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正在忍受城市的堵塞之苦。上海是工地,因為要迎接世博會,整個外灘幾乎都被圍蔽了,游客嘆為觀止。廣州也是工地,因為要迎接亞運會,近百條路同時開挖,行者怨聲載道。在中國,每一次盛會之前都不免大興土木,前些年在昆明舉行世博會時也是同樣情景。究其原因,一是平日里欠賬太多,不得不“惡補”;二是把面子的問題看得很大,正如那個新時興的詞“穿衣戴帽”所比喻的,要把沿街建筑的臨街立面粉飾一新。外國的城市似乎不一定如此,2008年夏天我在維也納,正好歐洲杯的決賽要在那里舉行。小小的奧地利還沒有舉辦過這么大型的國際活動,許多街道正在設置護欄甚至鐵絲網,那是為了防止足球流氓鬧事,并沒有影響交通的順暢。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當地人為躲避擁擠,選擇了在這個時間段出門旅游。中國人大多沒有這種任意逃避的福分,不過據說北京因為奧運會和國慶閱兵的“擾民”,給市民們發了“獎勵”,感謝大家的理解和支持。生活在其他城市的老百姓不一定能得到這種關愛,只能默默地忍受城市之苦、城市之累。如果說,這是陣痛,將會得到回報,用以換取美好的未來,倒也值得期待,政府正是這樣向市民許諾的。但是偏偏有很多人懷疑當下的困境是否值得,因為他們不相信有關部門的規劃和設計,不相信那些形同過場的聽證會,認定這只是折騰。
建設世博會德國館的德國人對中國記者說,德國人做工程項目總是把很多時間用在研究和論證上,而中國人不然,開工之后發現不對了,再來修改方案。他很佩服的是,新的方案很快又做好了。這種夸獎聽起來總覺得不是味。
前些年我的新房子裝修,請了一位朋友當設計師,這“設計師”只是一個業余愛好者,當然已有造詣。事后我要付設計費,他堅辭不受。他說:“這是我的愛好,幫朋友設計不過是拿別人的錢來玩玩自己的愛好。”如今看到城市的種種尷尬時我想到了這位朋友的話,擔心有人把納稅人的錢隨意玩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