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綠彩瓷是在高溫燒成的白瓷上以紅、綠、黃等低溫顏料彩繪,再進行第二次低溫燒彩而形成的彩繪瓷。繪制金彩者,則還要進行第三次彩燒,稱之為“紅綠彩加金彩”。還有先施黑彩,燒成后再做紅綠彩彩繪的。由于紅綠彩主色為紅,故在日本稱“赤繪”。磁州窯紅綠彩技法形成于金代后期。這一時期女真統治者及貴族生活趨向奢侈豪華,并推崇厚葬風俗,紅綠彩技法在此背景下出現,成為金代磁州窯最富特色的裝飾技法之一。
紅綠彩描綠點紅,鮮艷奪目,多裝飾于碗、盤、杯、瓶及瓷塑和玩偶上??脊虐l現紅綠彩窯場遍及山西、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其中邯鄲市磁州窯的觀臺窯、彭城窯都有生產,但以臨水窯口出土的數量最多,質量高,工藝亦最精美。
美輪美奐的紅綠彩藝術
20世紀70年代,臨水窯曾經出土過一組紅綠彩加金釋迦牟尼、文殊、普賢佛像。其中釋迦牟尼佛像高70厘米,是迄今我國發現最大的金代紅綠彩瓷塑。釋迦牟尼坐在蓮臺上,左右為文殊騎獅和普賢坐像,表現出佛“行則金蓮捧足,坐則寶蓮承驅。左有密跡(力士),右有金剛”等特征。這些大型紅綠彩瓷塑,造型富有神韻,色彩鮮艷,且裝飾大面積金彩,反映了當時磁州窯工匠精湛的工藝水平。
在邯鄲峰峰礦區臨水村南農機局工地又發現了金代貴婦崔仙奴墓,一次性出土完整紅綠彩瓷塑多件,器物高度10~25厘米。墓中還出土了一塊墓志磚,上有“泰和二年八月十二日亡過崔仙奴”文字?!疤┖汀笔墙鹫伦谀晏?,泰和二年即1202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亦收藏一件金代“泰和元年”款紅綠彩碗。這些文物證實了磁州窯紅綠彩作品多產于金代后期,它們對磁州窯紅綠彩斷代具有重要價值。
2002年,在峰峰礦區臨水窯址發現了紅綠彩色料作坊,有供紅料淘洗使用的工具等。印證了歷年臨水窯出土的大批紅綠彩作品不但為當地所生產,且作品數量多,質量精。臨水窯紅綠彩紋樣有花草、鳥禽、游魚或人物等,有的寫上“大吉”“酒中曾得道,醉里遇神仙”等文字,洋溢著喜氣與吉祥。
臨水窯紅綠彩人物瓷塑的形象,有官吏、武士、胡人、持扇仕女、捧果仕女、送子觀音、婦嬰、兒童、道姑、佛像等,種類非常豐富。女子發式多樣,有高髻、墜馬髻、貴妃髻等。以少許紅彩點唇,形象正好對應了古時“微點櫻桃一顆紅,斷腸聲里唱玲瓏”的描述。男像有謙恭溫和的官吏、勇武剛猛的武士、歡樂奔放的舞伎、豪爽樂觀的胡人等,可謂千人千面。
金代崔仙奴墓出土的一件男童瓷塑,圓潤的臉龐上充滿笑意,微露酒窩,表情洋溢著濃濃的稚氣,且下身裸露,愈顯活潑可愛。小童僅頭后留一根發辮,分明是女真族髡發樣式。所穿衣服亦為左衽,胸、腰、臀各束三條蝴蝶結帶子,一副金代童男的可愛形象。
臨水窯生產的紅綠彩瓷塑,無論對人物形象的塑造還是對服飾的刻畫,都反映出女真族與中原漢族文化交融的事實。金代磁州窯紅綠彩瓷為明清時期的五彩、斗彩、粉彩等瓷器裝飾藝術開啟了先河。
紅綠彩的收藏與鑒賞
紅綠彩瓷的裝飾色彩濃烈,紋飾自由奔放,因而備受收藏者的喜愛。
由于金代紅綠彩產品生產時間短,遺留下的作品甚少,20世紀80年代初期,位于彭城的中國磁州窯藝術瓷廠將紅綠仿制作為科研項目之一,紅綠彩仿古瓷生產隨之逐漸興盛起來。90年代初,收藏界開始了對磁州窯紅綠彩仿造品的收藏。當時磁州窯生產的繪畫精美的瓷枕,其價格僅僅10元錢左右,紅綠彩小碗、小盤大約也只需幾塊錢就可以買到,即便是藝術水平較高的紅綠彩瓷塑,想賣到幾十元錢亦很困難。由于當時對磁州窯產品的價值不認可,包括紅綠彩在內的磁州窯產品不受青睞,因此價格低廉。彭城的幾位收藏家包括筆者在內,收藏幾件紅綠彩瓷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研究。
1997年下半年香港回歸祖國之后,隨著收藏品市場與國際拍賣市場坐標逐漸接軌,國內磁州窯作品的價格開始上升,好一點的磁州窯元代文字裝飾瓷枕可以賣到六七千塊錢,品相稍殘一點的瓷枕也能夠賣到一兩千塊錢,瓷塑價格提升到幾十元到幾百元。紅綠彩瓷價格大幅度提升是在21世紀初期,由于峰峰城市建設加快,臨水窯址出土大量的紅綠彩產品。在峰峰新市區三工區,即今順田商場一帶出土豐富,還發現了紅綠彩作坊遺址。此次考古發掘出大量的紅綠彩瓷,刺激了紅綠彩瓷價位的提升。以一只紅綠彩婦人瓷塑頭部為例,過去僅值幾元錢,后來漲到20元,現在恐怕已上漲到幾百元甚至更高。2002年香港佳士得拍出一件直徑約15厘米的磁州窯紅綠彩牡丹紋碗,拍賣價為15.5萬港元?,F在,磁州窯瓷枕的價位比10年前上漲10~20倍,較完整的高度為30厘米左右的紅綠彩瓷塑價格也升到幾萬乃至十幾萬元。
隨著國內外對磁州窯紅綠彩的追捧,現已形成一個很大的紅綠彩瓷收藏市場。不管老瓷還是新瓷,只要做工精美,藏家一并吸納。有市場需求就有生產,仿品市場因之興旺起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在磁州窯的故鄉──彭城當地已經形成七八家仿制磁州窯紅綠彩產品的作坊。當前彭城紅綠彩仿品產量每年達到了數千件,銷售形勢好時甚至達到上萬件。客觀地講,若按現代藝術陶瓷的要求進行衡量與評價,現在彭城當地生產的紅綠彩仿品,無論是造型還是繪畫,有的制作質量已相當不錯。有的仿品與老貨表面上看竟相差無幾,不小心打眼買了假貨的事時有所聞。
紅綠彩鑒定是一門多學科學問,想真正達到一定水平尚需下大功夫學習?,F將磁州窯紅綠彩真品和仿品的辨別特征提供給大家參考。
胎質差異:古代磁州窯紅綠彩作品一般胎質疏松,比重較小,手感較輕;釉質光潤而釉層較薄,存在“蛤蜊光”。而現代紅綠彩仿品,由于采用現代工藝配方和液化氣窯焙燒,普遍有瓷胎致密、重量超重、釉層肥厚、光亮度強等特點。
造型差別:古代紅綠彩造型俊秀,胎體較薄,碗、盤、瓶等留有自然的拉坯形成的曲線?,F代仿品與此相反,普遍存在器壁厚、重量重等缺陷,有的造型呆板、缺乏曲線美。有的造型很美,但缺乏古代紅綠彩瓷塑的神韻與豐采,在彩繪與釉彩上紕漏很多。
彩繪顏料:現代仿品使用的紅、綠、黃等彩繪顏料與古代用料有很大區別。古代使用天然原料及手工配制。例如古代紅色使用的是礬紅,即將青礬燒結之后用水多次清洗,然后人工研磨,磨得越細,呈色越濃艷;現代使用的是化工顏料,而且是用機械加工研磨而成的顏料,兩者的化學成分與顏料內的雜質含量有很大差異。反映在色彩呈色方面,便出現明顯差異,古代紅料呈色濃艷,深沉而古樸,艷而不燥;現代紅色顏料呈色寡淡,有浮躁氣,缺乏濃艷的厚重感。此外,現代綠、黃色顏料與古時亦存在較大差別。在色彩燒制方面,古今所用窯爐與燒成氣氛不同,對呈色亦有不同的影響。
老舊程度:古代紅綠彩瓷器物有的經過長期使用磨損,有的經過數百年的長時間土浸,釉面或多或少出現色彩脫落,形成一種陳舊的痕跡。而新貨有的雖經過強酸處理,釉面遭到侵蝕,失去浮光,但仍然不會產生那種自然的老舊感。(選自《收藏》)(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