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評價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在矯治磨牙鎖 ■ 過程中的有效性。方法 在50例應用MIA作為絕對支抗的錯合畸形患者中,選擇6例后牙正鎖 ■ 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應用MIA牽引舌側傾斜的下頜后牙以矯正單側后牙正鎖 ■ 。MIA植入部位為下頜后牙頰側近遠中的根尖牙槽間隔;下頜舌側傾斜磨牙的頰向牽引力約150g。植入術后和種植體取出前拍攝全景曲面斷層X線片;術前術后留取研究模型。測量舌傾磨牙的扶正情況。結果 6例患者的舌傾磨牙均牽引到位,矯治前后下頜鎖 ■ 磨牙平均直立了3.33mm(P<0.05),臨床治療效果良好。而且6例患者共植入的12枚MIA在矯治過程中均保持了穩定性。結論 微型種植體作為骨性絕對支抗能有效扶正舌傾下頜后牙,矯正后牙正鎖 ■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微型種植體支抗; 正鎖 ■ ; 絕對支抗
[中圖分類號] R78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26-02
后牙鎖 ■ 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錯合畸形,以上下第二恒磨牙的正鎖 ■ 最為常見,傳統矯治磨牙鎖 ■ 的方法,如交互牽引、交互牽引加頜墊技術等存在支抗不易控制,在調整頰舌向關系是容易引起后牙的伸長,且舒適性差或依賴患者合作等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矯治療效,延長了療程。微型種植體支抗(MIA)直接以堅硬的骨胳作為支抗力的承受者,可以提供穩定、高效的之抗力,可以滿足在矯治過程中對支抗的要求。Odman[1]成功應用MIA實現了牙齒的傾斜、扭轉、旋轉、壓低及升高等不同牙體的運動后種植體均在原為保持穩定。本文皆在評價微型種植體支抗在直立鎖 ■ 磨牙過程中的有效性,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7月~2009年7月來山西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口腔正畸科就診中應用MIA 作為固定矯治的輔助手段治療了50例正畸患者,選擇其中6例后牙正鎖 ■ 、下頜后牙舌傾的患者為研究對象。6例患者的檢查及治療記錄完整,女性4例,單側后牙正鎖 ■ ;男性2例,雙側后牙正鎖 ■ 。年齡12.3~26.2隨、平均16.3歲;其中1例為前牙深覆 ■ 。
1.2 研究方法
1.2.1 矯治設計和治療過程 6例患者均使用MIA牽引舌傾的下頜后牙,深覆頜患者同時使用單側合墊協助解除鎖結關系;然后采用直絲弓矯治器進行固定矯治,常規整平牙弓,排齊牙列,調整咬合關系,改正中線不齊。術前術后分別拍攝頭顱側位定位片。
根據需要選擇由西安中邦公司生產的直徑為1.2mm長度為7mm的微型種植體支抗。植入部位為下頜舌傾磨牙頰側近遠中的根尖牙槽間隔,注意劈開神經、血管、牙根等解剖結構。局麻下于游離齦與附著齦交界處用種植機在已定好的位置入點鉆出引導孔,同時用生理鹽水沖洗轉針和引導孔,然后使用種植體專用螺絲刀旋入種植體即可。6例患者共植入12枚MIA。術后即刻施力并常規應用抗感染措施。下頜舌傾磨牙的 ■ 面粘結舌側扣,在種植體與舌側扣之間掛橡皮鏈施以牽引力(150~200g)牽引舌傾磨牙。每月復診一次,更換橡皮鏈,以保證牽引力的持續性。
1.2.2 X線投影測量分析 以下頜平面(MP)為基準平面,從下頜舌傾磨牙近中頰尖到下頜平面作垂線,測量舌傾磨牙以微型鈦釘為支抗治療前后的變化。
測量指標包括:
蝶鞍點—鼻根點—上牙槽座點角(SNA)
蝶鞍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SNB)
上齒槽座點—鼻根點—下牙槽座點角(ANB)
下頜第二磨牙至下頜平面(L7-MP)等。
1.2.3 模型測量分析 以下頜中線為參考線(以舌系帶附麗點作為前點,從腭中縫的后緣向下頜模型做垂線,在下頜模型上確定一個后點,前點與后點相連構成下頜中線)。從舌傾磨牙的近中頰尖倒下頜中線作垂線,測量下頜舌傾磨牙治療前后的位置變化。
1.2.4 統計學分析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3.0軟件系統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處理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6例患者的舌傾磨牙均牽引到位,后牙正鎖 ■ 被矯正,與對頜牙建立了良好的覆頜覆蓋關系。6例患者共植入的12枚種植體在矯治過程中保持了穩定性。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矯治前后X線投影及矯治前后模型測量分析結果比較見表1。可見矯治前后L7平均直立了3.33mm,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中6例患者,成功應用MIA直立了鎖合舌傾磨牙,有效地糾正了鎖結關系,縮短了療程。
3 典型病例1
患者女性,15歲,主訴牙齒排列不齊要求矯治。臨床檢查:患者為恒牙頜,左側第一磨牙殘冠,雙側磨牙近中尖對尖關系,前牙覆頜覆蓋基本正常,右側后牙正鎖牙合(封三圖3),17臨床牙冠高出相鄰牙約1.5mm,47明顯舌傾錯位,上下中線不一致,下頜中線偏右約1mm。診斷:安氏Ⅲ類Ⅰ分類錯 ■ 。治療:完善口腔健康后,采用戴直絲弓矯治器進行固定矯治,常規整平牙弓,排齊牙列改善中線不齊。于47頰側近遠的根尖牙槽間隔植入1.2×7mm微型種植體支抗。術后即刻施力同時在舌傾磨牙的 ■ 面粘結舌側扣,于種植體和舌側扣間用鏈狀皮圈跨頜牽引(封三圖4)。經過1~3個月的輕微持續施力,舌傾磨牙直立了約3.0mm,鎖 ■ 得以矯正(封三圖5)。
4 討論
單側后牙正鎖合常因這一側多數乳磨牙重度齲壞或早失,不得不用對側后牙咀嚼,日久廢用側則易形成深覆蓋,再發展而成為多數后牙正鎖合。由于正鎖合的鎖結關系,患者只能用非鎖合側的后牙進行偏側咀嚼,咀嚼功能降低,嚴重者可引起下頜骨左右發育不對稱和顏面不對稱畸形。對于一些易感的患者則易誘發顳下頜關節疾病[2]。而傳統矯治后牙鎖合的方法如:是交互牽引法、交互牽引加合墊技術等在調整后牙頰舌向關系時,伴隨的垂著向分力易引起后牙的伸長,形成前牙開合,而且矯治時間均比較長,患者不容易配合。
微型種植體支抗根據基礎實驗及臨床觀察[3,4],具有穩定的支抗效果,能夠保證承受矯治牙齒鎖 ■ 造成的反作用力,脫落率較低,是一種穩定高效的支抗系統。本實驗所植入的12枚微型種植體在應用過程中僅有1例在加力過程中松動,其余種植體均保持了穩定性。微型種植體支抗僅僅作為暫時性支抗裝置,需要較低的骨結合程度或不需要骨性結合,其支抗能力來自種植體的初始穩定性,可即刻加力負載,Roberts[5]認為植入后在軟組織愈合之后(一般10~15d)即可利用其初始穩定性即刻加力承載,這就大大縮短了臨床上需要等待的時間,提高了正畸治療的效率,也為病人節省了寶貴的時間。本研究中6例患者成功應用MIA直立了鎖合舌傾磨牙,有效地糾正了鎖結關系,縮短了療程,比一般方法[6,7]節約了約1/3的矯治時間。
微型種植體支抗直接以堅硬的骨骼作為支抗力的承受者,可以提供穩定、有效的支抗力。本實驗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矯治磨牙鎖 ■ ,所有患牙均牽引到位,與對頜牙建立了良好的覆頜覆蓋關系,同時,在微型種植體與舌側扣之間彈性牽引時,不但對傾斜磨牙施與向頰側中的力,同時也對其施與向下壓的力,這對于高角病人在磨牙豎直過程中防止出現開 ■ 是非常有利的。
總之,微型種植體支抗作為一種新的支抗手段應用于臨床極大地提高了臨床病例的矯治療效,縮短了療程,其應用前景必將對正畸臨床治療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Odman J,Lekholm U,Jemt T,et al. Osseointegratedimplant as orthodontic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partially edentulous adult patients[J]. Eur J Orthod,1994,16(13):187-201.
[2] 傅民魁. 口腔正畸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27.
[3] Fritz U,Ehmer A,Diedrich P. Clinical suitability oftitanium microsrews for orthodontic anchoragepreliminary experiences[J]. J Oroc Orthop,2004, 65(5);410-418.
[4] 馬俊青,王林,王震東. 微型支抗種植體穩定性的動物實驗研究[J]. 口腔醫學,2004,24(1):13-15.
[5] Roberts WE. When planning to use an implant for anchrage,how long do you have to wait to apply force after implantplacement[J]. Am J Orthod Dento cial Orthop,2002,121(1):14-17.
[6] 林珠,戎建華,張巧余,等. 第二磨牙錯的初步探討[J]. 中華口腔醫學雜志,1992,27(6):356-358.
[7] 李金學. 第二磨牙正鎖合的臨床研究[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8,24(1):141-143.
(收稿日期: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