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驗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的學習方式,是有效教學理論發(fā)展的新方向。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從體驗式學習的內(nèi)涵入手,對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原則以及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并提出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操作策略以及局限性,旨在拋磚引玉,推動體育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關鍵詞: 體驗學習;有效;情景
中圖分類號: G 80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0)03-0081-04 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Experience-based learning is a kind of student-centered and effective learning method.It i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teaching theories.By means of literature review,logical analysis,etc.,the author starts from the connotation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discussed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ain teaching method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used in physical education,and proposed the operating tactics and limitations of experiential learn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itiat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orm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Key words:experiential learning;effective;scenarios
在新時代條件下,人類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取決于人們自身的素質(zhì)。提高人的素質(zhì)的關鍵在于學習,而學習的關鍵在于采用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過程中,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所謂體驗式學習,其主要的教育哲學及理論架構是整合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學”、社會心理學家大衛(wèi)#8226;庫伯的“體驗式學習圈”、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以及其他學者的理論而形成的學習框架。體驗式學習應該說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的學習方式,是有效教學理論發(fā)展的新方向。作為基礎教育課程中的體育,為了順應時代的要求,也應當加強對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吸收和研究,不斷推動體育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1 體驗式學習的內(nèi)涵
對于體驗學習的內(nèi)涵,國內(nèi)外的學者眾說紛紜,有的學者將體驗學習看作為學習結果,有的學者認為體驗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有的學者認為體驗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例如,有學者認為體驗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學內(nèi)容內(nèi)化后的內(nèi)心反省、內(nèi)心反應或內(nèi)在感受”[1]。有的學者認為“體驗式學習像生活中其他任何一種體驗一樣,是內(nèi)在的,是個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2]。有的學者認為體驗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例如,“體驗學習是一種以活動傾向來教學的方式,它與某種活動中的參與者有關,這種活動允許他們反思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與同伴互動并相互交流,同時從事某項活動”[3]。我們可以從很多概念中歸納出體驗式學習的內(nèi)涵,即學生以自然或結構性的方式獲得親身體驗和實踐,接著反思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直接、具體的生活事件,得出抽象、概括的結論,并據(jù)此調(diào)節(jié)或指導自己的后繼行為。體驗式學習注重為學習者提供真實或模擬的情境和活動,讓學習者在人際活動中充分參與來獲得個人的經(jīng)驗、感受并進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過反思再總結并提升為理論或成果,最后將理論或成果應用到實踐中。體驗式學習對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增強團結合作的團隊意識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 體驗式學習與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差異透視
傳統(tǒng)教育的核心是“學”,就是知識的傳遞,各種概念、理論、方法從一個人傳遞給另一個人。在人們從小學到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受教育過程中,就是一位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不斷地記筆記,然后不斷地復習,再參加很多的考試。通過學,學生學了很多概念、理論和方法,所以,“學”能夠讓學生增加知識。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承襲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觀,“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完全以教師為中心,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目標上,重視教育的結果,忽視教學的過程,課程評價片面強調(diào)學業(yè)成績和甄別、選拔的功能,一切向考試看齊,這造成教學形式簡單,灌輸式、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而體驗式學習的核心是“習”,就是在實踐中通過感受來檢驗學到的概念、理論和方法。體驗式學習重在學生自主的感悟與體驗,要求學生充分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在對新情境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感悟或體驗,獲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參與、親身經(jīng)歷、交流合作、價值建構是體驗性學習的主要特征。
3 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實施原則
3.1 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目標原則
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先定內(nèi)容然后再去制訂教學任務。體育老師在這種認識的背景條件下,制訂教學計劃時要講具體的內(nèi)容,他眼中看到的首先是教材,是具體的運動項目、運動技術、運動戰(zhàn)術,而沒有首先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學生的需求和學生的發(fā)展,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要求學生被動地去適應。從這個意義上講,體驗式學習做了根本的轉變,它首先考慮到的是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發(fā)展,究竟需要發(fā)展到什么水平,達到什么目標,然后根據(jù)這樣一個最基本的思考再去選擇適當?shù)幕顒印⑦m當?shù)慕?jīng)驗、適當?shù)倪\動項目來實現(xiàn)這樣一個目標。讓學生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在體驗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得到全面發(fā)展。作為體育教育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體驗式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更多運動技能,更要讓學生身心更健康,品德更高尚,富有上進心。
3.2 以實踐活動為主的方式原則
體驗式學習往往從實踐開始,經(jīng)過體驗、感悟、反思等環(huán)節(jié),最后達到獲得或再創(chuàng)造的目的[4]。整個學習活動過程中,都有親歷和反思等心理活動。以實踐活動為主的方式原則,在體育教學中的體驗式學習有2個含義:一方面,可以拓展體育課程時間,使體育學習不再僅僅指一堂課所學的內(nèi)容和一個運動項目,它穿越了空間的界限,把體育所有的有關知識技能濃縮在一起,供學生采摘。老師和學生也不再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體育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深入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體育的意義,了解體育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而是包含著情感、精神、文化等等,使他們在與世界的溝通中感受體育的美麗,使精神世界日益豐富起來。
3.3 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內(nèi)容原則
體驗式學習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生活,體驗式學習要求要貼近生活學習體育,使學生意識到體育知識技能與生活密切相關,因此,可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情境,使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圍中,從而讓體育教學真正活起來,讓學生真正樂起來、玩起來,為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就完全可以讓學生來體驗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角色。例如:練習奔跑,可以讓警察來抓小偷;練習隊列隊形,可以是交警指揮交通;獵人來了,可以讓小動物們以自己的最佳方式或逃跑、或對抗……當然,以現(xiàn)實生活為基礎,我們還可以創(chuàng)編一系列活潑生動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激發(fā)興趣、掌握本領,使身體得到鍛煉。例如,以上街買菜為主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換物接力比賽等游戲[5]。總之,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體育與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fā)展,體會成功的喜悅,使學生在生活中體會體育,感悟體育。
3.4 主體平等獨立的平等交往原則
在體驗式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將建立起基于個體獨立自主的平等新型師生關系,這是由體驗式學習的特點決定的。在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教學內(nèi)容、教學形式,由教師來確定,學生居于從屬地位,懂得跟隨教師學習知識。沒有真正的師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或心靈的溝通,課堂氣氛也很難調(diào)動。而體育教學內(nèi)容決定了課堂教學最容易形成師生雙向主體的思想交流,也最需要師生間的情感溝通。在體驗式教學活動中,學生就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從形式到內(nèi)容都是為學生服務的。在體驗的過程中,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教師側重進行引導和點撥,和同學進行平等的討論和交流。譬如,在籃球一傳一切的戰(zhàn)術教學中,有的學生切入時不能擺脫防守,因而這一戰(zhàn)術總是打不出來,這時教師可組織學生觀察,并啟發(fā)學生分析原因。當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觀察與分析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時,教師應及時組織學生討論、爭辯、師生合作探索,最終總結影響一傳一切戰(zhàn)術運用的關鍵是切入時能否及時擺脫防守以及影響擺脫防守的種種因素[6]。在這種師生互動、體驗體育運動的課堂情境中,教師的合作意識、民主風范也會對學生尊重他人意見、自我角色的定位、努力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目標的意識和習慣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
4 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教學方法
4.1 情境法
體驗是一種人生的經(jīng)歷,要想在體驗中達到有意識地學習的目的,體驗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顯得非常重要。情境的創(chuàng)設來源于生活。情境來源于社會生活實踐活動,是對生活中的一些活動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進行的重新組合和創(chuàng)造加工,它強調(diào)運動過程和生活情境的一體化;因此,情境教學的素材,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技能、技術的積累,盡可能地利用周邊體育資源條件,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獲得愉快的體育活動體驗,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動機。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嘗試體驗式的學習方式,就必須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熱點的,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境。例如,有位小學體育教師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單、雙腳跳”時,他把教材內(nèi)容通過“小青蛙與小花貓” 的故事展開,讓學生扮演他們喜愛的小動物,然后采用圖片和模仿練習相結合的方法,調(diào)動學生視、聽等本體感覺一起參與活動[7]。使學生一上課就感到生動有趣、形式新穎、情景交融,整個練習過程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能動地參與學習,并從中獲得充分的學習體驗,促進了身心發(fā)展。從創(chuàng)設情景的手段上講,教師要善于利用、開發(fā)和整合各種課程資源,為實現(xiàn)學生有效的體驗學習提供多種途徑。例如:在籃球教學中,進攻隊員與防守隊員的站位,往往被“搶球”這一功利性動作干擾,此時就可以通過組織學生觀看CBA或NBA比賽錄像來體驗位置技術,以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部學習動機,促使他們主動模仿、體驗位置技術,并且在班組籃球賽中能夠做出精彩的戰(zhàn)術配合。再如,跳繩的教學,引入音樂伴奏的節(jié)拍器可有效地加強學生的節(jié)奏體驗,減少失誤次數(shù)。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合理地運用教學手段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更生動,而且更能強化體驗式學習,從而有效地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6]。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氛圍里去體驗、學習,是實施體驗式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
4.2 活動法
體驗式學習強調(diào)學習主體的參與。這種參與,是主動地參與,而不是被動地參與,是全面地參與而不是部分地參與,是積極地參與,不是消極地參與,是實質(zhì)地參與而非形式參與。這要求教師教學方法上是吸引學生,引導學生。以活動的形式來組織教學是一個可參考的方法。新課程強調(diào)了教學的活動性,而體育課程是活動性、實踐性最強的課程之一。教師必須創(chuàng)設靈活多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游戲等多種學生喜愛的活動方式來組織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充滿興趣地、積極主動地參與運動的體驗,從而達到掌握基本的體育文化知識和技能,進而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學習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時,教師不僅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一個項目的技術要領,還組織學生收集有關該運動項目背景的文字史料,組織學生出版體育墻報,討論民族傳統(tǒng)體育項目在民族地區(qū)的社會價值及功能等。這種活動,突破了以“課堂、文本、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此外,體育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結合所學內(nèi)容設計相關的課堂競賽活動,讓學生分別擔任運動員、裁判等角色,要求運動員遵守規(guī)則、尊重對手、服從裁判、勇敢頑強、奮力拼搏;要求裁判員要公正準確、嚴肅認真等,這些都會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體驗,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要求與責任,對學生良好習慣和性格的形成會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甚至對學生的一生都會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總之,以特定活動貫穿整個體育學習過程,用活動抓住了學生的心,使他們積極參與。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正是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的過程。
4.3 探究法
體驗分為行為體驗和情感體驗。行為體驗是一種實踐行為,是親身經(jīng)歷的動態(tài)過程,是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情感體驗則是在行為體驗的基礎上所發(fā)生的內(nèi)化、升華的心理過程,這是學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體驗式學習以行為體驗為基礎,目標要達到情感體驗。情感體驗是學生知識建構,獲得學習成功體驗的核心步驟,也是決定體驗式學習成敗的關鍵。體育學科中的運動體驗包括在情感體驗當中,這是體育類學科有別于知識類學科的重要區(qū)別。體育教師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對學生由行為體驗到情感體驗的內(nèi)化,升華的心理過程,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從教學方法的角度,可以采用探究的方式,但是探究教學法一般運用于技術技能和比賽的學習中。只有體現(xiàn)一定難度和可探究性,學生才對這種學習內(nèi)容感興趣,并去探索和解決學習中的相關問題,使單調(diào)枯燥的技術變得趣味化。例如跨越式跳高,在教學中要求學生解決怎樣才能跳得高。由于學生的素質(zhì)差異很大,就在器材的設置上用一根跳高架,綁上4個不同高度的皮筋,學生自主選擇,體驗跨越式跳高的技術動作,然后讓學生逐步升級,每到一個新的高度,學生對技術動作就有不同的認識和體會。隨著高度的上升,技術動作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也就更加重視技術動作的學習和運用,從而使學生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最終獲得成功[8]。由此可見,在學生經(jīng)歷行為體驗的關鍵點,通過師生、生生交流,共同探究運動技能,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學生思考,促成學生完成情感體驗的核心步驟。
5 體驗式學習在體育教學中操作步驟
作為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的操作呢?通常我們可以采用以下5個步驟:第1步,教師可以通過語言、問題或創(chuàng)設情景等形式引出學習的內(nèi)容,使學生初步感知,明確體驗學習內(nèi)容和目標;第2步,教師首先通過語言激勵,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組織、自我體驗、自我感知、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調(diào)控學習活動;第3步,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適當時機,組織學生交流評議;第4步,學生根據(jù)交流評議的結果,進行自主性的反復思考和體驗練習。第5步,總結學習方法,檢驗體驗學習的效果,特別要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效,讓學生體驗成功,使學生產(chǎn)生新的動力。例如,我們在水平二蹲踞式跳遠的助跑教學中可以采用這種體驗式學習模式(如圖1所示)。首先,教師預先不給出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而是用跳繩圍成“小河溝”來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們初步體驗,明確我們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跳遠的助跑教學,然后向學生提出問題1:“你知道自己助跑共用了多少步嗎?”這個問題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探究動機,學生經(jīng)過練習驗證可以得出初步結論,接著教師再提出問題2:“你覺得跑的快慢與跳的遠度有關系嗎?”,學生經(jīng)過實踐再得出結論;然后教師可以再創(chuàng)造疑難情境:“現(xiàn)在要跨過一條小河溝,必須快速助跑才能跳過去,但起跳時不小心踩進小河溝,那我們怎么辦?”學生思路再次活躍,在老師的帶領下互相研究,最終讓學生發(fā)現(xiàn)快到起跳點時,搗小步和邁大步都會減速,必須預先把起跳點確定好才能保證在正確助跑節(jié)奏下準確起跳,否則,不是“跳不過小河溝”就是“踩進小河溝”里[9]。最后,學生根據(jù)教師的理論講解和前面的自身體驗,再進行正確的助跑動作的練習實踐。
6 體育教學中實施體驗式學習的局限性
6.1 不適用于所有體育課程內(nèi)容的學習
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在身體直接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和掌握運動技術。在多種身體活動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生不斷體驗著成功的感受。例如:在跳躍投擲中,高度上升、遠度增加;運動技能由粗略掌握改進提高到熟練運用,比賽中的獲勝以及老師的表揚等等。所以,一提到體驗式學習理論,很多體育教師馬上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體驗式學習”這一學習方式,但是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體育教學內(nèi)容都會有體驗的內(nèi)容。從獲得知識的角度來看,不是所有的體育課程內(nèi)容都適合或都需要采用體驗式學習。例如體育的某些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體育保健知識等描述性知識,這類知識可以用一段陳述性的語言或文字表達出來,它是一種抽象的知識,并不涉及運動的實踐,是一種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所以不一定適合于用體驗的方式來學習。對于這一類的體育知識學習通過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可能會比使用體驗學習這一方式更為有效。
6.2 體驗式學習占用的時間較多
體驗式學習的模式,開始于體驗,而后內(nèi)省、討論、分析、體驗以及評估,體驗學習雖然在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體驗式學習對于常態(tài)體育課程而言,它的整個學習過程就顯得非常繁瑣,比較耗費時間。因為體驗式學習始終需要在一定情境中進行,可以說,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體驗情景是體驗的開端,而且在此情境中需要一系列的活動來支撐,同時體驗學習強調(diào)學習者通過反思來獲得知識和技能。我們從目前體育教學實踐中來看,體驗學習的過程主要包括以下4個階段:激發(fā)興趣階段、實踐感受階段、體驗內(nèi)化階段和強化反饋階段[10]。這樣的學習過程對于常態(tài)教學而言,就顯得相當繁瑣,這也就必須以時間為前提條件作為學習的保障,但實際體育教學過程當中,不可能每節(jié)體育課都花費很多的時間去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
6.3 對體育教師技能要求較高
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但是體驗學習的設計者是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體驗式學習的實施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師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激發(fā)興趣階段,體育教師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發(fā)學習者的個體需要,特別是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圍繞學習目標,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能誘導學生有感有悟,能從中獲取新的認識。而在實踐感受階段,教師又要特別注意根據(jù)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指導他們感悟或體驗的途徑方式和方法。總之,在體驗式教學的每一個階段,它都需要教師在體育活動開展前,進行精心的思考與設計,需要教師具備教育心理學的實用知識與技能,具備生活中的智慧以及具備理解每一個學生的獨特的感悟能力[11];因此,體育教學中實施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提出是對體育教師能力的一項極大挑戰(zhàn)。
7 結束語
隨著教育觀念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教育不能批量生產(chǎn),要因材施教,所以,體育教學要避免統(tǒng)一性,允許差異性存在。在體驗學習的學習方式越來越凸現(xiàn)其自身優(yōu)勢的今天,其實踐后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還比較令人滿意,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學習內(nèi)容都需要采用體驗學習方式來進行;因此,要正確認識和定位體驗學習的作用,不能因為體驗學習的有效而全盤否定其他學習方式的有效。本文對于體驗式學習理念引入體育教學的研究只是進行了初步的探索,也只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如何正確認識體驗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完善體驗學習的實施策略,還需要體育教師在以后的實踐中不斷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唐少華.談初中學生的探究與體驗學習歷史課堂學習的新方式[J].歷史教學,2003(2):66-67.
[2]方紅,顧紀鑫.簡論體驗式學習[J].高等教育研究,2002(2):82-83.
[3]Kubo D A.About Experiential learning-The Ryrher Challenge [EB/OL].(2004-06-15)[2009-06-10]. http://www.ryther.orgchallengeexperientiallearning.htm/2004.
[4]張欣勁.初中地理教學中體驗學習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7.
[5]孫雪平.生活中綻放體育之花[EB/OL].(2008-06-19)[2009-04-10].http://www.dsxx.wxedu.net/oblog4/u/119/index.html.
[6]周立艷.淺談體驗性學習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EB/OL].(2009-02-08)[2009-04-10].http://teach.suqian.gov.cn/?uid-7718-action-viewspace-itemid-72592.
[7]張明芝.情境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J].義務教育,2003:48-50.
[8]陳新,紀福生.探究法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義務教育,2003(合刊):55-60.
[9]陳小良.嘗試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嘗試[EB/OL].(2005-03-04)[2009-04-10].http://www.lesun.org/edu/article/2005-03/14407.htm.
[10]沈玲娣,陶禮光.體驗式學習的理論與實踐綜述[EB/OL].(2006-03-06)[2009-04-10].http://www.bjesr.cn/esrnet/site/bjjykyw/jxyj/jxfs/0060f70019bab2792e.ahtml.
[11]李梅.體驗學習:21世紀重要的學習方式[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