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提高對膀胱畸形的認識,以防術中誤傷。方法 報道2例剖宮產術中所遇膀胱畸形,探討其處理方法。結果 1例誤傷,及時給予修補,痊愈出院;1例膀胱完整分離。結論 當術中發現膀胱層次不清,仔細辨認,以免誤傷。
[關鍵詞] 膀胱畸形; 誤傷; 腹膜外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101-01
1 病例資料
病例資料1,女,23歲。孕1產0,因停經31+6周,頭暈伴視物不清1h,于2006年5月13日10時30分急診入院。入院血壓190/120mmHg,全身浮腫,尿蛋白+++,B超示雙頂徑7.8cm,胎心118次/min,S/D 3.3,即給予吸氧、解痙、降壓、鎮靜治療的同時做好術前準備,于12時10分以“31+6周妊娠、子癇前期、胎兒宮內窘迫”急行剖宮產。術中分離腹直肌后見粉紅色肌肉組織覆蓋整個下腹部,緊貼子宮,兩側達側腹壁,無分界線,誤以為宮體,試著分離,打開約2.5cm,見膀胱黏膜及導尿管,確認誤傷膀胱,立即用3-0腸線連續縫合膀胱切口,檢查無尿液外滲,行腹膜外剖宮產,于臍下約1.5cm、左側腹壁與膀胱分界處分離,將分離的左側部分膀胱推向右下,暴露子宮下段,切開子宮肌層,取出一活男嬰,Apgar評8分,體重1950g,術后給予對癥、支持及預防感染治療,術后7d,腹部刀口拆線,痊愈出院。
病例資料2,女,39歲。孕2產1,因停經37+6周、煩渴、多飲、多尿2個月余于2009年7月2日11時以“37+6周妊娠、妊娠期糖尿病”收入院,入院空腹血糖13.13mmol/L。尿酮體+,尿蛋白++,給予胰島素治療5d,血糖5.90mmol/L。7月8日孕婦感胎動減弱,B超檢查示雙頂徑9.6cm,胎心116次/min,S/D 3.1,17時50分以“妊娠期糖尿病、胎兒宮內窘迫”行剖宮產,術中情況與上例膀胱畸形相似,解剖層次不清,分離困難,吸取上次經驗教訓,經導尿管注入0.9%氯化鈉350mL,下腹部粉紅色的肌肉組織膨起,證實為膀胱,自側腹壁與膀胱交界處分離膀胱,行腹膜外剖宮產,取出一活女嬰,Apgar評9分,體重3800g。術后1d,產婦小便自解,術后第5天,腹部刀口拆線,血糖恢復正常,痊愈出院。
2 討論
膀胱畸形為胚胎時期尿生殖竇發育異常所致[1]。畸形膀胱隨著妊娠子宮的增大,也相應被拉長,甚達臍部。由于第1例術中經驗不足誤傷膀胱,幸而及時明確損傷給予縫合。由此,在剖宮產中發現膀胱解剖層次不清、分離困難時,經導尿管注入0.9%氯化鈉,使膀胱充盈,或用亞甲藍注射液稀釋后注入可疑組織內,即可辨認,以免誤傷[2]。確認膀胱后,充分暴露術野,自側腹壁與膀胱交界處分離膀胱,行腹膜外剖宮產,方法簡單,又不傷及膀胱,值得臨床借鑒[3]。
[參考文獻]
[1] 樂杰. 婦產科學[M]. 第4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03-204.
[2] 劉美玲,李麗輝,楊蕾,等. 剖宮產術中所遇罕見的子宮膀胱畸形[J]. 臨床誤診誤治,2002,15(3):187.
[3] 許麗娜. 妊娠合并巨膀胱一例[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1):71.
(收稿日期: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