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觀音救難”的形象圖示

2010-01-01 00:00:00張元林夏生平
敦煌研究 2010年5期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莫高窟第359窟西壁龕內屏風畫表現的并不是《藥師經》中“九橫死’’的內容,而是依《觀音經》內容所繪,主要表現“觀音救諸難”的內容。在此基礎上,本文還推論本窟屏風畫與西披畫面相組合,共同表達了對《法華經》的信仰。

關鍵詞:觀音救難;第359窟;屏風畫;釋讀

中圖分類號:K879.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0)05-0036-11

一、緣 起

莫高窟第359窟開鑿于吐蕃統治敦煌(781-848)的晚期。在該窟西壁龕內南、西、北三面壁面上,各繪有三扇共九扇屏風畫。對于這九扇屏風畫表現的內容,學界歷來都認為是《藥師經》中的“九橫死”,但迄今未見有專文作詳細的釋讀與研究。本文認為,這九扇屏風畫的一些畫面雖然與敦煌壁畫中表現“九橫死”的畫面有相似處,但卻不是表現“九橫死”的,而是表現《觀音經》(《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相關內容的。在此基礎上,本文還提出了與之相關的幾個問題,以求正于有識。

二、西壁龕內屏風畫畫面通示

第359窟位于莫高窟南區北端的崖面中層,為一方形覆斗頂形窟,西壁開一龕,平面呈方形。龕內現存清代塑像三身,主尊為趺坐于方形臺座上的菩薩像。龕內南、西、北三壁各繪三扇共九扇屏風畫。除西壁中間一扇因被主尊背光分隔成兩部分而寬度較大外,這些屏風畫尺寸基本相同,通高96cm,寬度32-36cm之間。畫面皆以山水為背景,繪有眾多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畫面上留存的19方榜題條,因褪色、變色等原因,榜題條內的文字已完全褪失。一些畫面的細部也已模糊,但大多數畫面的人物形象、動作表現等仍可辨識。

下面,從南壁東起第一扇開始,依次對這九扇屏風畫畫面作一描述:

1.南壁東起第一扇(圖版21-a、圖1-a):

畫面以山水為背景和間隔,自上而下表現有三個情節,原皆附以榜題,現文字已失。

畫面A:層層峭壁間,一座怪石嶙峋山崖向前突出。高高的崖頂上,一前一后繪有兩身身著深色袍服的男子形象。其中后面的男子左手拽住前面男子的衣領,右手揮拳。似正在用全力毆打前面男子,欲將之推下山崖。而前面男子則揮動雙臂,扭動身體,作奮力掙扎狀。緊接著的下方畫面上,在半山崖的虛空中,前述被毆男子懸于空中,頭向前伸,雙臂展開,衣袍飄舉,似做飛翔狀。

畫面B:天空上飄來一團濃重的烏云。烏云上,托著一個象征雷電的圓環形連拍鼓,圓環內依稀可見一人物形象痕跡。烏云下方的田間草地上,兩身農夫著裝的人物正上舉雙臂,抬頭向上仰望。一副驚恐之狀。

畫面C:山谷間的開闊處,一條有著巨大而恐怖的蛇首的粗大蟒蛇、一只六足巨蝎和一只有著長長大尾巴的巨蜥,正一字排開,向前方一身著深色袍服和淺色緊口褲的男子逼進。這身男子作一邊奔跑、一邊驚恐地回望之狀。

2.南壁東起第二扇(圖版21-b、圖1-b):

畫面以山水、樹木為間隔,自上而下表現有三個情節,原皆附以榜題,現文字已失。

畫面D:以遠山和林木為背景,在一座建筑內寬大的榻上,一男一女兩身人物相對跪坐。其中女子鬢發半包面,上身穿淺色短襦,下身著深色長裙,雙手置于腹部;男子頭戴中晚唐時期流行的雙腳微微上翹的幞頭,身著深色長袍服,袒露著的右臂伸向對面的女子,作牽拉狀。榻周圍還立有幃帳,上面的垂紋線條仍清晰可見。

畫面E:在兩棵有著茂密樹冠的大樹下,一身著深色圓領袍服的年輕男子正雙手合掌,胡跪于一頭戴冠、仙人裝束的人物面前。仙人身體略微前傾,雙手于胸前作比劃狀。

畫面F:畫面上,一座方形建筑門牖緊鎖,墻頭和四角燃著熊熊大火。建筑內,一身著短褲的男子仰頭,雙臂平伸。

3.南壁東起第三扇(圖版21-c、圖1-c):

不知何故。此扇畫面只繪出大幅山水、樹林等自然景物,沒有繪出人物形象,亦不見繪有榜題條。由此推知,此扇屏風畫很可能原本就沒有繪故事情節。

4.西壁南起第一扇(圖版22-a、圖2-a):

畫面自上而下繪有三方榜題條,且以山水、樹木為背景間隔,應該表現有三個情節。

畫面G:遠方有重疊的山巒和茂密的樹林。近處是一棵粗壯的大樹。三只樹冠枝葉茂密。除此之外,不見他物。

畫面H:山巒之間,一條長長的河流蜿蜒流過。河岸邊的山腳處,是一片小竹林。除此之外,不見他物。

畫面I:在上一畫面河流邊的山間小道,兩身頭戴兜帽、身披鎧甲的武士站立于一身著深色袍服、雙膝跪地的男子前。男子似雙手合掌于胸前。武士手中似有持物。在武士與男子之間的地上,繪有一只大大的包袱。畫面似表現商人遇到強盜時的場景。

5.西壁南起第二扇(圖版22-b、圖2-b):

這一扇屏風畫總寬度約92cm。被主尊的背屏分隔成南、北兩部分。其中南側部分畫幅較寬,自上而下表現兩個情節,并有兩方榜題條:北側部分畫幅很小,只繪山水林木等自然景物,無人物或動物形象。以下兩個情節,皆繪于南側畫面部分。

畫面J:遠方是重重的山巒、林木,近處是兩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樹下不遠處,一頭戴幞頭、身著深色袍服的男子雙手合什跪于熊熊燃燒的火焰中。

畫面K:在汪洋大海中,露出一只船舫的弓形船首的部分。上面的形象模糊,無法辨認。在大海的近岸,繪有兩個長著火紅色頭發、身著犢鼻褲的夜叉形象。其中一身站立,半弓右腿,兩臂上揚,另一身半蹲著,兩臂上揚,做攻擊狀。

6.西壁南起第三扇(圖版22-c、圖2-c):

畫面自上而下表現有兩個情節,并有兩方榜題條。

畫面L:遠處山林重重,近處河流潺潺。兩個身著大袖襦的女子相對跪坐。其中右側一身體形似較左側者大,也似年長一些。

畫面M:河邊巖石上,兩身頭戴幞頭(圓頂小帽?)的男子雙手合什,相對盤腿而坐。其中右側一身形體較左側一身略大。

7.北壁西起第一扇(圖版23-a、圖3-a):

畫面自上而下表現有兩個情節,有兩方榜題條。

畫面N:高聳的峭壁下是一條河。河岸邊一側有一棵小樹。小樹下似繪有人或動物形象,但現已模糊難識。

畫面O:在上述河流的另一側岸邊有數棵大樹。在其中一棵樹下,一身形單薄的男子上身赤裸,下半蓋著被子半坐半臥,身后站立一頭梳大髻、身著大袖襦裙的女子,作手扶前者狀。

8.北壁西起第二扇(圖版23-b、圖3-b):

畫面自上而下表現有兩個情節,有兩方榜題條。

畫面P:遠處是山巒、林木。近處,在一棵高大的芭蕉樹下有一方青色的水池。水池上方是一團正在燃燒的火焰。火焰中一男子揮舞著雙臂,似在掙扎。

畫面Q:山間的大樹下,一前一后立有男女人物各一身。其中男子身著深紅色圓領長袍。雙手于胸前合掌,女子身著淺紅色大袖襦裙,雙手亦于胸懷前合掌。

9.北壁東起第三扇(圖版23-c、圖3--c):

畫面自上而下表現兩個情節,有兩方榜題條。畫面間以河流、芭蕉樹為間隔。

畫面R:遠處是山巒、林木。近處,在一棵高大的芭蕉樹下,高高端坐著一位身著紅色袍服的王者模樣人物。雙手分別置于膝頭。正在注視著前方。在其前方,有三身人物。中間一身赤裸上身。面部向下趴著,雙臂被前方一身人物緊緊扯住。其身后另一身穿深色長袍人物左腳踩其臀部,右腿后弓,右臂高高揚起,右手中似持有刀劍等物,正欲奮力向其砍去。

畫面S:該畫面與前述畫面A大體相似。一身著深色圓領袍服的男子立于一陡峭的山巔上。其身后,一白衣人正弓起腰,雙手推其后背,似正用力把他往下推。緊接著的下方畫面,在山崖下面,被推落的男子雙手合掌,跪坐于地,似正在禱告。

以上,筆者對這九扇屏風畫中的19個畫面依次做了描述與介紹。總體來看,除了南壁東起第三扇整屏和畫面G、畫面H、畫面J或因全是山水景物,或因畫面模糊無法識讀外,其余16個畫面皆可看到描繪的人物形象及其動作。至于少數幾個不能明確解讀的畫面,筆者以為,只要確定了這九扇屏風畫的整體畫面所表現的內容,經相互參照其他表現相同主題的畫面,也是有可能辨識的。

那么,此前學界關于這九扇屏風畫的定名是否能解釋上述16個畫面的情節呢?如果不能,那這九扇屏風畫畫面表現的又是什么內容呢?

三、壁龕內屏風畫內容新識

如前所述,本窟這九屏風畫歷來被認為表現的是“九橫死”。佛教中的“橫死”,是指人壽命未盡的非自然死亡,而所謂的“九橫死”,即《藥師經》中所講的人的九種“橫死”。在現存的四種《藥師經》譯本中,皆有講述“九橫死”的內容。其中,除了東晉時代天竺三藏帛尸密多所譯《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1卷)外,其他三個版本的“九橫死”內容都相同,只是文字表述和“橫死”的順序略有不同。據當時諸譯本中最流行的玄奘所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愿功德經》(1卷)所言,這“九橫死”具體為:一橫,若諸有情,得病雖輕,然無醫藥及看病者,設復遇醫,授以非藥,實不應死而便橫死。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之師,妄說禍福,便生恐動,心不自正,卜問覓禍,殺種種眾生,解奏神明,呼諸魍魎,請乞福佑,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癡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于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呪詛、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

敦煌石窟中的“九橫死”畫面,最早出現于盛唐時代,流行于中晚唐時代,至宋代仍有繪制,多表現上述“九橫死”的內容。在敦煌文書中所見的《藥師經變》榜題底稿,均有表現“九橫死”的內容。且既有玄奘譯本,亦有帛尸密多譯本。特別是P.2868v白描稿,完整地表現了“十二大愿”、“九橫死”等內容,據沙武田先生認定,是依玄奘譯本所繪的敦煌《藥師經變》壁畫底稿。而羅華慶先生統計,在敦煌石窟102鋪表現《藥師經》內容的《東方藥師凈十變》中,有46鋪表現了“九橫死”內容,它們多與“藥師十二大愿”一起繪于《藥師經變》主體畫面兩側或下方屏風畫中。此外,一些研究者把包括第359窟在內的一批莫高窟中、晚唐時期洞窟西壁龕內屏風畫也定名為“九橫死”。

如前所言,對于把第359窟西壁龕內屏風畫定名為“九橫死”的依據以及這些屏風畫是如何表現“九橫死”內容的,迄今為止并未有專門的論述與說明。趙青蘭在《莫高窟吐蕃時期洞窟龕內屏風畫研究》一文中認為該窟龕頂所繪或立或坐的佛像為藥師佛,進而推定龕內主尊造像原為藥師佛,并認定龕內這九扇屏風畫中有七扇表現了“九橫死”的內容,但文中并未論及具體的畫面情節。此外,筆者推測之所以如此認定,還可能因為這九扇屏風畫中的一些畫面與表現“九橫死”的畫面相似甚至相合吧。如畫面A、畫面S與第七橫“墮崖死”相合,畫面C與第六橫“種種惡獸所啖”相合,畫面F、畫面K和畫面P與第四橫“橫為火焚”相合,畫面R與第二橫“橫被王法之所誅戮”等等。而且,其中一些畫面。如畫面B中遭遇雷電的畫面、畫面R中被王法之所誅戮。畫面O中一婦人照顧半臥著的病者或老者的場景等,亦可在其他明確表現“九橫死”內容的壁畫中見到。

但是,這一定名及其依據值得進一商榷。

首先,西壁龕內頂所繪的八身佛像,不論立佛還是坐佛,手中并未托缽,亦未持錫杖,難以斷定為藥師佛。因此,將龕內主尊造像推定為藥師佛缺乏圖像依據。

其次,這一定名無法對屏風畫大部分畫面及其細節表現做出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釋。首先,本窟這九扇屏風畫中有人物活動的畫面就多達16處,其數量和內容已大大超過“九橫死”文本所描述的情節,且每幅畫面內容都不盡相同。第二,一些看似與“九橫死”文本描述相符的畫面反復出現。如似與第七橫“墮崖死”相合的畫面就出現了兩幅。而似與第四橫“橫為火焚”相合的畫面則多達三幅。這種表現方式皆不見于此前或此后的敦煌石窟其他明確表現“九橫死”內容的洞窟中。第三,如果仔細審讀。仍可發現其實有許多“九橫死”文本無法解釋的畫面現象。如雖然同為表現“墮崖”,但畫面A與畫面S在細節表現卻很不相同。前者畫面中墮崖者身體以一種飛翔的姿態輕盈地飄浮于半空中,與“九橫死”中“墮崖死”畫面中墮崖者在半空中頭向下腳朝上,驚恐掙扎的姿態并不相同;后者畫面中墮崖者雙手合掌跪坐,顯示其平安著地,毫發未損。與第七橫“墮崖”致死的本意相違。再者,絕大多數表現第七橫“墮崖死”的畫面中皆是自行墮崖,但這兩幅畫面中皆是別人推落崖下,且畫面還著力表現這一細節。再如,前述似與第四橫“橫為火焚”相合的三個畫面中,雖然都有一人處于烈焰中,但各自細節上卻都不同。畫面F被火焰包圍著的建筑雖然四門緊鎖,但里邊的人似并未被燒,而是安詳地平躺著;畫面K中的人則雙手合掌,端坐于火焰中,火并未傷及他;而畫面P中的人物雖然似在火焰中掙扎,但火焰下方卻是一大大的水池,暗示他很快就會落入池中,并無性命之虞。這些,皆與“橫為火焚”致死的本意相左。再如,表現第六橫“為野獸所啖”的畫面中的動物多為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雖然也見蛇類,但鮮見巨蝎、蜥蜴之屬,但畫面C中卻出現了后兩種小動物,而蛇卻是長著恐怖大腦袋的巨大蟒蛇。這與慣常表現很不一致。甚至相反。而更有一些畫面,在明確表現“九橫死”的畫面中均不見。如畫面D中在床榻上呈現暖昧拉扯之狀的男女人物,畫面I中商人遇強盜攔截以及畫面L中兩身身著大袖襦的婦人安詳地相對跪坐的場景等。

可見,將第359窟屏風畫內容定為“九橫死”,許多畫面將無法合理地做出解釋,甚至與“九橫死”原本要表達的意思相矛盾。那么,有沒有比“九橫死”更合理的解讀與定名呢?

如前所述。本窟西壁龕內的這九扇屏風畫中表現有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畫面有16個。這些畫面,分布于三個壁面上的這八扇屏風畫中,其中表現三個情節畫面的有三扇,表現兩個情節畫面的有五扇,無任何人物活動的有一扇。從情節表現上看,三個壁面都有與“遇難”和“救難”有直接關聯的畫面,而且各個畫面的山水背景和間隔方式都相同。這些相似性表明,這些屏風畫畫面相互之間并不是獨立的,而是有一定的關聯性。考慮到這種關聯性,在否定了“九橫死”的定名之后,筆者自然就想到了另一個與“遇難”和“救難”有直接關聯的主題——觀音救諸難。筆者以為,這些屏風畫實際上是表現《觀音經》的內容,特別是表現“觀音救諸難”內容的。

“觀音救諸難”的故事出自《觀音經》(亦即《法蓮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部經由長行和偈語兩部分組成。長行部分主要講述觀音菩薩救水難、火難、羅剎難、枷鎖難、賊人難、刀杖難(王難)、鬼難“七難”,解淫、嗔、癡“三毒”,滿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二求”及化現“三十三身”為眾說法的功德,偈頌部分則以更為形象的語言,將長行部分的救“七難”進一步細化、鋪陳,發展為觀音救種種諸難。敦煌石窟中以《觀音經》為藍本表現“觀音救難”的畫面,最早出現于隋代,雖然第420窟東披也表現了出自偈頌部分的“救地獄難”內容。但更多的只是表現長行中的“七難”內容。自盛唐開始,偈頌中的內容始大量人得畫面來。如增加了“免墮難”、“免毒蟲難”、“免雷暴難”、“免毒藥難”等情節,如第45窟南壁、第217窟東壁、第23窟東壁、第74窟北壁、第444窟東壁、第205窟南壁以及中唐時期的第112窟東壁、第468窟窟頂、第7窟西壁龕內屏風畫等專門表現觀音功德的畫面。此外。敦煌藏經洞所出的一部分絹畫《觀音經變》和四幅紙本《觀音經》經冊插圖中也表現長行和偈頌中所描述的“觀音救諸難”的內容。這些畫面,把《觀音經》中長行和偈頌中的相關內容相結合起來加以表現,進一步豐富了畫面內容。特別是與第359窟開鑿于同時代的第468窟,在窟頂四披皆表現《觀音經變》,在東披和西披集中表現“觀音救諸難”,在南披和北披集中表現觀音“三十三現身”,畫面既有長行部分的內容,又有偈語部分的內容。而且許多情節表現與第359窟西壁龕內屏風畫畫面極為相似,是我們判定其內容的極其重要的參考。

下面,通過與經典內容相對照,并輔以前述洞窟中表達相同主題的畫面,筆者將對第359窟屏風畫中16幅有人物形象及其活動的畫面逐一進行解讀。

1.畫面A

筆者以為,解讀這一畫面,須將畫面S聯系起來一起進行探討。這兩個畫面的相似處在于,都表現有“被推落懸崖”的情節。雖然在表現“九橫死”的畫面中也曾出現相似的畫面,如同時代的第231窟北壁《藥師經變》下方屏風畫和第371窟西壁龕內南起第二扇屏風畫畫面。但細讀畫面。其實站在崖頂的另一人物并非在“推落”。而恰恰在“施救”。因為下方畫面中皆出現了同一人物坐在墮亡者身邊或誦經,或合掌的畫面。這與“九橫死”所表達的含義是十分吻合的。但如前所述。若將第359窟這兩幅畫面也定為“墮崖死”。無論從畫面本身還是其出現的頻率來講,都是無法解釋的。不過,與之相似的畫面,卻可在表現觀音“免墮難”的畫面中找到。如盛唐時代第205窟南壁《觀音經變》畫面兩側對聯式條幅中各繪有一幅“推落崖面”的畫面。左側條幅中一人反剪雙手被人從山頂推落,但緊接著的畫面中,此人高舉的雙手雖然仍綁在一起,但卻站在虛空中飄來的一團云彩上,并未墮崖而死;在右側條幅中,一著圓領袍服者被一手執棍棒,著胡人裝者從崖頂推落。但卻毫發無損地站在山崖下,似正給別人講述“奇跡”發生的經過。又如,在與第359窟同時代的第468窟窟頂東披右下角表現“免墮難”的畫面中,連續表現兩幅“被推落懸崖”的畫面:右起第一幅畫面中,頭戴幞頭、著紅色袍服者出現三次,依次表現“被人推落”、“懸于半空”和“落地未死”的情節:緊接著的右起第二幅畫面中,頭戴幞頭、著紅色袍服者出現二次。依次表現“被人推落”、“身體完好地在地面打-。在《觀音經》的偈語部分恰有描述觀音兩次救“墮難”的文句:“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由此,我們可以斷定,這段語句正是第359窟屏風畫中的畫面A和畫面S的經文依據。而畫面A所表現的,正是觀音兩次“免墮難”中的第一次“使住于虛空”的內容。

類似的情節表現也見于五代、宋時期的敦煌“觀音經變”絹畫作品中。如現藏于法國吉美博物館伯希和收集品的一幅北宋時期的《觀音變相圖》麻布畫(館藏品編號MC.17665),中間主尊為站立于蓮座上的觀音菩薩,兩側表現四個“觀音救難”的情節。左右各兩個,均有榜題。依畫面和榜題可知,右側自上而下依次為“免墮須彌山難”、“免蛇蝎難”,左側依次為“免墮金剛山難”、“免推落火坑難”。其中,位于兩側畫面上部的“免墮須彌山難”和“免墮金剛山難”中,雖然沒有被人推的場景,即使沒有榜題。從畫面上墮崖者雙手合掌坐于虛空中的云團的畫面,仍然可以判斷表現的是《觀音經》偈頌中的“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的情節。由此推判與之相對的另一側畫面表現的自然是“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的情節了。又如現藏于大英博物館的斯坦因收集品中的一幅五代末至北宋時期的《法華經變觀音普門品》絹畫中(館藏編號ch.x1.008),中間主尊為六臂觀音菩薩,兩側表現六個“觀音救難”的情節。左右各三個。右側自上而下依次為“免王難”、“免雷雨難”、“免推落火坑難”,左側自上而下依次為“免推墮難”、“免枷鎖難”、“免蛇蝎難”。其中左側上部的“免推墮難”畫面上,一男子被人推落山崖后,雙手合掌坐于虛空中的一朵團云上,表現的正是“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的情節。雖然均無榜題,但仍可看出是依《觀音經》偈頌部分繪出。

2.畫面B:

類似的畫面。在表現“九橫死”和“觀音救難”的畫面中均可見到。但更多見于后者。前者如中唐時期的第154窟西壁龕內的屏風畫,后者如第112窟、第468窟的《觀音經變》畫面。不過,相關的文本描述卻不見于各種版本的《藥師經》,而卻見于《觀音經》的偈語:“云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筆者以為,這段語句,就是畫面B的經文依據。而這幅畫面,表現的正是觀音“免雷暴難”。

3.畫面C:

如前所述,在表現“九橫死”之“橫為野獸所啖”的畫面中,多為虎、豹等大型食肉動物,未見有蝎子的形象。但無論是壁畫還是藏經洞發現的絹畫、紙畫中,在表現“觀音救難”的畫面中卻常可見到這樣的形象。《觀音經》偈頌部分亦有如下文句:“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燃,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蚖蛇,是一種毒性很強的蛇,《雜阿含經》卷43中就有“譬喻有四嫵蛇,兇惡毒虐”之說:蝮蝎,一般認為即蝮蛇與毒蝎,泛指毒蟲、害蟲。“蝮蝎”在佛經多有提及,均在危害性極強的毒蟲猛獸之列。在第112窟東壁《觀音經變》和第468窟東披表現觀音“免毒蟲、毒氣難”的畫面中出現了蝮蛇及蝎子的形象。在藏經洞出土的書寫于唐代的《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附觀世音菩薩顯圣圖》(S.6983)中的一個畫面中,在寫有上述內容的偈頌上方所配插圖中。一頭戴幞頭的男子即被兇猛的嫵蛇、蝮蛇和蝎子圍困。因此,筆者以為,這一畫面表現的即是觀音救“毒蟲、毒氣難”。

4.畫面D:

如前所述。這樣的畫面,不見于“九橫死”的畫面。在相關經文中也不見。但是,類似的畫面,在盛唐第23窟南壁、第468窟窟頂兩披和晚唐時代的第85窟窟頂南披《法華經變·觀音普門品》中表現觀音解“三毒”之“淫毒”的畫面中卻可見到。當是依據《觀音經》長行部分中“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所繪制。筆者以為。這段語句亦是畫面D的經文依據。而該畫面所要表現的,也正是觀音“解淫毒”。

5.畫面E:

一身世俗人裝束的男子雙手合掌跪于一身仙人裝束的人物面前,這樣的畫面,在盛唐第45窟南壁和第468窟窟頂南、北披表現觀音現“三十三身”的畫面中多可見到,表現觀音化身為各種大神,為眾說法。在《觀音經》的長行部分講述觀音現天神的文句如下:“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筆者以為,畫面E即是依此段文句所繪表現觀音化身大神之一為信眾說法。

6.畫面F:

同樣的畫面第154窟南壁《法華經變》“藥王菩薩品”畫面下方也有表現。賀世哲先生推論可能是表現《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之“如炬除暗”情節的。相似例子還見于第468窟窟頂東披。不過,在這幅畫面上。緊鎖的建筑墻頭和四角并不見火,而是窺視建筑內的野獸、野牛動物等。因為在《觀音經》偈語部分有這樣的語句:“若惡獸圍遺,利牙爪可怖。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以及“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之句,筆者以為,第468窟這幅畫面很可能表現的是觀音“免地獄惡鬼難”或“惡獸圍難”。相似的畫面,還見于法藏敦煌寫經《觀音經一卷》(P.2010)經文上方的插圖中。與這兩側相似的畫面,在同時代的第361窟西壁龕內屏風畫中也可見到。趙曉星認為出自《大般涅槧經》,表現的是地獄場景,是宣傳戒律的。因為在《觀音經》偈語中有“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的語句,且本窟畫面F建筑四周有火焰升騰。建筑內人物平靜仰臥的姿態,本文在此依賀世哲先生對第154窟畫面的解釋。推側本畫面很可能是表現觀音“破諸暗難”的內容的

7.畫面I:

商人遭遇強盜的畫面。已經成為敦煌壁畫中表現觀音救“怨賊難”的經典畫面,在前述中唐時代的第112窟、第468窟中亦有表現。特別是第468窟窟頂西披上部畫面中,四位商人被三個身著鎧甲的強盜攔截,正雙手合掌,跪求觀音相救,包裹貨物的包袱置于一旁。引人注意的是,不僅強盜的著裝,就連包袱結上的兩只角都與本畫面十分相似。因此,一如經中所言:“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畫面I表現的正是觀音救“怨賊難”。

8.畫面J:

這樣的畫面,在表現“九橫死”之“橫為火焚”和觀音“救火難”的畫面中都能見到,但在后者中更常見。再考慮到前述諸畫面與《觀音經》的關系,筆者認為畫面J的經文依據當是《觀音經》長行部分所言的“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人大火,火不會燒”,表現的當是觀音“救火難”的內容。

9.畫面K:

畫面中的象征大海的水池、岸邊的紅發夜叉形象以及海中露出的半個船首,這些都是敦煌壁畫中表現觀音救“羅剎難(海難)”畫面中的代表性元素。對此,《觀音經》長行部分的描述也頗為詳細:“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璩、馬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這一畫面亦當依此繪制,表現的即是觀音救“羅剎難(海難)”。相似的畫面,在敦煌表現觀音救海難的畫面中多可見到,在前述S.6983相關偈頌上方插圖中亦可見到。特別是第468窟窟頂西披上的畫面與本畫面十分相似,如海岸邊兩個夜叉的姿態、動作也很相似。因此,定為觀音救“羅剎難(海難、風難)”當無疑問。

10.畫面L:

該畫面上的人物形體及相互間的對應關系與畫面E類似,筆者推測很可能表現觀音“三十三現身”中化身女身為眾說法的內容的。如《觀音經》所言:“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

11.畫面M:

該畫面上的兩身人物形體及相互間的對應關系與畫面E和畫面L類似,筆者推測很可能表現觀音“三十三現身”中化身優婆塞身為眾說法的內容的。如《觀音經》所言:“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12.畫面O:

類似的畫面,在同時代的洞窟中表現“九橫死”和“觀音救難”的畫面中皆可見到。前者如第231窟北壁《藥師經變》下方屏風畫中表現初橫之“庸醫錯藥死”,后者如第468窟窟頂西披很可能表現觀音“免生老病死苦”的畫面。相似的畫面。在s.5642唐代《觀音經》寫本中偈頌“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上方的插圖中也有出現。因此,筆者推斷,這一畫面表現的就是觀音救“生老病死苦”的內容。

13.畫面P:

如前所述,在火焰下方有一方大大的水池,這與表達“九橫死”中“橫為火焚”的意旨相矛盾。這種表現方式,在其他明確表現“九橫死”的畫面中亦不可見。但是,在與第359窟屏風畫同時代的表現觀音救“推落火坑難”的畫面中卻可見到。如第112窟東壁《觀音經變》南側條幅中觀音救“推落火坑難”的情節,就以連續的兩個畫面來表現。上一畫面中,男子被人推人烈焰熊熊的大火坑,下一畫面表現火坑變水池,男子身形完好在站立于水中;而第468窟東披表現相同主題的畫面則與畫面P十分相似,也是在烈火焰下方有一方水池,暗示著觀音可使“火坑變水池”。被推落火中者終能得救,一如《觀音經》偈語中所言:“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由此可知,畫面P所表現的也是觀音救“推落火坑難”的內容。

14.畫面Q:

畫面上有三身人物。前二人一男一女,均面向主尊方向,雙手合掌禮拜。后一人離二人稍遠,似雙手捧物站立。可能為從者。筆者推測很可能表現“禮拜觀音”的內容。《觀音經》中,佛在對無盡意菩薩講述禮拜觀音所得到的福報時講過這樣一段話:“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而畫面上的二人及其所朝的禮拜方向,似正與此合,故推論之。

15.畫面R:

這一畫面,在表現“九橫死”之“橫被王法誅殺”和觀音救“王難(刀杖難)”的畫面常見到。考慮到前述畫面多與《觀音經》的關系密切,筆者認為該畫面表現的是觀音救“王難(刀杖難)”的內容。

16.畫面S:

如前所述,這一畫面依據《觀音經》偈語中之“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文句所繪,也表現的是觀音“免墮難”的內容。

以上,筆者通過與《觀音經》內容及其他表現同類主題的洞窟畫面的比對,對這九扇屏畫中16幅表現有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動的畫面做了較為詳細的考釋,認定這些屏風畫是依據《觀音經》的相關內容,特別是該經偈語中的內容繪制的。在這16畫面中,除了兩幅是表現觀音“三十三現身”之外,其余13幅畫表現的都是“觀音救難”的主題,而且幾乎囊括了《觀音經》長行和偈語中有關“觀音救難”的所有內容,可以說是一部表現“觀音救難”故事的形象畫卷。

四、結 語

通過以上的比勘、釋讀,本文認為,本窟西壁龕內屏風畫表現的并不是《藥師經》中“九橫死”的內容,而是依《觀音經》內容所繪,主要表現“觀音救諸難”的內容的,是敦煌石窟自隋代以來表現《觀音經》內容,特別是表現“觀音救難”內容的圖像演變進程中的一環。無獨有偶,在與本窟相鄰不遠且開鑿于同一時代的第7窟西壁龕內的八扇屏風畫畫面,表現的也都是“觀音救難”和“三十三現身”諸情節,堪比第468窟窟頂表現《觀音經》內容的畫面。這些畫面,連同這一時期《法華經變》中表現“觀音救難”的那些畫面一起。構成了一部吐蕃時期敦煌《觀音經》圖像的豐富長卷,對于我們進一步認識這一特定時期敦煌法華信仰,特別是觀音信仰的流行狀況無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同時,本窟屏風畫內容的重新認定,也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敦煌中唐時期的屏風畫在表現不同題材、內容時畫面表現形式上呈現出的相似性。“受難”與“救難”,分別是“九橫死”與“觀音救難”要表達的兩個截然相反的主題。但兩者面臨的“難”卻是共同的。畫工在將這兩個主題以藝術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首先也要著力表現“難”,其次才是“救難”。因此,二者在畫面上難免就有了一些相似甚至相合之處,這就給后人的識讀帶來了一定困難。對此,敦煌圖像學研究的先行者之一松本榮一先生也深有體會:“因為‘九橫死’與《法華經》普門品中的‘七難’是相通的,所以其圖像與描繪‘七難’的圖像很類似。”也正因如此,我們在識讀、解釋表現這兩個不同主題的畫面時。就需更加謹慎。

五、余 論

本窟西壁龕內屏風畫內容的重新識定,促使筆者進一步思考與本窟內容相關的兩個問題。

首先。是本窟西壁龕內屏風畫與西披畫面之間的關系。

筆者注意到,在本窟西披下部畫面的山花、芭蕉圖案帶中央方格內繪有兩身坐佛。這兩身佛像身著袒右肩紅色袈裟,結跏跌坐于兩朵蓮花上。兩身佛像并非完全的正面坐姿,而是身體內轉,相對而坐,形成一種照應關系。二佛均略抬雙臂,雙手揚于胸前,作對談狀。但這二身佛像,并未引起學界關注。

筆者以為,在山花、芭蕉圖案帶中央特地留出空間,畫出這樣一對對應關系很強的二佛。應該不是畫工隨意之作,亦非出于裝飾,而很可能是要表現“釋迦、多寶”二佛并坐說法的。進而筆者推測,西披整個畫面很可能表現釋迦牟尼在靈鷲山講《法華經》時的場景。《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中講,當多寶佛塔從地涌出后,包括金翅鳥、樂神在內的天龍八部中皆以各種鮮花、伎樂來供養多寶佛,而釋迦牟尼在十方世界的所有分身化佛都趕來赴法華會。西披整個畫面又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為說法的場景,穿插繪有各種樂器,表現“天樂不鼓自鳴”;中部繪一只大大的金翅鳥,在金翅鳥兩側各繪一身樂神伽陵頻伽鳥;兩側畫面各繪赴會佛五鋪,共十鋪,很可能代表釋迦的十方分身化佛;下部再繪“二佛并坐”說法圖,象征多寶佛塔。如果這一推測不誤的話,那么表現《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二十五》內容的西壁龕內屏風畫就與西披畫面有了內在的關聯。兩者就組合在一起共同表現《法華經》的相關內容。

其次,是本窟與相鄰的第360窟、第36l窟之間關聯的可能性。第360、361兩窟與本窟開鑿于同一時代且依次相鄰,洞窟形制與規模皆與本窟相同。在這兩個洞窟中都明確繪有象征法華信仰的釋迦、多寶二佛并坐說法圖。其中,第360窟在窟頂東、南、北披各繪一鋪“二佛并坐”說法圖,第361窟在東壁門上方繪一鋪“二佛并坐”說法圖。一些學者因此認為這兩個洞窟在表現題材上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那么,第359窟西壁龕內屏風畫內容被重新認定為依據《觀音經》所繪以及本窟西披內容可能是表現“二佛并坐”內容的解讀。是否也能對我們認識這三窟間的關系提供一些新的線索呢?在此提出,以待有識。

參考文獻:

[1]樊錦詩。趙青蘭,吐蕃占領時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J],敦煌研究,1994(4)

[2]大正藏:第14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407

[3]王惠民,敦煌遺書中的藥師經變榜題底稿校錄[J],敦煌研究,1998(4)

[4]王惠民,《敦煌遺書中的藥師經變榜題底稿校錄》補遺[J],敦煌研究。1999(4)

[5]沙武田,敦煌畫稿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53-66

[6]羅華慶,敦煌藝術中的《觀音普門品變》和《觀音經變》[J],敦煌研究,1987(3)

[7]大正藏:第2冊[M],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3:313

[8]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英藏敦煌文獻:12[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33

[9]賀世哲,敦煌壁畫中的法華經[c]//敦煌研究院,敦煌研究文集·敦煌石窟考古篇,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0:164

[10]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1[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4

[11]趙曉星,莫高窟第361窟待定名圖像之考證——莫高窟第361窟研究之一[c]//敦煌研究院,敦煌吐蕃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186

[12]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英藏敦煌文獻:8[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244

[13]松本澩一,敦煌畫の研究[M],同朋舍。1986:76

[14]郭祐孟,敦煌吐蕃時期洞窟的圖像結構——以莫高窟360和361窟為題[c]//敦煌研究院,敦煌吐蕃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126-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久久青草免费91观看| 黄色成年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青草精品视频| 日韩午夜片|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国产一二视频| 欧美性久久久久|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内黄色精品| 色综合激情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理论一区|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午夜丁香婷婷|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一区| 97超级碰碰碰碰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色综合国产|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欧美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偷拍一区| 国产毛片片精品天天看视频|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内射一区亚洲| 五月天香蕉视频国产亚|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夜夜嗨视频免费视频|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欧美| 国产在线小视频|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地址二永久伊甸园|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成年人国产视频|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欧美激情福利|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高|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狠狠色丁香婷婷| 成人91在线|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五月天国产自|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成人看片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欧美一级片在线|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午夜不卡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