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西南邊疆民族地區基督教發展與調適

2010-01-01 00:00:00秦和平
民族學刊 2010年1期

[摘要]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依據大量的資料,對20世紀八九十年代云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基督教的發展及調適加以認識。文章列舉了當時德宏基督教的發展及變化概況,揭示基督教主要在景頗、傈僳兩族中傳播,以及盈江縣教徒最多這兩大特點,分析了基督教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概括了基督教積極調適、適應社會主義的主要措施,闡述了政府有關部門從積極引導到依法管理,根據基督教的活動情況,指出以族群名義裂變三自愛國會等是當前德宏基督教面臨的主要問題。

[關鍵詞]云南;德宏州;基督教;民族地區

中圖分類號:B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91(2010)01—0134—11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建國以來基督宗教在川滇黔民族地區調適與發展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秦和平,西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 成都610041

德宏州是滇西沿邊民族聚居區,與緬甸接壤,是跨界民族,與境外同族有密切聯系,交往頻繁。該區景頗、傈僳等族信奉基督教。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中國共產黨進行撥亂反正,貫徹執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內的各項政策,德宏州基督教得以恢復及發展。受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境外教會借機進行滲透,試圖影響以至控制該區教會。于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采取制止滲透、增強內向等措施顯得非常重要。從80年代起,德宏教會主動請求內地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予以協助,接立牧師,任命人員,指導活動等。國內有關部門也采取措施,積極引導、依法管理。90年代以后,各地教會在開展正常宗教活動的同時,鼓勵信徒發展生產,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盡管縮小以至消除了滲透的危害,但是來自境外的滲透將繼續存在,我們必須保持警惕,積極應對。當前以族劃教、裂變三自會等是德宏州基督教會面臨的最大問題,因此堅持走三自道路、愛國愛教、抵制滲透不僅必需,而且必要。

一、德宏州基督教發展的概況

從1979年起,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新恢復,貫徹執行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基督教從“地下”升到“地面”,公開活動,趨于活躍,發展迅速,尤其是盈江縣盞西、蘇典等傈僳族聚居區,教徒持續增加,影響擴大。我們利用以下6個統計表,展現其發展軌跡(參見表1)。

應該說明,表1的統計數只是大約數,其中景頗族的教徒數不太可靠,我們且以盈江為例加以說明。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介紹:據盞西教會某教牧人員統計,1984年5月盞西區景頗族徒已增至872戶、4377人[1],倘若加以擴大,計算盈江全縣的景頗族信教群眾,數量還可能翻一番[2]。我們承認,雖然表1的統計數不甚準確,但大體上能反映德宏州基督教的概況。1985年時,全州約有基督徒13811人,牧師6人,傳道員15人,教堂103處。各縣之中,以盈江縣發展最快,有基督徒1669戶、9228人[3]。其后,基督教在德宏州各縣、尤其是沿邊地帶景頗、傈僳民眾中繼續發展,信教群眾逐年增多(參見表2—表5)。

從1980年起,若干曾遷徙緬甸境內的天主教徒返回德宏,在隴川、瑞麗等地沿邊景頗族村寨中開展傳播,組織活動。因系從境外回歸,他們的宗教信仰尚未得到政府有關部門明確,沒有作為宗教徒登記在冊,故表1中缺乏相關數據。1988年,德宏州及瑞麗等縣有關部門在信教群眾中宣布“天主教愛國會是合法的宗教組織”[4],信教群眾的信仰受到尊重,允許從事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到法律的保護。之后,相關統計表有了關于天主教情況的記載。

另據《德宏年鑒》(1992年)反映,1992年全州有基督教徒2萬余人、140個活動點。年鑒記載的教徒及活動堂點與表2—表4的統計數基本吻合。

需要解釋的有,20世紀80年代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剛剛恢復,基督教在德宏部分地方一度發展迅猛。之后,教會轉入慣行發展的態勢,全州年均增加一兩千名信徒。當然,在這過程中也存在反復,時多時少。如隴川縣,1988年有基督徒3366人,其中景頗族信徒2062人,傈僳族1304人。到1993年,該縣基督徒有3554人,增加200人,但景頗族教徒僅有1038人,減少近半;反之,傈僳族信徒卻增長迅猛①。從1998年以后,直到目前,德宏州基督教又呈現快速發展的勢頭。據《德宏年鑒》(2000年)記載:1999年,基督教有教堂209所,教職人員294人,其中牧師7人,傳道員39人,長老31人,禮拜長及執事209人,信教群眾32133人,入教者(受洗者)17749人。天主教有教堂7處,教職人員18人,信教群眾1756人,受洗1031人。兩教合計,教徒33889人,當中受洗者18780人。對照表5統計數,足能反映其細微之處。

需要解釋的是,上述各表相關數據出自于記載在冊的教徒數,準確地講,系官方認可的統計數。應該說,天主教徒的數量出入不大,基本準確;但基督徒的數量有所出入,估計差額在百分之二三十間,我們據此推論1999年德宏全州基督徒(受洗者、慕道友)約5萬人②。

除了保持較快速度增長外,德宏州基督教還有兩個鮮明特點:第一,信仰基督教者基本上是景頗和傈僳群眾。如1983年,景頗族、傈僳族教徒分別占全州基督徒的53.1%和43.3%,合計96.4%;1999年分別占59.67%和38.65%,合計98.32%。其他民族群眾少有接受,所占比較有限。第二,盈江縣基督徒最多,超過全州總數一半。關于它們,我們將在下面加以分析。

二、德宏州基督教的部分特點

(一)主要在景頗族和傈僳族中傳播

德宏州是云南西部沿邊多民族地區之一,傣族、景頗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崩龍族)和漢族等生活在這里。傣族及德昂族群眾信奉小乘佛教,基本上不接受基督宗教,至少目前的情況是如此;在阿昌族及漢族群眾中,也沒有多少人信仰耶穌。接受基督宗教者,主要是傈僳族和景頗族群眾。在他們中間,接受天主教者,全系景頗群眾。除表1相關數據能有反映外,我們還制作了以下3個表格,試作進一步說明(見表7-表9)。

表7—9反映,在景頗族、傈僳族群眾中,接受基督教信仰者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其中景頗族信教群眾從占本民族人口5%(1982年)增至18.46%(1999年);同期傈僳族信教群眾所占的比例亦從24.2%增至56.8%,而且這樣增幅均超過兩族人口的自然增長。

我們知道,傈僳群眾中信仰基督教者多,并不奇怪。分析緣由,不勝枚舉,但其中重要原因是歷史上在傈僳族傳播基督教的是中國內地會(China Inland Mission),該會較早實現了自養及自傳,教牧人員甚至教徒的傳播動力較強勁③,樂于在同族民眾中積極宣傳福音,發展基督教;廣泛開興教牧人員或義工學習班,培訓人員,灌輸教義教規,擴張影響。這些現象不僅在德宏州傈僳族聚居區表現突出,在怒江、維西及耿馬等地傈僳群眾中也基本如此。

至于景頗群眾接受基督教的原因,確有歷史沿革等的影響,如20世紀40年代末基督教就傳入隴川、瑞麗等沿邊景頗族村寨,50年代中葉達到極盛[5],延續至今。不過,我們認為潞西、盈江的景頗教徒增多,則是近年之事,原因有待進一步認識。

當前,值得注意的有,在德宏州漢族群眾中,接受基督教者有所增加。只因為德宏州的基督徒增加較快,暫時降低了漢族信教群眾所占的比例而已。

(二)盈江縣基督徒最多

在德宏州各縣,以盈江縣基督徒為最多,2002年已有25300余人,占全州基督徒總數一半以上。分析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盈江縣的人口多④,該縣的基督徒也就相應多。二是受地緣因素的影響。部分傈僳民眾從怒江等地遷徙南下,途經騰沖等地來到盈江蘇典、盞西等地,除部分再繼續南徙,仍有若干傈僳民眾留駐當地;傈僳族群眾多,信教者也較多。盈江毗鄰緬甸密支那,該地是基督教在緬北傳教的重鎮,設立眾多的神學院,施加影響大;加上該縣西北接壤緬甸克欽邦⑤,克欽支系多、人數多,接受基督教者也較多。緬甸克欽浸信會以我國景頗等族信教群眾為發展對象,開辦培訓班,傳播基督教。于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際,境外教會就對盈江沿邊村寨的景頗、傈僳族群眾積極活動,試圖改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成為信徒,扎根當地,逐步擴張。因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促成基督教在盈江的迅速傳播。

不過,需要解釋的也有,隴川、瑞麗也接壤緬甸土地,但因毗鄰地不是緬甸基督教的主要傳播區,受到的直接影響相對輕一些。

三、德宏州基督教發展原因的分析

肯定地講,德宏州基督宗教的恢復及發展,得益于中國共產黨撥亂反正,貫徹執行包括宗教信仰自由在內的各項政策。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各級政府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先前一度“消失”的基督教公開表現,結合形勢變化、人文環境及族群特點等,調整傳教內容,選擇方式,影響群眾,改變信仰,發展力量。還有,過去信教受到壓制而外遷緬甸的部分邊民返回家鄉,組織活動,宣傳耶穌。關于這些,多有介紹,不再重復。我們只想結合德宏接壤緬甸,以及景頗及傈僳是跨界民族這兩大特點略加分析。

德宏州盈江、隴川、瑞麗和潞西諸縣接壤緬甸,景頗、傈僳等族跨境分布,交往密切,語言相通,習俗相同。緬甸密支那以北廣大地區俗稱克欽地區(又稱“野人”山),居民是克欽(景頗、載瓦、茶山及浪速各支系),以及傈僳、怒及獨龍等族民眾。19世紀中葉,當基督教傳入緬甸后,英美傳教士以密支那為據點,設立培訓點或神學校等,訓練人員,創制文字,翻譯圣經,編撰贊美詩及傳教宣傳品等,深入克欽地區傳播基督教,持續至今。于是,活躍在緬北的基督教各教會將對我國德宏景頗、傈僳等族產生影響,以至開展傳播活動。

1978年12月,基督教浸禮會(Northern Baptist)在密支那召開萬人大會,慶祝基督教傳入克欽族130周年。會議聲稱要組織300名青年用3年時間到各克欽居住區宣傳福音,擴張基督教,要求參與者有一定文化水平和文藝才能,能言善辯,懂多種語言,身體健康。自愿報告,經過考試,擇優錄取⑥。在接受訓練后,根據情況,結成小群,巡回傳教。

當時,中國政府剛恢復及重新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等政策,包括基督教在內的各種宗教團體逐步公開活動。部分巡回宣教隊員便抓住這特定時機,利用語言相通、習俗相近等優勢,非法入境,滲透德宏沿邊部分景頗村寨。“他們擅長歌舞和樂器,很能吸引一般年輕人。群眾歡迎他們,向他們送錢、送米等。此外,境外教會常通過專人或回歸的邊民輸入圣經、贊美詩、耶穌畫像等宗教出版物。同時,接納國內信徒到境外教會學校讀書和培訓數月不等,再回來定居傳教”[6]。至今,境外基督教的滲透行為仍在繼續,甚至加大,以求施加更大影響,圖謀不軌。如2000年瑞麗縣曾收繳了境外教會企圖偷運入境的2噸宣教書刊等。

過去,緬甸傈僳基督徒屬于克欽(景頗)基督教浸禮會。其后,傈僳信徒逐年增多,力量增強,萌生并發展了獨立意識。1976年,經過協商,傈僳族教徒脫離克欽浸禮會,另行組織傈僳浸禮會。次年,該會發生了裂變,部分成員分裂出來,組織緬甸傈僳族教會,采用原內地會的方式開展活動。

傈僳族教會的形成及分蘗,與景頗族教會形成競爭,直接或間接加大對我滇西沿邊地區的滲透活動。1981年底,緬甸磨谷舉行數千人大會,慶?;浇虃魅肜圩?5周年,邀請盈江等地傈僳群眾出境參加活動。會后,該會派人潛入我境,傳播基督教,藉教授傈僳文字為名,教唱贊美詩,識字查經,灌輸教義,傳教講經,組織禮拜活動,開展贊美詩比賽等。進入90年代,這類活動更加頻繁舉行。1994年底,緬甸教會在木姐寨(毗鄰瑞麗弄島)舉辦基督教傳入緬北地區百年慶典;次年底,克欽教會又在緬甸曼德勒舉行克欽文創制一百周年慶典,邀請各國基督教會參加,藉同胞盛會,宣傳克欽族民族大家庭等。據說在1995年至2004年間,緬甸克欽或傈僳族浸信會就舉辦了七八次宗教慶祝活動,對我國參加者提供免費運輸及食宿等,方便其活動[7]。

為了配合這些滲透活動,境外各福音無線電臺也迅速升級,增大播音功率、增加宣講內容、延長播音時間等,用傈僳、景頗等語言開展福音宣傳等,實施強大的“空中影響”。

除“走進來”,從事宣教活動外,境外教會還采取“請出來”方式,誘惑、動員及影響部分景頗、傈僳青年進入緬甸,在密支那、臘戌等地神學院學習,提供免費餐飲、住宿及書本學雜費等優惠條件,還用車輛接送,隨到隨接,學習時間數周或兩三年。據保守估計,20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年德宏州個別縣份擅自出境到緬甸接受神學培訓的景頗、傈僳青年在數十人以上,多時達百余人⑦。典型者如1992—2003年間,僅盈江縣到境外學習或接受培訓者有372人。據統計,近年德宏州已有121人由緬北各教會學校畢業返國,但仍有112人在境外學習[8]。當這些受訓者返回后,部分人又成為當地宗教活動的傳播者或組織者,輪番推動基督教的傳播。

當然,境外教會的活動刺激了國內部分教牧人員,力謀有所表現,予以回應。他們也擅自組織各類培訓班等,培養教牧人員等。如盈江基督教,“在境外教會的影響下,80—82年8月,境內教會先后舉辦了7次基督教訓練班,參加人數有345人次,學習內容主要是翻譯講解圣經,學唱贊美詩及洗禮、傳教儀式等”[9]。這些行為還繼續堅持,持續至今。其他各縣的情況,大同小異,恕不贅言。

除傳統的浸禮會、內地會外,緬甸克欽族神召會(Pentevostal Assemblies of the World)也傳入德宏部分地點,有排斥甚至替代浸禮會的勢頭。神召會傳教士采取各種方式,竭力宣傳信教的好處,“耶穌現死去一千多年了,到二千年地球要毀滅,耶穌復活,要上天,大家趕快去信仰神召會,不然到時候死了,耶穌不能拉你上天堂去了”;“牛馬不必看了,耶穌替我們看著,它們不會吃莊稼”;“地球快毀滅了,耶穌給我們信教的人蓋好房子了,到地球毀滅時,我們就到耶穌蓋的房子去??;信我們這種教的人,有病也不用吃藥打針”等等。的確,這些恐嚇的話語及包治百病的說教,在某些特定場合,影響甚至誘惑少數群眾,接受其宣傳。不過,因該會信徒禮拜時,“圣靈充滿”,全身發抖,難以自己,呈現神靈附體等現象,部分群眾對之難以理解,有所擔憂,“信徒是自由禱告,祈禱中抖和哭,表示對耶穌的忠誠,心不虔誠的人,不會哭抖……”[10]

因為這些教派與族群相聯系,教派的演變則又拉大了族群距離,無形之中呈現兩個教會的面貌?!吧裾贂ㄔ?,浸信會)、內地會在這段時間里,在全縣的景頗族和傈僳族村寨中各自發展自己的教派勢力,有爭取本教區教會領導權的跡象……由于兩派信徒雜居其間,每個村寨都建有兩個教堂,信徒們各去自己所屬的教派教堂進行宗教活動”[11],等等。

境外教會的滲透,國內個別教牧人員擅自辦班培訓人員,以及三派教會爭搶競爭,形成互動,加快了基督教的發展,其中在德宏傈僳族群眾中,基督徒占該族人口比例之高,超過了怒江、維西、麗江等傈僳地區,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近年來,景頗族群眾中接受基督教者明顯增多,分析原因,與抵制緬甸毒品危害有些關聯。20世紀50年代中葉,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德宏各地基本禁絕了鴉片等毒品危害。但從80年代初起,境外毒品非法流入德宏,少數群眾受到誘惑,吸食毒品,成為癮君子,危害日益嚴重。在德宏等地禁毒行動中,基督教會開展福音戒毒曾起到有益的協助作用,借助宣傳教義、依靠戒律約束及集體的心理撫慰等使一些受害者戒除毒癮;回歸正常的生活狀態;部分信教群眾(主要是婦女)組成護村隊,禁止毒販進村,誘惑村民,并規勸受害家人,要求戒毒等。在榜樣的影響下,一些景頗群眾加入基督教,從宗教活動求得安慰,依靠教規的約束實施戒毒。他們在戒毒的同時,擴張了基督教的影響,加快其傳播。

四、德宏州基督教主動調適,適應社會

20世紀七八十年代,基督教恢復活動。其間,境外教會積極滲透,影響到境內教會,突出派別,劃分界限,搞不團結。個別擅自出境學習神學的青年學成歸國,躍躍欲試,積極活動。為了端正教會活動的方向,消除境外教會的影響,適應形勢,接受政府的要求,與社會主義相協調,從80年代起,德宏教會主動請求內地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予以協助,接立牧師,任命人員,指導活動等。

鑒于德宏基督教發展迅速,但普遍缺乏引領者,活動不規范,教派存在,與境外教會有聯系等。1981年,經有關部門的牽線搭橋,云南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牧師張現州等人再來瑞麗、隴川、盈江等地,按立滾湯干、竇喬福等人為牧師,主持宗教活動,領導教會,掌握旗幟;各牧師也任命了傳教員、禮拜長等,管理信徒,領導平常禮拜等活動⑧。

接著,各地教會以堂點為單位,建立三自愛國小組,制定了守則,規范活動。如隴川基督教會規定:“1、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服從人民政府的管理;2、遵守黨和政府的政策、法令,宗教活動不能妨礙生產、工作和社會秩序,不能干預國家”等⑨。拒絕境外人員傳教行為,“有了我們自己的牧師,我們搞宗教活動,就可以堅持‘三自’的方針,按照我們訂的守則,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外國教牧人員就不需要……”⑩

1982年,全國基督教三自會愛國會牧師沈承恩、金陵神學院牧師趙志恩等人來德宏,巡回講道,宣傳愛國愛教,協助當地教會組織活動、培訓人員,開展教育,抵制滲透。

經過廣泛協商,充分討論,在有關部門的協助下,到1984年,德宏各縣均先后成立基督教三自愛國會(11),選舉了領導成員負責領導,制定了章程,規范活動,掌握旗幟,抵制境外的滲透。隨后,部分各縣建立起基督教協會,完成了“兩會”的建制。德宏州及各縣兩級三自愛國會的成立,暫時消除了過去內地會、浸禮會及神召會等遺留的派系界限,舉行聯合禮拜,由愛國會的成員統一主持及管理。

各堂點在愛國會或協會的領導下,建立婦女、青年及兒童會等,開展相關活動,如婦女會負責調解教徒家庭糾紛,打掃活動堂點的衛生,開展接待及后勤工作,以及幫助病人祈禱(勉勵會)等;青年組織幫助困難戶開展生產勞動,傳承道德,調解糾紛,組織唱詩班及識字班,傳授民族語文,開展傳教活動;兒童組織則開展學習文化,教育孝敬父母、尊重師長、看望病人,教唱贊美詩等等。各地教會的經費則以自養為主。一般來說,在每次禮拜后,教徒自發奉獻,藉此解決堂點及教牧人員的日常開支;諸如圣誕等節日活動,則視其規模采取攤派方式加以解決。據調查,各教徒用于宗教的經濟支出(主要是奉獻),年均三五十元。當然,個別堂點、個別宗教活動的開支除外。

其間,州、縣“兩會”繼續開辦培訓班,培訓教牧人員,提高素質,在省“兩會”的幫助下,考核及按立教牧人員;擴大培訓對象,舉辦信徒培訓班,傳授圣經知識,以及根據情況,舉辦婦女培訓班、青年歌譜等培訓班等。從語種來說,培訓班分有漢語、傈僳語或景頗語班。每期培訓班開辦之初,教會特別聘請有關部門干部向受訓者宣傳“三自愛國”方針,講解相關政策,介紹邪教的特點及危害,以及境外滲透等,提高受訓者的覺悟,有所抵制。同時,針對這些社會問題,開展“禁毒戒毒”或預防艾滋病等知識的宣傳。為了抵制滲透,州、縣“兩會”還選派青年信徒到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神學院接受系統教育,培訓愛國愛教的青年教牧人員。

90年代以后,各地教會響應當地政府發展生產,參與商品經濟、勤勞致富等號召,在開展正常宗教活動的同時,鼓勵信徒發展生產,搞活流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部分信徒,尤其是景頗族青年,發展生產,辦公司、搞販運,學科技,從事特色農林及畜牧生產等,拓展市場,成為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五、德宏州有關部門從積極引導到依法管理

(一)組織參觀,增強內向,協助建立三自會,抵制滲透

當德宏州基督教活動得到恢復后,受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境外教會實施滲透,試圖影響以至控制境內教會,于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制止滲透、增強內向、引導活動等顯得必要與重要。當地政府部門組織教牧人員或信徒群眾到昆明等地參觀(12),目睹改革開放以來內地的發展變化,增強內向觀念;選送部分教牧人員到省三自會接受培訓,正確認識及掌握教義教規,主持活動,管好教會;發放傈僳、景頗文圣經;聯系全國及省三自會牧師來德宏州及部分縣講道授法,考核及按立牧師、長老等,協助建設教牧隊伍,掌握宗教活動的旗幟,等等。

其間,各地有關部門還召開教牧人員和教徒代表座談會,針對個別人請外國牧師入境主持圣事,在青少年中發展教徒;對教徒違反政策、法令的言行等予以批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各教職人員及教徒堅持三自革新精神,抵制外國教會滲透,自己辦教會,自己主持圣誕節活動,以及正確處理宗教活動和生產關系;指出信教必須愛國,宗教活動必須服從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政策法令,執行黨的宗教政策,等等。

各地政府還出臺相關規定,切實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團結、教育宗教上層,培養進步分子,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抵御滲透,打擊非法活動。早在1980年初,盈江縣有關部門針對基督教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明確規定:

1、未經申請批準,任何地方、任何教會不得重建、新建、擴建教堂。

2、對各種正常的宗教活動不予干涉,但在活動中要有利于集體生產的發展,不得搞大的。集中僅限于以教堂范圍內活動。(13)

3、任何教會和宗教職業者,必須遵守國家的政策法令,不準擅自建立非法組織,不得干涉社隊行政事務,干涉文化教育和群眾的生產生活。

4、宗教職業者不得強迫群眾信教,特別是不準誘騙青少年入教,不準干涉青年的婚姻自由,不得歧視和打擊、陷害反對宗教的干部和群眾。

5、要堅持自傳、自信、自養的三自愛國運動原則,不允許內外勾結,禁止國外教會對國內教會的支持和指揮。

6、不準利用宗教進行非法攤派和封建資本主義剝削,對有違法活動的任何人員一律按國家法律處理。

7、任何人不準動用國家和集體財物搞宗教迷信活動,生產隊不維給宗教活動的任何人記算工分報酬。

8、宗教活動只能在教堂內進行,不準到無宗教地區傳教,發展教徒,擴大影響。

其后,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隴川,潞西、瑞麗、盈江等縣教會召開基督教代表會議,成立了三自愛國會,制定了章程,選舉了領導人,教會實現了統一,規范了言行,約束以至抑制了自由傳教等不正常的活動;以及協助基督教會搞好自身的思想建設及組織建設,增強凝聚力,正常運行,制定約章,管理宗教活動,在政府與信教群眾間起到橋梁作用,宣傳法令或政策,傳達政府的要求,反映群眾的要求,等等。

(二)執行法規,依法管理

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宗教要與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依法開展活動,宗教事務要依法管理等要求。根據中央的要求,1991年5月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和民政部制定《宗教社會團體登記管理實施辦法》,開始建立了宗教團體必須登記備案的制度,制定了登記備案的等級、條件、手續和文件,以及年檢報告與相關材料等規定。1994年1月,國務院頒布了《宗教活動場所管理條例》,以審批、登記及檢查宗教活動場所為中心,用行政法規的形式,對宗教事務實施有效管理,確保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執行。

1995年,德宏州有關部門依據這項行政法規,普查及登記包括基督教在內的各宗教活動場所,對符合條件者進行登記,發放了合格證、法人證、土地權屬證;對條件不成熟的,予以緩登;對不符合條件,屬于亂搭亂建者的不予登記,限期拆除。

在登記驗收過程中,建立及健全宗教場所管理小組和規章制度,依法加強對宗教管理,保護合法、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取締非法活動。還開辦各種培訓班,積極培訓教牧人員,加強愛國守法及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等教育,提高其思想覺悟、神學知識及管理教務的能力,增強民族自尊心及責任感。推薦部分青年到昆明、保山、四川,或南京神學院等院校學習,接受系統的神學等教育,培養新型的教牧人員,繼續掌好旗幟,獨立自主自辦教會,抵制滲透;對境外接受培訓的人員,加強教育,作好思想工作等。

(三)嚴格考評,明確責任

除州、縣建立宗教事務管理機構外,相關各鄉配備了宗教助理員,將宗教管理工作納入州縣民族團結目標管理責任制的考核范圍,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各自的目標及責任,加強指導監督和檢查,保證對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層層有人抓、有人管。

與此同時,各政府部門還注重對宗教干部隊伍進行培訓,加大力度,貫徹執行《宗教事務條例》等行政法規,提高宗教事務管理干部的政治水平及執法能力等,效果明顯。

六、當前德宏州基督教活動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德宏州是滇西沿邊民族聚居區,與緬甸接壤,景頗、傈僳等族是跨界民族,與境外同族有密切聯系,交往頻繁。今天,當地基督教、天主教是從境外滲透而逐步發展,擴張開的。盡管在政府有關部門的管理下(14),在當地教牧人員的抵制下,降低了滲透的影響,縮小以至消除了滲透的危害,但是來自境外的滲透將繼續存在,必須保持警惕,繼續予以抵制,積極應對。不過,與之比較,我們認為,以族劃教、裂變三自會等是目前德宏州基督教會面臨的最大問題。

由于歷史及認知等因素的影響,清末中英兩國政府代表在劃分中緬邊界德宏段時(15),出現一地分兩國、田坎水溝作邊界等現象。缺乏必要的地理屏障,德宏等地有邊無防,人員流動、物資進出等基本上不受限制,界線難以起到阻攔作用。五六十年代,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緩慢,群眾收入不高,當時境外多少還對我國邊民產生誘惑,甚至有少數邊民外遷……

80年代后,我國政府積極改革、對外開放、發展生產、搞活經濟,景頗、傈僳等族群眾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解決了溫飽,逐步實現小康。反觀緬甸邊地,政局不穩,秩序混亂,經濟落后等。于是,部分外遷的邊民又返回故鄉。毋庸諱言,在這些人中間,不乏基督徒,當他們返鄉后往往傳播宗教,開展活動。形勢的改變,以及有關部門的管理及教會的約束,多數在外接受培訓者還得順應環境,服從管理,愛國愛教,服待教會。(16)

令人感到擔憂的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民族主義思潮也不同程度影響了緬甸克欽、傈僳等族群,產生相應的訴求及行動。于是,反映在基督教內,傈僳族信眾獨立于克欽浸信教會;接著,神召會從克欽浸信會裂變,傈僳族浸信中則分裂內地會……透視這些分裂或嬗變現象,固然有教理教規差別的因素,但民族意識等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緬甸克欽族要求實現獨立,部分傈僳族何嘗不是這樣!盡管,境外部分克欽、傈僳傳教人員進入德宏境內,從事活動,主要目的是傳播基督教、征服民眾思想、改變信仰,實現替代。然而,在極個別人的言行中,也有煽動族群情緒、謀求“獨立”的成份作祟。

為了挫敗陰謀,掌握宗教旗幟,愛國愛教。1984年,德宏相關各縣成立了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組建統一的領導集體,制定共同遵守的章程,采取同一方式施洗,開展聯合禮拜等活動,從形式上消除了教派的隔閡,挫敗了滲透分子的陰謀,收到了積極的成效。“通過加強宣傳培訓,打擊抵制境外宗教滲透,目前已基本上不出現明顯地傳教滲透活動,宗教主動權始終掌握在愛國愛教骨干手中”。(17)

但是,境外教會對此并不甘心,力謀繼續滲透,妄圖分化及掌握。于是,它們除繼續誘惑青少年出境接受培訓,施加影響,培養明天的教牧人員;偷運宗教書籍,占領陣地,傳播觀念;還采取資助修建教堂、培訓人員等方式,有意識地凸顯族群,達到控制我方教會,影響信徒的思想,進而支配農村基層政權的目的。

多年來,德宏州及各縣有關部門采取積極的措施,抵御滲透,消除危害。州及相關各縣基督教三自會也不斷努力,站穩立場,拒絕誘惑,愛國愛教。仍有個別堂點卻不履行三自愛國會等的規定,另行一套,“避開縣三自愛國會的管理,舉辦一些未經‘兩會’及有關部門批準的教會活動”。(18)

前面已述,歷史上基督教內地會在傈僳族、浸信會在景頗族中開展活動,直到80年代初德宏州各地基督教仍有教派之痕跡。其間,神召會又從緬甸入境,秘密傳播。盡管同為基督教,受教派等因素的影響,傈僳與景頗信眾在信仰等方面的表現有所不同。概括言之,傈僳教徒的態度虔誠,信仰純正,恪守教規,約束嚴格;部分景頗群眾信仰淡漠,從眾心理強烈,“似乎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是大勢所趨,信鬼則是不合時間的、是落后的表現。由于入教者并非完全真心虔誠而只是隨大流,真正能夠恪守教規的也就很少……大部分信徒只是把教堂當做一處娛樂和聚會的場所而已”[12]。其中一些青年人,尤其是那些曾出境接受培訓的人,在追求宗教信仰的同時,更注重經濟及教育等因素,利用掌握的知識、了解的信息及建立的人脈,從事商貿、加工制造及特色產業等……針對這些現象,為了規范活動,統一言行,抵御滲透,州及各縣基督教三自會及協會先后建立,暫時消除了派系,開展同一形式的宗教等活動。然而,境外滲透仍在進行,派別潛在,對圣經認識差別,以及經濟狀況不平衡等,部分地點教會仍存在以族劃教、分裂三自愛國會的苗頭,值得重視:

教派紛爭,有分裂為各自民族教會的苗頭,主要是基督教表現比較明顯??螅ㄐ屡桑?、木東明(舊派)、NC朋(神召派)三派暗中爭奪,發展各自教徒。目前,卡六朋人多勢眾,在教會班子中占有優勢,但經濟實力弱。木東明勢力較小,但經濟實力較強。NC朋活動詭密,屬異端邪說,雖經整治,但仍未改邪歸正,仍有活動。由于教派紛爭的影響和民族心理因素、習俗差異,出現意見分歧,欲分為景頗族、傈僳族會的苗頭。隴川縣較為突出。(19)

如1999年,隴川縣某教牧人員積極努力籌集經費、尋找場所、物色人員,請求政府資助,要單獨開辦××族基督教培訓班,表面理由是尊重語言文字不同、習俗差別等,但實則寓有撕裂三自會的因素。當然,德宏各有關部門對此明確拒絕,要求各地基督教愛國愛教,抵御滲透,淡化影響,共同禮拜,加大培訓,提高教牧人員及廣大信教群眾的思想覺悟,堅持三自辦教、團結辦教等,再次制止了這不正當的要求。

盡管,以族群名義裂變基督教三自會的要求被再次制止。因宗教滲透繼續存在,教會內部存在對教理認識差別等,個別人還有可能借族群等名義,分裂基督教三自教會。加上德宏接壤緬甸北部,克欽、傈僳等族中有部分人要求獨立,有所行動(20)。在這些勢力中間,確有宗教的因素作祟,藉基督教凝聚、動員或組織等(21),以達到某特殊的目的……它們將是德宏州基督教繼續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堅持走三自道路、愛國愛教、抵制滲透不僅必需,而且必要。

注釋:

① 目前,在隴川縣基督徒中,景頗族信徒超過了傈僳族信徒。如2007年該縣6,400名基督徒中,景頗族信徒為3,076人,傈僳族信徒2,822人,漢族信眾449人。

② 據張橋貴《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會問題研究》(之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記載,2003年德宏州登記在冊的基督教有415,559人(第182頁)。德宏州的實際基督徒是多少?讀者不妨自行計算。

③ 據余文剛譯《基督教在德宏傳播概況問答》(《潞西市文史資料選輯》,第3輯)“如何傳授福音”部分介紹,該派傳受福音的特點是:義務傳授;送禮不記帳,全部算功德;信教人作義務宣傳,動員非信教人入教;反對基督教者,一律以亂人相待;自愿入本教者,給予妥善辦理入教手續。

④ 當今的盈江縣系原盈江、原蓮山兩縣合并而成的。

⑤ 克欽是緬甸民眾對景頗族民眾等的稱謂,克欽族中包括了景頗、載瓦、浪速和茶山等支系?;浇讨饕诰邦H、載瓦支系中傳播。再者,緬甸克欽邦內還居住有眾多的傈僳族,他們中多數是基督徒,是從福貢、瀘水等縣遷來的,傳教愿望迫切、動力強勁。

⑥ 德宏州檔案館藏1984年6月1日州統戰部有關民族活動的一些情況反映。

⑦ 德宏州檔案館藏1998年州民宗局德宏州宗教工作基本情況匯報。

⑧ 如當時規定牧師的職責有主持圣誕等節日的活動,施洗教徒,發給圣餐等;禮拜長的職責,除日常引領教徒開展宗教活動外,還信教群眾建新房、吃新谷及喪葬等時主持與之有關的宗教活動。

⑨ 隴川縣民宗局存1982年11月25日隴川縣基督教會守則。

⑩ 隴川縣檔案館藏1983年7月統戰部關于召開兩教擴大會議的情況。

(11) 隴川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于1982年11月建立,12月底瑞麗三自會成立;盈江及潞西縣三自會分別于83年6月及84年1月成立。

(12) 在1985年前,因我國邊疆地區實行嚴格的邊境通行證,邊民要來內地,需要辦證件,頗不容易。內地民眾要進邊疆地區,也是如此。

(13) 最初,有關部門規定開展宗教活動的范圍是嚴格限于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內,即“定點”。其后,該規定根據形勢而有所變化。如2004年,國務院《宗教事務條例》第12條規定“信教公民的集體宗教活動,一般應當在經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內舉行……”

(14) 如某地有關部門對私自出境接受培訓者規定是“國內信徒未經批準私自出境參加宗教學習培訓的,回來后其宗教學位不予承認,不得講經布道,否則視為非法傳教,由公安等部門依法處理”。

(15) 當時緬甸屬于英屬印度殖民地,因而劃分邊界由英國殖民地官員負責。

(16) 如隴川基督教培訓中心校長歐尼西母、牧師李路得,潞西木城坡傳道員余永強等人。參見朱發德主編《滇西基督教史》相關部分。

(17) 密秉興:《盈江基督教概況》,載朱發德編:《滇西基督教史》。

(18) 縣政協調研組:《盈江縣宗教反滲透情況的調查報告》,《盈江縣文史資料選輯》,第4輯。

(19) 德宏州檔案館藏1999年月10月10日州政協德宏州宗教調查報告。所謂卡六朋(新派)指傳播于傈僳群眾中的內地會,木東明(舊派)指傳播于景頗族群眾中的浸信會,NC朋指在景頗群眾中傳播的神召會。

(20) 1988年元月怒江州邊民胡××(傈僳族)在盈江活動時,被該縣××局拘役。據胡××供述:怒江州出境人員在緬甸密支那干拉村等地接受宗教訓練,一切經費由密支那教會供給。密支那教會之所以這樣做……他們企圖以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教徒為主,把密支那、盈江、騰沖、怒江等地聯為一體,建立傈僳國,進行宗教統治。載怒江州宗教局《情況反映》,1988年2月25日。

(21) 早在1985年云南省民族研究所雷宏安在盈江縣盞西區開展調研時,目睹當地基督教的活躍情況,認為“到84年5月7日,盞西區景頗族徒已增加到872戶、4,377人……難怪有的教徒狂妄地說:以盞西為突破口,占領德宏、昆明,幾年內把十字架插到北京城。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今后三年之內(到1987年)盞西的基督教徒勢必會從現在的4,377人增加到9,000人左右。這么多的教徒,又處在國境線上,確定是支不可小看的勢力,而且,國境線那邊就是緬甸‘克欽邦’。該邦70余萬人口中,景頗族(大山支)就有36萬多,占了50%以上??藲J邦景頗族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山兵),正在鬧“獨立”。一旦它們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勢必對我國景頗族各方面都帶來更大影響?!保ɡ缀臧玻骸队K西區景頗族宗教調查》,《民族調查研究》???,第2輯)。對于該文作者的擔擾心情,我并不完全認同。之所以將這番言語抽出來,只想說明情況而已。

參考文獻:

[1]雷宏安. 盈江縣盞西區景頗族宗教調查[A]//云南省民族研究所. 民族調查研究(???,第2集)(德宏州盈江縣盞西景頗族經濟社會調查)[M]. 1984.

[2]1985年全縣有基督教信徒1,669戶、9,228人. 據盈江縣志#8226;宗教[M]. 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

[3]張建章. 德宏基督教[A]//朱發德編. 滇西基督教史[M]. 2008.

[4]編委會. 瑞麗市志#8226;社會[M]. 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704.

[5]關于20世紀四五十年代基督教在德宏景頗族中的傳播情況,參見拙文《關于50年代德宏景頗族基督教調適與發展之認識》[A]//納麒主編. 中國西南文化研究[C]. 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

[6]蔡家麒. 盈江縣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調查研究(專刊,第2集)[M].

[7]張橋貴主編.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會問題研究(之一)[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67-68.

[8]張橋貴主編. 云南跨境民族宗教社會問題研究(之一)[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66.

[9]蔡家麒. 盈江縣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調查研究(???,第2集)[M].

[10]縣政協、宣傳部. 關于護國公社基督教活動的一些情況[J]. 州統戰部《統一戰線工作情況》,1981(4).

[11]蔡家麒. 盈江縣宗教信仰概述[A]//民族調查研究(???集)[M].

[12]王皎主編. 云南民族村寨調查#8226;景頗族[M]. 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227.

收稿日期:2010-03-25責任編輯 王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激情综合五月网|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免费不卡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99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a v无码专区亚洲av|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网| 久久6免费视频| 亚洲日本韩在线观看|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91系列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国产在线小视频|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91国内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视频|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真人免费一级毛片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综合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免费jjzz在在线播放国产| 中文字幕伦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国产无码有码| 亚洲va欧美ⅴa国产va影院|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九九热视频精品在线| 人妻无码AⅤ中文字| 国产精品女主播|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人妖无码第一页|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亚洲天堂久久| 亚洲免费毛片|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午夜影院a级片|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操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视频网| 欧美狠狠干|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亚洲国产中文精品va在线播放 |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v天堂中文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五月天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 五月天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一区在线| 91毛片网|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96在线 |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四虎成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