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社會組織具有輿情匯集、輿情傳輸、通過服務疏導輿情等多方面的輿情疏導功能,因此能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發揮獨特的作用,協助居委會做好社區真情疏導工作。衡量社區社會組織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的功能定位,就需要界定社區社會組織與居委會之間的關系,把握黨和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整體的態度和發展定位。在未來的社區輿情疏導體系中,社區社會組織將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有利于居民利益的實現和基層輿情的順暢,從而使社區更好地成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
關鍵詞:社區社會組織;輿情疏導;功能定位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0)03-0033-03
近年來,隨著社區建設的推進,社區社會組織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并且越來越多地在社區中發揮作用。社區社會組織是指由社區組織或居民個人,為滿足社區居民的不同需求自愿自發舉辦的,以本社區居民為成員。本社區地域為主要活動場所,向社區居民提供服務的非營利中介組織。由于社區社會組織具有非政府性、非營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點,使其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能發揮獨特的功能,能協助居委會做好社區輿情疏導工作。
一、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與社區社會組織的輿情疏導功能
輿情疏導是指對人們存在的各種思想認識、觀點態度和行為傾向方面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給予梳理分散、表達通暢和啟發引導。使人們形成良好的社會心態和積極健康的社會政治態度,從而心情舒暢、精神振奮、滿懷信心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的一個轉化、改變的過程。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是指社區居委會及其工作人員通過制度規范、法律安排以及靈活多樣的工作方式方法,通過引導、梳理、溝通等常態的和應急的程序和方法,促使社區居民的各種情緒、意見和態度能夠得到順暢、合理和有序表達的工作過程。
社區社會組織具有輿情匯集、輿情傳輸、通過服務疏導輿情等多方面的輿情疏導功能。首先,社區社會組織作為一個社區居民的利益共同體,主要職能是代表和滿足其成員或特定社會群體的共同需要。它們能深入社會基層,通過走街串戶、組織活動等方式,了解不同居民“原汁原味”的社會輿情信息,反映不同群體的觀點意見和“心里話”。其次,社區社會組織產生于社會基層,又同政府、社區居委會保持著一定的聯系,它們可以把分散的個人組織起來,通過秩序化的組織渠道表達個人的利益訴求,使民眾意見表達的效果明顯、效率提高。正所謂“有組織的理性在利益的表達上比非組織的理性更有效”。再次,社區社會組織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各類無償或抵償的社區服務,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解決了居民們在養老托幼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它們還能幫助政府解決社會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環節,援助城市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社區居民的利益得到滿足,居民的心情舒暢了,才能呈現積極健康的輿情狀態。
社區社會組織具有較為全面的輿情疏導功能,因此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而衡量社區社會組織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的功能定位。就需要界定社區社會組織與居委會之間的關系。同時,認識社區社會組織在輿情疏導機制中的前景,還需要把握黨和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整體的發展定位。
二、從與居委會的關系看社區社會組織的地位
1 社區社會組織和居委會的法律地位和法律關系
1989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對城市居委會(即現在的社區居委會)的性質定位非常明確:“居民委員會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現有的政府相關文件對新近出現的社區社會組織的性質定位也是居民自治組織。從法律地位上來看,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社會組織都屬于一定區域內的居民自治組織,相互之間應該是平等協商、合作共事的關系。
但隨著社區社會組織的迅速興起,近幾年來,國家為規范對社區社會組織的管理,制定出臺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其中對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關系也做出了原則性規定。2003年頒布實施的《物業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就明確規定:“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應當配合公安機關,與居民委員會相互協作,共同做好維護物業管理區域內的社會治安等相關工作。在物業管理區域內,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應當積極配合相關居民委員會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職責,支持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導和監督。住宅小區的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做出的決定,應當告知相關的居民委員會,并認真聽取居民委員會的建議。”2004年民政部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修訂稿))第六條也明確規定:“居民委員會應當……支持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機構等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機構等組織在開展活動中,應當積極配合相關居民委員會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職能,支持居民委員會開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導和監督。”2006年4月《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也明確規定:“積極支持民間組織開展社區服務活動,加強引導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指導、監督下有序開展服務。”從這些規章制度的規定中不難看出,社區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之間雖有協作共事關系,但主要是指導與被指導、管理與被管理、監督與被監督的關系。
2 實踐中的社區社會組織和居委會關系
在現實中,由于社區社會組織具有多種類型,包括娛樂活動型、志愿幫困型、維護權益型和便民低償型。“由此造成社區社會組織與居委會的關系也呈現出不同形態。按照兩者關系的遠近與親疏程度,可以把兩者關系分為三種類型:從屬型、指導型、平等型。
在從屬型關系中的這類社區社會組織是社區居委會為響應政府的號召或出于方便工作的考慮而直接建立的。這類社會組織的活動經費、場地等資源由居委會提供,負責人由居委會指定,活動內容也大多由居委會確定。目前社區中大多數志愿類和便民服務類、維權型中的部分議事類和個別娛樂活動型社區社會組織與居委會之間屬于從屬關系。
指導型關系是指社區居民自發成立的社區社會組織與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內容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重疊。如在社區物業事務上。居委會與業主委員會就存在業務重疊的現象。這時。由于居委會雖然是自治組織。但在實踐中卻具有較強烈的行政色彩,因此,在這些事務上,居委會就要對社區社會組織發揮制度規定的指導、監督和管理職能。大多數維權型社區社會組織都與社區居委會保持指導型關系。
平等型關系是指社區居民自發成立的社會組織所進行的活動與居委會管理社區事務的工作沒有直接關系,而且這些社區社會組織的活動還有利于居委會社區工作目標的實現。大多數娛樂活動型的社區社會組織和居委會之間是平等型關系。
由此可見,從社區工作的角度來看,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形成從屬型和平等型關系。有利于推動居委會工作。這些類型的社區社會組織是居委會更愿意接納的,它們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的作用能得以更好的發揮。但和居委會形成指導型關系的社區社會組織則存在不確定性。如果居委會能和這些社區社會組織達成共識,劃分好各自的職能范圍和服務領域,則有利于社區事務的管理,從而促進輿情疏導工作;如果居委會和這些社區社會組織之間沒有形成一定的規則,則不僅不能管理好社區事務。而且還會造成更多的社會矛盾。因此,協調好居委會與社區社會組織的關系對社區輿情疏導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3 社區社會組織應積極配合居委會的輿情疏導工作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社區居委會應在社區工作中居于主導地位,社區社會組織要按照相關制度積極配合居委會的各項工作,包括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的建立。這是在考慮了社區居委會和社區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而得出的結論。
由于歷史的原因,社區居委會一直具有“雙重代理人”身份,它既代表政府向居民傳遞國家意志,又代表居民向政府表達意見,而且在實際中更多地扮演了政府代理人角色,成了準政府組織。正是因為這一特殊地位,使得政府對居委會一直是非常信任的,因此在大力開展社區建設的新形式下,居委會的地位不會動搖反而會進一步提高,它會得到政府更多的賦權,將會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居委會將是最現實的承載各種民意訴求的社會組織。
相對于居委會而言。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雖然沒有過多干預,但也不是很信任,政府總是希望有一個自己能夠控制的組織對社區社會組織進行管理和監督,而這個組織就是居委會。而且,社區社會組織是新生事物,由于我國的社會發展水平、民眾各方面的觀念和素質等因素使得它自身的能力還比較弱,它的發展處于探索初創階段,因此社區社會組織大多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例如,一位在業主委員會工作了4年的工作人員就認為,業主委員會的工作需要得到居委會的指導和扶持。由于業主大會的各種決議的制定和貫徹都離不開廣大業主和居民的支持與配合,而居委會在城市社會結構中長期形成的社會地位以及與生俱來的和政府的良好關系,這種“政治優勢”可以幫助業主委員會更好地開展工作,為業主服務。為此,2004年底這個社區在小區所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下,建立了業委會和居委會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的制度。這名工作人員認為。今后仍需共同探討一套切實可行的“指導與監督”的具體辦法,如上海市的社區居委會和業委會都在一處辦公,這樣就把杜區里的組織比較有機地“捏”在了一起,有事情就好協調,而只有居委會和業委會攜起手來才能為社區居民做更多的事。
三、從黨和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的定位看社區社會組織的主要功能
在我國,社區社會組織還是一種新興的社會組織。黨和政府對社區社會組織的態度和定位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它們今后的走向,進而決定社區社會組織在居委會輿情疏導機制中的位置。
據統計,目前全國城市社區已有7.7萬個,管理服務城鎮人口超過5億,流動人口14億。社區居民的戶數一般都在1000-3000戶之間,多的還有4000多戶,這么多居民,只靠居委會的幾位工作人員是無論如何都難以滿足他們各方面需求的。因此,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成為黨中央和各級政府的一個基本共識。
2006年《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推進社區建設,完善基層服務和管理網絡。……完善居(村)民自治,支持居(村)民委員會協助政府做好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工作,發揮駐區單位、社區社會組織、物業管理機構、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社區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區自我管理有效銜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動。……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開展社區群眾性自助和互助服務。發展社區服務業。”
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社區服務工作的意見>中提出:“大力培育社區生活服務類民間組織。支持和鼓勵社區居民成立形式多樣的慈善組織、群眾性文體組織、科普組織和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群眾提供生活服務的組織,使社區居民在參與各種活動中,實現自我服務、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積極支持民間組織開展社區服務活動。加強引導和管理,使其在政府和社區居委會的指導、監督下有序開展服務。積極組織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培育社區志愿服務意識,弘揚社區志愿服務精神,推行志愿者注冊制度。”
2006年民政部頒布了“和諧社區標準”,標準包括:“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治安良好、環境優美、文明祥和”。其中在“管理有序”的標準中提出:“社區內黨組織、居民自治組織、民間組織健全,職責明確,制度健全,能有效地開展工作和活動;民主協商機制、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共建機制、民情民意反映機制健全;社區社會組織搭建溝通人際關系的平臺,較好地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在“服務完善”標準中提出:“有社區服務站點等服務設施,有為社區不同群體服務的項目和服務組織,志愿服務、網絡服務、上門服務等服務內容和措施齊全,有扶貧幫困載體和促進慈善、公益事業機制,能夠為社區居民需要提供滿意服務。”∞
通過這些指導性的意見和要求可以看出。黨和政府把社區社會組織的功能主要定位于在社區建設中為社區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從而更好地把社區內部的問題解決在社區。民政部官員的話也可以證實政府的態度,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的王時浩認為:“社區建設就是要不斷強化社區的功能,提高社區自己解決社區自家困難和問題的能力。這是一個過程,既需要社區外部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的參與,更需要社區內部居民個人、組織、單位的積極參與。”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社區社會組織的功能將以向居民提供各種服務為主,盡可能把居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社區內解決,因此,在輿情疏導方面。社區社會組織的功能也主要是通過提供服務來體現。這些服務主要包括,為社區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為下崗職工再就業提供幫助,提供養老服務,發揮助殘解困作用,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救助等。這并不是說,社區社會組織的輿情匯集、傳輸和構建和諧輿論氛圍的功能將不重要,不需要加以培育和鼓勵,而是社區社會組織這些功能的實現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居民服務,解決居民困難。
四、理想的社區輿情疏導體系中社區社會組織的合理位置
為居民提供服務不僅是社區社會組織的主要任務,也是整個社區建設的主攻方向,因此。把社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是很必要的。從輿情疏導的角度來看,需要構建一個社區輿情疏導體系,實現社區輿情疏導的系統整合,并在這個體系中擺正社區社會組織的位置,從而實現社區社會組織的價值。
在比較理想的社區輿情疏導體系中,社區居委會是代表居民的議事決策機構,是輿情疏導主體,主要承擔輿情匯集和傳輸工作及輿論引導工作,是居民和政府的溝通中介;社區工作站代表基層政府,處理一些與居民相關的社會事務;社區服務站在社區居委會的指導下。承擔具體的服務職能,在服務中實現輿情疏導。其他的社區社會組織也可以在某一方面參與社區治理和輿情疏導。
隨著我國社會結構的調整、政府職能的轉變以及社區居民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增強,未來我國社區的治理模式將會更多地采取居民自治型模式,社區輿情疏導體系也將以議事型社區社會組織為決策者,以服務型社區社會組織為執行者,真正實現社區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樣的社區輿情疏導體系將更益于居民利益的實現和基層輿情的順暢,從而使社區更好地成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