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為降低流行性腮腺炎(下稱流腮)發病率,掌握流腮發病規律,提高流腮監測水平。方法 對2008年東營市各縣區流腮監測報表數據進行分析。結果 流腮發病情況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全年均有發病,有冬季和春末夏初兩個流行高峰:流腮病例最小年齡為3個月,最大為77歲,病例主要以15歲以下兒童為主(83例),占總病例數的85.57%,15歲以下兒童流腮發病率為37.84/10萬。高峰年齡集中在2~9歲(66例),占總調查病例數的68.04%。男女性別比為1.55∶1。結論 2008年東營市流腮發病具有小規模的地區聚集性,東營區例數最多。1月和6月份病例數最多,符合流腮冬春高發的特點。12歲以下人群高發,符合流腮兒童青少年高發的發病特點。提示隨著流腮疫苗接種的普及,流腮發病年齡有提前的趨勢。
[關鍵詞] 流腮; 監測; 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96-02
近年來,山東省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大幅上升,其中85% 的病例發生在15歲以下兒童,已成為危害兒童和青少年身體健康的主要傳染病之一。為做好我市流腮的控制工作,切實保護兒童身體健康,我市于2006年正式把流腮疫苗接種納入預防接種門診的常規免疫服務,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流腮監測工作,現將2008年流腮監測與控制進展情況分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病例數據來源于縣、鄉級疾控機構流腮病例監測報告系統,人口資料來源于縣、鄉級疾控機構上年年終統計報表。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學調查 由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調查并報告疫情。
1.2.2 血清學檢測 對部分流腮病例采集血清和咽拭子標本,并送山東省疾控中心統一檢測。
1.2.3 診斷標準 依據患者臨床癥狀及實驗室診斷結果進行診斷。
1.3 統計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Excel 97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2 結果
2.1 發病概況
2008年,東營市通過專報系統共報告流腮病例97例,發病率7.00/10萬,無死亡病例。僅有東營區和利津縣報告有流腮暴發,暴發點共2個,暴發病例數為18例,占報告總數的18.56%。全市五個縣(區)的發病率分別為:利津縣4.53/10萬;東營區13.71/10萬;廣饒縣3.13/10萬;墾利縣12.94/10萬;河口區0。
2.2 流行病學特征
2.2.1 地區分布 除河口區以外各縣區均有病例報告,報告病例數最多的是東營區(40 例),占病例總數的41.24%,見表1。
2.2.2 時間分布 全年均有發病,有冬季和春末夏初兩個流行高峰,見圖1。
2.2.3 人群分布 2008年,流腮病例最小年齡為3個月,最大為77歲,病例主要以15歲以下兒童為主(83
例),占總病例數的85.57%,15歲以下兒童流腮發病率為37.84/10萬。10歲前發病較多,12歲以后病例驟減,高峰年齡集中在2~9歲,占總調查病例數的68.04%,見表2。男女性別比為1.55:1。
2.2.4 免疫史97例監測病例分析顯示,有免疫史者26例,無免疫史者6例,免疫史不詳者65例,分別占26.80%、6.19%和67.01%。其中15歲以下兒童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31.33%。
2.2.5 疫情處理 積極開展15歲以下兒童流腮疫苗的查漏補種工作,盡最大限度保護易感兒童,切實降低流腮發病率。
3 討論
近幾年來東營市流腮的發病愈來愈突出,已成為除乙型肝炎外疫苗可預防傳染病發病之首。2008年東營市流腮發病具有小規模的地區聚集性,東營區例數最多,原因可能是:東營區是中心區,流動人口較多[2],管理力度不夠,計劃免疫工作較薄弱。在時間分布上,1月和6月份病例數最多,符合流腮冬春高發的特點。在人群分布上,12歲以下人群高發,尤以2-9歲為甚,符合流腮兒童青少年高發的發病特點,因為孩子免疫力較低,對流腮普遍易感。8月齡以下有3例發病,提示隨著流腮疫苗接種的普及,流腮發病年齡有提前的趨勢。
為了控制流腮病情,保護易感者,我們做了以下工作:(1)提高兒童流腮疫苗接種率,保護易感人群。包括:推薦常規免疫接種程序,納入常規免疫服務;開展查漏補種,提高接種率,減少易感人群;開展應急免疫,控制暴發。(2)開展流腮監測工作,包括:網絡直報、常規報告、快速報告、主動監測和實驗室監測。但是我們的工作中還存在著不足:各縣區雖已開展流腮的監測工作,但主動監測力度不夠,仍有漏報和遲報現象,監測系統中的一些重要數據缺失,部分縣區未按我省監測方案要求進行暴發病例的界定和報告,血清和咽拭子標本采集率較低。
由于流行性腮腺炎是流行極為廣泛的呼吸道傳染病,常可侵犯睪丸、卵巢、中樞神經系統等發生嚴重的并發癥,對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造成極大影響。為了有效保護兒童青少年健康,我們要繼續做好以下工作:(1)認真做好兒童流腮疫苗常規免疫接種工作。在開展常規免疫接種的同時,要充分利用兒童入學、入托查驗接種證的機會,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各種形式,教育兒童監護人給兒童自愿進行預防接種,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2)積極開展15歲以下兒童流腮疫苗的查漏補種工作,盡最大限度保護易感兒童,切實降低流腮發病率。(3)加強監測工作,要以網絡直報系統為依托,及時發現疫情苗頭,預防暴發。(4)高度重視首例病人,及時正確診斷,進行隔離治療,并進行大范圍的人群免疫接種,防止暴發流行。
[參考文獻]
[1] 賀曉燕,王雪蓮,馬魯勝. 一起小學內的流行性腮腺炎暴發調查[J]. 預防醫學論壇,2007,13(2):188.
[2] 王國永,康殿民,鞏懷證,等. 流動人口傳染病的防治與管理[J]. 預防醫學論壇,2007,13(2):148-150.
(收稿日期: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