廢除了土地和工廠的私有制的社會里會起巨大的作用。” 〔10 〕 (P138)第三,強調反面典型的警示功能。“報刊應當成為我們加強勞動者的自覺紀律,改變資本主義社會陳舊的即完全無用的工作方法或偷懶方法的首要工具,它應當揭露每個勞動公社經濟生活中的缺點,無情地抨擊這些缺點,公開揭露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一些弊端,從而呼吁勞動者的輿論來根治這些弊病。”〔10 〕(P136)
(五)宣傳與理論的關系:馬克思、恩格斯重視理論對宣傳的指導功能;列寧強調宣傳對理論的灌輸作用
為了防止使社會主義科學降低到宣傳鼓動的水平,馬克思、恩格斯在肯定理論對宣傳的普及作用的同時,更注重理論對宣傳的指導功能。如針對1891年德國黨的綱領中出現了宣傳中流行的“反動的一幫”的概念,恩格斯給予了批評:“這一鼓動性的詞句,猶如一個刺耳的噪音,破壞了措詞簡明的科學原理的全部和音”。 〔11 〕(P175) 為了重視理論對宣傳的指導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了強調:第一,認為良好的理論素養是宣傳者的必備條件。第二,宣傳的長遠效益的取得依賴于理論的研究和理論的滲透。 “在這里,近幾年來各種各樣的宣傳已經打下了很深的基礎,以致工人們雖不是社會主義者,但只希望社會主義者當自己的領袖。現在他們不知不覺地走上了從理論說是正確的道路,他們被吸引到這條道路上來了。” 〔12 〕 (P348)
相較于馬克思、恩格斯重視理論對宣傳的指導作用,列寧則強調了宣傳對理論的灌輸作用。列寧的這種思想,并不是對馬克思、恩格斯重視理論指導作用的否定,而是結合俄國黨建實際情況的繼承與發展。基于思想建黨的重要性,以克服黨內因無產階級意識的淡薄而彌漫著濃厚的自發性傾向,使黨真正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踐行者,列寧強調了從外面向黨灌輸理論的必要性。同樣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理論的指導作用。另外,列寧也多次從正面肯定理論的指導作用,反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所謂“曲解”、“修正”。“我們主張徹底發展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堅決反對愛·伯恩施坦、彼·司徒盧威和其他許多人輕率提出而目前甚為流行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曖昧不明的機會主義的修正”。 〔2 〕(P318)
(六)宣傳的自由性: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的前提下肯定了資本主義宣傳自由的進步性因素,主張保障宣傳者的宣傳自由;列寧揭露資本主義宣傳自由的虛偽性,強調宣傳者的自由要列入黨的結社自由中
在對資本主義宣傳自由進行批判的前提下,馬克思、恩格斯從人類社會發展和人性的高度肯定了它的進步性因素。如對資產階級實行的新聞出版自由的積極意義,馬克思、恩格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和評價:第一,它是衡量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的自由尺度。“在這里第一次出現了人的法律因素以及其中的包含的自由的因素。” 〔13 〕(P195) “沒有新聞出版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會成為泡影。” 〔14 〕(P201)第二,它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英國的政治運動、出版自由、海上霸權以及規模宏大的工業,幾乎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充分發展了民族特性所固有的毅力、果敢的求實精神、還有冷靜無比的理智,這樣一來,大陸上的各個民族在這方面遠遠落后在英國后面了。” 〔14 〕(P679)第三,它為無產階級運動創造了條件。“出版自由,不同意見的自由斗爭就意味著允許在出版方面進行階級斗爭”, 〔5 〕 (P528)“工人沒有它們卻永遠不能為自己爭得解放”。 〔15 〕 (P522)由無產階級整體的宣傳自由聯系到個人的宣傳自由,馬克思、恩格斯在強調堅持、維護黨的精神,不損害無產階級利益的前提下,要充分保障宣傳者的宣傳自由。
針對俄國十月革命后新生政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特別是西方資產階級媒體的攻擊,列寧從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高度對資本主義宣傳自由的虛偽性進行了深刻的揭露。第一,強調資本主義宣傳自由的最顯著特征就是資本的控制。“只要資本還保持著對報刊的控制(在世界各國,民主制度與共和制度愈發展,這種控制也就表現的愈明顯、愈露骨、愈無恥,例如美國就是這樣),這種自由就是騙局。” 〔16 〕 (P488)第二,資本主義宣傳的自由實質上就是資產階級的自由。“在全世界,凡是有資本家的地方,所謂出版自由,就是收買報紙、收買作家的自由,就是買通、收買和炮制輿論幫助資產階級的自由。” 〔17 〕 (P85)第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宣傳自由。“在以金錢勢力為基礎的社會中,在廣大勞動者一貧如洗而一小撮富人過著寄生生活的社會中,不可能有實際的和真正的‘自由’。” 〔18 〕 (P96)相對于批評資本主義宣傳自由的虛偽性,列寧對社會主義宣傳的自由性進行了贊美。分析了無產階級和社會主義宣傳自由的特征,即“四個擺脫”。“所謂自由的報刊是指它不僅擺脫了警察的壓迫,而且擺脫了資本,擺脫了各位主義,甚至也擺脫了資產階級無政府的個人主義。” 〔18 〕 (P95)對于宣傳者的宣傳自由,列寧在堅持傳統的“批評自由”、“寫作自由”的基礎上,從政治尤其是無產階級黨性的高度指出其必須要列入、服從于黨的結社自由。他指出:言論和出版應當有充分的自由。但是結社也應當有充分的自由,為了言論自由,我應該給你完全的權利讓你隨心所欲地叫喊、扯謊和寫作。但是,為了結社的自由,你必須給權利同那些說這說那的人結成聯盟或者分手。黨是自愿的聯盟,假如它不清洗 那些宣傳反黨觀點的黨員,它就不可回避地會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然后在物體上瓦解。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寧全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3〕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體系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蘇聯共產黨代表大會、代表會議和中央全會決議匯編(第一分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6〕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列寧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10〕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1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1.
〔16〕列寧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
〔17〕列寧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7.
〔18〕列寧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6.
責任編輯王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