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額信貸合理利率的確定,需要同時從供給方與需求方考慮。對農戶的調查顯示,農戶的小額信貸需求是高度利率敏感的。小額信貸的需求彈性與當地的勞動力成本和流動性情況密切相關,考慮勞動力成本后農戶能夠承受的利率水平不高,而高利率的小額信貸項目往往指向高風險。
關鍵詞:小額信貸 利率 勞動力成本
在我國小額信貸的發展過程中,關于合理利率的確定一直是理論界和實踐者關心的中心議題。由于小額信貸操作成本高、風險大,一般認為小額信貸的利率應當高于市場形成的商業利率。有研究認為小額信貸的利率應高于一般商業利率十個百分點才能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另外,國內外大量和長期的經驗己經證明有補貼的優惠貸款往往會導致嚴重的尋租行為,并不能達到有效的扶貧效果,因此適當的利率也被認為是保持小額信貸效率的重要手段。研究者和實踐家普遍認為,當前我國對小額信貸的利率限制,是阻礙我國小額信貸發展的最大壁壘之一。由于不能自由地制定利率,導致獲取資金成本過高,從而使小額信貸組織普遍無法覆蓋成本,獲得可持續的自主發展。但這些意見主要都是從供給方的成本角度考察,本文將從小額信貸需求方的角度提供一些新的事實和分析。
一、小額信貸客戶的貸款需求是利率敏感的
大量農村金融方面的調查顯示,農戶的貸款需求極為旺盛,往往占樣本的85%以上,但筆者帶領調查小組于2008年赴河南某縣的4個村莊進行調研,所得到的調查結果卻與此不同——在訪談的農戶中,有貸款需求的僅占44.4%,遠低于一般調查的報告水平。
導致這一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在調查問卷設計與實際訪談中,都著重提示了利率的影響,而不是泛泛的問農戶是否想貸款。當地信用社當時執行的貸款利率為11.4%,期限最多為一年。到期后可以繳納本期利息并續約,稱為“換票”,換票后利率為13.2%。受訪農戶普遍表示,當前已經處于一個比較高的利率水平,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都很難保證有如此高的利潤率。盡管當地土地肥沃,畝產小麥800斤左右,基本旱澇保收,但當前農資價格很高,種糧食即使不算人力成本,利潤也非常微薄。而且對種植和養殖業來說,農資價格和產品價格的波動都非常大,利潤很不穩定,動物養殖還要受到疫病的影響,風險更大,可能血本無歸,因此對于借入利率10%以上的貸款,大量農民都持謹慎態度。他們普遍認為,當前已經進入了一個“干啥賺錢都很難”的時期,很多農民認為外出務工是一個更穩妥的選擇。未進入養殖和種植業的農戶,考慮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家庭勞動力狀況,對進入新產業謹慎觀望;而已經進入養殖和種植業的,也更多的傾向于積累自有資金穩步發展而不是通過貸款快速擴大生產規模。表現出強烈貸款需要、需求數額很大的農戶,更多的體現著對風險的偏好,而很少能提供資產保證或是穩定的預期利潤來源。
而實踐中即使政策允許利率浮動有較大空間,但無論是一般商業銀行還是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有一定比例小額信貸業務的農村信用社,選擇的利率一般都在兩倍基準利率以內這一事實,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國農戶的利率承受能力是比較有限的。
我們認為,一般調查所獲得的農戶貸款需求的數據,未指定利率,不涉及市場當前行情,因此更多的體現著農民對致富的強烈愿望,卻不完全是理性人的經濟選擇。事實上,農戶的貸款需求,和當前的利率水平,農資價格和產品價格等市場狀況,以及自身的風險偏好密切相關,尤其對利率非常敏感,對于補貼下的低息貸款,幾乎所有的農戶都有興趣;但當利率高于普通生產活動的正常利潤率,農戶將變得非常謹慎。這樣充滿變動的貸款需求,是和我國經過改革開放30年,市場化程度已經較深的實際情況相符合的。
盡管調查地當地并沒有農信社之外的小額貸款項目,貸款供給整體不足,但是可以想象,即使有新的面向農戶的金融機構進入市場,如果利率高于15%,則很難吸引到客戶,相反,還極易出現逆向選擇,吸引到那些風險很大的客戶。
二、小額信貸客戶的勞動供給是有成本有彈性的
為什么以往的研究經常認為小額信貸客戶的勞動供給是無彈性的,能夠承擔很高的利率呢?我們對此的解釋是,那些有關小額貸款客戶可以承受很高利率的研究,往往包含著一個重大的假設:即農民的人力成本往往不計價,只要有了資金支持,項目就能將閑置的勞動力利用起來,獲取利潤,即使負擔著高額利息,只要有剩余利潤也比徹底的無收入好。比如孟加拉的鄉村銀行向當地婦女提供貸款,可以組織起婦女在家中日常開展手工勞作獲得收入。
但是事實上,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下,農村的勞動力已經有了高度的流動性。筆者08年在河南某縣進行的調查顯示,48.1%的農戶都有打工收入,家庭的青壯年勞力往往常年外出務工,而不方便外出的中老年和部分婦女,也可以選擇在農閑時節就近打一些零工。當地農戶的收入結構比較多元,戶均收入約1萬元,人均收入約2000元,普遍為兼業型農戶,純糧食種植戶約占調查戶的20%,多同時伴有外出打工收入。在調查與訪談的大部分家庭,都由婦女和老人承擔了主要的農業生產任務。
這一現象在全國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日前就新農村建設現狀,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調查,涉及17 省(市、區)、20 個地級市、57 個縣(市)、166 個鄉鎮、2749 個村莊;調查顯示在全國范圍內,勞動力外出打工的占到了26.51%,在本地從事非農活動的占到了21.06%,中西部地區外出打工的比例還要高于這一平均水平,中部達到了31.02%,西部達到了29.44%。
對農戶來說,勞動力毫無疑問是有機會成本的,勞動力閑置的程度非常有限。因此如果一個項目支付過利息后能賺到的錢,還不如相關勞動力外出打工得到的多的話,農戶根本不會選擇開展這一項目,何況項目往往具有風險,而打工的收入幾乎是穩定的。據我們在當地的調查,無論是種糧食、種蔬菜、種水果、養鵝、養雞、養豬、養魚還是開展加工業、跑運輸,都受到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很難有項目能在考慮勞動力成本的情況下,有穩定的高于10%的利潤率。
小額信貸的需求彈性與當地的勞動供給情況密切相關。在勞動力就業不充分,流動性很差的地區,閑置勞動力迫切地需要參與生產,因而有較大的空間將生產對勞動的回報出讓給對資本的回報,從而承擔很高的利率;而在勞動力就業充分,能自由流動以獲取市場平均回報的地區,小額信貸項目并不能天然地比普通商業項目更有利可圖。當勞動力充分可流動,能實現其在市場上的真實價值時,小額信貸的貸款項目和任何商業項目一樣,都必須對勞動,資本等要素做出與市場均衡水平一致的補償,而小額信貸運作成本帶來的較高利率,將體現為其對風險的補償。
三、小額信貸合理利率的政策建議
在金融市場中利率代表著資金的價格,是金融市場最重要的信號與工具。在完全自由化的金融市場中,利率由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它不僅反映實際市場的供求狀況,還反映市場對未來的預期;利率的變化調整著市場資金的供求關系。在我國利率尚未完全市場化,其作用與影響也不像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那樣明顯。但扭曲的市場始終是市場,利率作為價格信號對小額信貸活動的規模、形式與作用的影響,在過去的研究與輿論中,往往被低估了。
農戶的金融行為實際上對利率非常敏感,這一事實對我們在小額信貸的利率政策制定方面,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我國農村發展到今天,勞動力逐步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就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流動性非常高,第二和第三產業的常年高速發展,為流出的勞動力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逐步合理的工資水平,勞動力的價格日益提高。這和一些處于發展初期,勞動力大量剩余的國家是極為不同的。制定過高的利率,不僅對農戶的幫助非常有限,而且容易導致逆向選擇,給小額信貸機構本身帶來很大風險。
我國小額信貸機構近二十年來發展緩慢,可能也與此有很大關系。利率過低,則往往不能覆蓋小額貸款機構本身的成本,而利率過高則會超出農戶的負擔水平,也很難擴大業務。我們認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信貸活動最根本的矛盾所在,小額信貸組織的核心競爭力正在于信息優勢,在于對本地客戶的熟悉和了解。盡管我們論證了小額信貸客戶對利率的平均承受水平應與普通信貸相差不遠,但不同客戶群體對利率的承受能力有著顯著的差異,而向不同客戶提供差異性的金融產品,應是小額信貸組織生存和盈利的關鍵。
總體來說,當前農村的發展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農村的金融供給在總體上有很大缺口,但是以利率為代表的金融供給的成本,將是影響農戶金融行為最重要的指導因素。小額信貸利率的市場化應該是供需雙方多次博弈而達到平衡的過程,在這個開放的博弈過程中,包括小額信貸機構在內的農村金融機構都可以逐漸地成熟起來,政策指定者應著力于為這一過程創造相對公平和寬松的環境,而不宜直接對利率等市場指標直接干涉。由于低收入人口的金融需求是極為多樣化的,小額信貸的項目的形式、制度也必然應該多樣化,形成一個有層次,規模足夠的小額信貸體系。在利率之外,增加金融服務種類,降低貸款的制度困難,開展有利于分擔風險的擔保機構等等也將是農村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1]劉文璞:《小額信貸的利率政策》,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
[2] Adams ,D. W.1984:“Are the Argueents for Cheap Agricultural Credit Sound?” in Adams, Graham and Von Pischke, eds, Understanding Rural Developmetn with Cheap Credit. Boulder, Colo: Westview Press.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2749個村莊調查》,《農村金融研究》2007年8月
[4]王卓:《農村小額信貸利率及其需求彈性》,《中國農村經濟》2007年6月
[5]張改清、陳凱:《中國小額信貸的利率探析》,《商業研究》2003 年第16 期
[6]杜曉山等(主編):《中國小額信貸十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年
[7]茅于軾:《興辦小額貸款的幾點經驗》,《農村金融研究》2006 年第2 期
[8]楊家才:《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實證研究》,《金融研究》2003 年第3 期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