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融融春光里,韋莊的那首小令,又把我們的心思帶到了春花爛漫的陌頭,帶到充滿詩意的鄉間畫境。
而今,快節奏的工作,還有日益城市化的家居,剝奪了我們“慢生活”的夢想,也延長了我們與田園、與鄉村鄉俗的距離。
好在,四月,我們擁有一個不錯的清明假,還有一個可期的“黃金周”。何不放下永遠看不到邊的“活計”,來一次遠足,去看看那一山一山的野杏花,去體驗那原野中的少年風流,去追尋那溫柔敦厚的民間風情。
《當代人》雜志,期待與您一起到鄉間去,同享民間文化的逍遙游。
四月,跨清明、谷雨兩個節氣。花紅柳綠,春和景明。古時,無論富貴人間還是尋常百姓,都要踏青、到河邊沐浴,斗草,放風箏。而今,“上巳節”已經失傳,玩花斗草的雅好不再。但我們心存風雅,就依然可以在無限春光、無限自然中體味一份古意。
不信,你到那些民風淳樸的山間村落、平原莊子走一走,住一住,村里上年紀的老人不但會告訴你,哪天老鼠娶親,哪天是“石頭節”,哪天是土地爺的生日,還會告訴你百種禁忌,祭祀、慶祝做什么特別的吃食,有什么樣的花會演出。除了人人知道的“四時八節”,河北民間還有很多獨特的節俗,比如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地方的廟會、民間花會,就起源于這些傳統的民間節俗、上古的祭祀活動呢。
本期,我們領您到燕王掃北時建立的水上村莊——賈宋村,到一代文宗紀曉嵐的故鄉——滄縣。歷史煙云已經散盡,但這些京畿古地的文化底蘊,依然悠長而深厚。請賈宋人給你講一講“抬黃杠”的熱烈場面,請崔爾莊的鄉親給你說一說紀大煙袋的故事,瞧瞧賈宋人家青磚雕花的老房子,嗅一嗅紀園里老棗樹萌動的春芽。何須斗草玩花,早已笑生雙頰。
春浩蕩,心旖旎。放慢腳步,去鄉間尋夢中風景。這,是我們對您的邀約!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