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電信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征信機構的信息產品也隨之改進,開發出一些預測類信息產品,以及各種信用管理類軟件。目前,我國已有的征信產品和服務與市場潛在需求還有巨大的缺口,征信產品開發和服務創新迫在眉睫。針對現階段我國征信行業發展過程中征信市場供需不平衡、產品結構單一等問題,本文借鑒國外發達征信機構在征信產品開發上的經驗,探索我國征信產品開發及創新的途徑。
關鍵詞:征信產品;征信中介機構;征信技術;產品開發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31(2010)05-0077-03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5.20
征信機構主要從事為征信數據交易、征信數據庫服務、各類資信調查報告和軟件類征信產品的生產提供各種形式的信用管理咨詢服務。其有如產品制造商,可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需要開發出一些定型的個性化征信產品,一種征信產品向客戶提供解決一種問題的決策參考。例如對于進行賒銷的制造商提供企業資信調查報告,或者向商業企業提供消費者個人信用調查報告。所謂新產品開發,多指適合某一特定客戶群的新型直接和間接征信信息類產品。新產品開發往往建立在信用管理咨詢服務和征信數據服務的基礎上,要求征信機構充分了解企業現狀和市場需求,特別要注意產品的本地化問題。[1]我國還沒有征信數據完全開放的市場環境,在我國市場上銷售的征信產品種類相對較少,常見的征信產品往往還沿襲了外國合作者的基本產品。
一、我國征信產品開發現狀
(一)征信機構技術落后導致發展緩慢
征信是技術含量高的工作,其征信技術主要包括數據采集技術、數據處理技術、模型評分技術和數據報告技術等等。就目前國內實情來看,征信技術非常落后,幾乎沒有自主技術。2002年上海資信推出了信用風險評分業務,為此上海資信與國外某資信公司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該協議讓上海資信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其中包括:接受對方提出的排他性條件;承認對方提供的評分模型是一個黑匣子;每次使用都要向對方付費。[2]上海資信由于缺乏核心技術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凸顯出我國征信技術落后的現實。
(二)征信產品服務供求雙重不足
從供給方面看,目前我國征信機構業務范圍較窄,征信產品開發顯得較為迫切。如盡管所有銀行類金融機構在授信活動中都會查詢全國統一的企業征信系統,但產品僅限于該系統所提供的“統一”企業信用報告。其實,對于不同風險管理制度的授信機構,面對不同風險水平的受信主體進行不同形式的授信活動,需要的是不同類型的信用報告。同樣,企業在經濟交往中對企業信用報告的需求也會因各企業對信用報告的使用目的與商業對象不同而各異。
從需求方面看,征信活動的產生源于信用交易的產生、發展和發達。如果信用交易的領域很小且簡單,交易雙方很容易了解對方的信用狀況,便不會花費成本向征信機構購買信用服務。隨著信用交易范圍的擴大和復雜程度的提高,交易雙方要獲得彼此的信息出現困難,雙方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由此才產生了對征信產品的需求。無論是法人機構的金融機構、商業企業和社會職能部門在經濟交往過程中,還是自然人在求職、消費和進行個人投資或在銀行開立賬戶時,都迫切需要社會化、多樣性的征信產品。
(三)征信產品種類單一
目前我國征信產品主要包括市場調查、保理、商賬追收、信用擔保、信用保險、資信評級、消費者信用調查、企業信用調查、信用管理咨詢等。與國外發達的征信市場相比,征信產品的使用范圍非常小,嚴重缺少各種增值產品。
二、國外征信機構產品開發概況
(一)益百利(Experian)
益百利在美國和英國都是最大的個人信息產品供應商,在全球30多個國家雇用員工12500余人,擁有3億自然人客戶和3000萬個企業客戶,僅信用報告一項服務年產值就在20億美元以上。通過不斷的產品創新和開發,目前,益百利公司形成了包括信用信息、信用解決方案、營銷信息、營銷方案、消費者與商家數據信息、直接與消費者的互動服務六大板塊的產品體系。通過會員制形式向具有一定規模和聲望的客戶提供征信服務,其信息主要來自于與之簽訂協議的會員,服務范圍涵蓋了從金融服務到電信、醫療、保險、零售、汽車、制造業、休閑產業、公用事業、房地產和政府部門。公司直接為消費者提供支持產品,可在為消費者提供最適宜的消費和服務信息的同時,也為公司迅速、高效地尋找新消費者,如益百利旗下的PriceGrabber網能夠為千百萬消費者在線提供比較購物服務,使得消費者在購物決策之前獲得關于商品、商家和服務的公正、免費的信息。[3]
(二)艾克發(Equifax)
總部設在亞特蘭大的艾克發公司始建于1899年,其總員工數超過14000人。艾克發公司的資料數據庫龐大,擁有超過1.9億美國人和1500萬加拿大人的消費者個人資料檔案,其客戶群總數超過10萬個企業,年產值在15億美元以上。①它的產品和服務基于包含消費者和各種商務信息的數據庫,這些信息來自各類信貸、財政、公共記錄、人口和市場營銷資料。該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包括提供消費者和企業的信用信息、信息數據庫管理、市場營銷信息、決策和分析工具以及身份驗證服務,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成長和提高運營質量,為公司在信貸方面的決策行為提供服務,避免和消除欺詐,降低投資組合風險和輔助建立良好客戶關系,并制定市場營銷策略。它也方便消費者利用因特網和各種硬拷貝格式銷售的組合產品來管理金融事務,此外該公司還提供了雇員和收入的核查以及人力資源業務流程外包服務。
(三)環聯(Trans Union)
公司總部設在芝加哥的環聯公司創建于1968年,其擁有2.2億消費者姓名和檔案資料,向全世界6大洲30多個國家提供產品和服務。在數據采集方面,環聯公司擁有7000個數據供應機構不斷地向它提供數據更新,從而使公司有能力、有資源每個月對2.3億的客戶資料進行12次數據更新,每次更新涉及20億條數據檔案記錄。環聯公司為顧客提供的產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信息服務,包括營銷服務、欺詐和身份管理、風險管理、追賬管理,其服務市場包括汽車、賬款追收、通訊、金融服務、保健、保險、零售等;二是房地產服務,包括客戶獲取、住所信息、洪災區域鑒定、抵押物評估、財產及房屋所有權等;三是全球服務,主要包括發展征信基礎設施的咨詢服務、技術專利使用權、國際賬款追收、資產登記、直銷、分析技術等;四是消費者服務,包括高級信用監測和身份盜用保護產品,為金融機構服務的在線及離線信用管理解決方案、營銷分析和響應管理等。
在對數據進行分類和處理之后,三大征信機構分別利用自己的個人信用評分模型對這些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形成個人信用報告、個人信用評分等一系列的個人征信產品。雖然數據處理過程十分復雜,但模型的輸出結果以及依據輸出結果制作而成的征信產品卻具有簡潔明了的特點。金融機構等授信部門正是通過使用這些產品對自己的客戶進行分類,區分好與壞、利與弊,從而對信貸申請做出“接受”、“拒絕”或“進一步研究”的決定。三大征信機構除了提供個人信用調查報告、中間變量集、信用評分等產品和服務外,還提供許多其他的數據產品和咨詢服務(見表1)。
三、發達國家征信產品開發經驗
一是有很強的征信產品制造能力,并不斷進行征信產品的創新。鄧白氏公司在全球設立了37個數據庫基地,3000多名員工專門從事數據庫的加工,數據庫基地是企業高度機密場所和核心部門。目前美國的大型信用服務公司都有自己強大的商業數據庫,能提供幾種到十幾種評級或調查咨詢報告滿足不同的需求者。益百利目前在全球不僅擁有近3億消費者和3000萬家企業(主要是中小企業)的信息,而且采集了約6億輛交通工具歷史信息和3000萬保單信息,以及1.1億個家庭(2.15億個消費者)分類購買習慣和消費者營銷信息等。
二是培育成熟的征信市場需求。美國具有非常發達的消費者信用體系,形成了建立在此基礎上的龐大的信用交易規模,正是市場對征信產品的巨大需求成為支撐征信機構生產、加工和銷售征信產品的原動力和征信產品不斷創新的原因。目前全球對征信產品的需求量特別大,僅穆迪公司就已經對全球110個國家、1200家銀行、5000多家大企業進行了評級。企業對征信產品的需求同樣旺盛,由鄧白氏公司提供征信產品的企業已高達6500萬戶。對消費者的信用報告是需求量最大的征信產品,環聯公司每天平均賣出信用報告100多萬份,每年大約推銷40多億份信用報告;2001年環聯公司出售的紙質信用報告銷售額為150億美元,出售互聯網上無紙質的信用報告至少達4億美元。[4]
三是征信產品開發的深度和廣度不斷增加。征信機構的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銀行業,已經擴展至保險公司、金融租賃、信用卡公司等一切企業和個人。例如在CRIF的產品服務中既有面向銀行等信貸機構的授信管理、客戶拓展業務,也有面向保險公司的客戶營銷、資產評估和抵押評估服務,還有直接面向消費的信用報告查詢、信用資質跟蹤、警示和反欺詐等服務。同時,征信機構不斷挖掘數據庫的內涵,使征信產品不僅包括粗加工的信用信息,也包括從信用信息中提煉出來的眾多商業信息和方案服務。例如益百利的業務不但包括基于數據信息的傳統服務,而且也提供基于對強大信息庫資源分析基礎上的信用風險解決方案、營銷方案和消費者消費方案等服務。
四是征信產品開發的手段趨于豐富。征信產品的服務方式由在線信用報告的查詢逐步擴展到互聯網、電子郵件、網絡通訊技術等多種方式,通過在線、離線、外包等手段廣泛提供征信產品。例如在美國,商業銀行不僅使用征信局提供的信用報告,而且更多地使用特征變量(attribute)、信用評分等產品的離線批量服務以及觸發器(trigger)、警示(alert)、營銷等實時征信增值產品。此外,征信機構還將大量的營銷服務外包給第三方信息服務商,如艾克希姆(Acxiom)公司等,后者利用征信機構信息為商業銀行提供便捷、多元化的營銷服務。
四、我國征信產品開發及創新的路徑選擇
(一)加快培育征信產品市場需求
參照美國的做法,通過政府立法、行業組織立行規引導全社會對征信產品的需求,創造信用需求的市場環境,首先是要創造法律條件使信用評定結果成為經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要加快信用創新,加快市場信用交易步伐,擴大征信產品市場需求。政府部門要對個人信用報告的使用做出必要的制度安排,并帶頭使用個人征信產品。在登記注冊、行政事務審批、日常監督、資質認定管理以及周期性檢驗和評級評優等工作中逐步推廣使用征信產品,銀行和商業機構在與個人發生信用交易、信用消費、信用擔保、商業賒銷和租賃等業務時,應當要求當事人提供信用報告。同時,政府機關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對企業進行行政許可、評優獎勵、資質認證等活動的,在依法、可行的前提下擴大征信市場的服務范圍,有利于培育和釋放征信市場需求,形成征信產品開發的內在推動力。
(二)加快培育征信市場主體
要積極培育與國際接軌的大型信用評級公司,政府有關部門的信用信息可以首先對這些企業開放,同時給予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幫助企業建立信息加工處理能力較強的商用數據庫,提高信用評級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抓緊建立消費者信用評級服務公司,由政府引導推動,委托公司經營,條件成熟后與政府完全分離,實行市場化、商業化運作。加快建設中國人民銀行企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采集工商、稅務、質檢、海關、交通、貿易、公安、證券、保險、法院,藥監、環保等方面有關企業信用的信息和數據。同時加快培育從事信用調查評級服務公司,條件成熟后有償向公司轉讓數據庫或數據資料。
(三)建立“失信懲戒、守信受益”機制
有關政府部門應采取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多種手段相配合的管理措施,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個人失信行為給予必要的懲戒,增加其失信成本;同時,有關政府部門及金融、商業、社會服務機構對擁有及保持良好信用記錄的個人,要在監管、金融服務和有關社會服務方面給予優惠和便利,增加其守信受益。通過此種“失信懲戒、守信受益”機制的建立,可以促使人們主動使用征信產品,從而獲得更多的優惠和便利,而同時不守信用者將不能獲得所需要的服務。
(四)積極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
本著有多少種信用交易就有多少征信產品的原則,提供更加本地化、專業化、深層次的征信產品,迎合廣大消費者的需要。充分挖掘現有數據庫資源的內涵,緊貼國內征信市場需求,可以開發出國外征信市場常見的信用評分、防欺詐軟件、身份識別、信用狀況跟蹤等產品,豐富征信產品種類。另外,促使企業從成本和質量的角度出發,主動將其信用信息征集的業務交由專業的征信機構,從而使征信機構擁有更多的市場空間,充分利用和進一步發展其規模和技術優勢。另一方面,征信業務的開展要有征信數據庫的有力支持,應盡快建立覆蓋范圍較廣的征信數據庫,通過國家立法給予政策保護并規范其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鈞躍.社會信用體系原理[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
[2]喬海曙,黃小鋒.引入境外商業個人征信機構:一個雙贏均衡的構建[J].求索,2007(9).
[3]李連三,曹亞廷.國外征信機構的產品開發及對我國的啟示[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3).
[4]李雪華.完善信用體系培育信用產品——美國信用制度的啟示[J].廣東經濟,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