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靜注丙球蛋白聯合強的松治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的療效。方法 回顧性總結和分析靜注丙種球蛋白聯合強的松(聯合組)和單用強的松(強的松組)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兩組完全效應率、總效應率無顯著差異。血小板上升時間:聯合組(2.4±1.4)d,強的松組(9.1±3.1)d;出血癥狀控制:聯合組(3±1.2)d,強的松組(7.4±3.1)d,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1)。結論 靜注丙種球蛋白聯合強的松治療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小板上升快,血小板達峰值早,能快速控制出血。
[關鍵詞]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丙種球蛋白; 強的松
[中圖分類號] R554.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111-02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是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綜合征的一種。一般而言,本病為一自限性疾病,絕大多數病例于幾個月內自行恢復(約90%于1年內痊愈),但在急性早期由于血小板數很低,易發生嚴重出血,甚至導致不良后果,嚴重威脅兒童健康,所以目前認為在短期內提高血小板數非常重要。
我院從1998年起用大劑量靜注丙種球蛋白(IVIG)治療11例小兒急性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并以1990年后強的松治療的8例急性ITP患兒為對照組,進行回顧性總結分析?,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9例均為我院住院患兒,依據《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確診為急性ITP[1]?;純壕衅つw出血點,其中鼻衄7例,口腔黏膜或齒齦出血3例,鞏膜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2例,尿血1例,顱內出血1例,病程均在2周內。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19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一組11例是聯合組,年齡<1歲2例,~5歲7例,~12歲2例;另一組8例是強的松組,年齡<1歲2例,~5歲5例,~12歲1例。治療前聯合組血小板5×109/L~42×109/L,強的松組血小板13×109/L~55×109/L。
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聯合組給靜脈丙種球蛋白0.4g/(kg·d),療程5日;強的松口服2mg/(kg·d),每日3次,共用4~6周。
強的松組口服強的松2mg/(kg·d),2周后漸減量,總療程1~2個月。
1.3 療效判定
(1)完全效應;血小板上升到100×109/L以上。(2)部分效應:血小板上升到50×109/L~100×109/L或較原水平上升30×109/L。(3)無效應:血小板<50×109/L。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組完全效應9例(82%),部分效應2例(18%);強的松組完全效應6例(75%),部分效應2例(25%)。經χ2檢驗兩組完全效應率、總效應率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血小板回升及體征緩解時間見表1。
表1結果說明聯合組用藥后血小板開始上升時間、血小板達峰值時間、出血癥狀控制時間均較強的松組縮短,差異顯著(P<0.01)。
2.2 兩組副作用
兩組患兒治療中均未見明顯毒副作用。
3 討論
ITP是一種原因不明的以血小板成熟、功能障礙為突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小兒ITP為病毒感染導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故目前又稱其為自身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目前80%的患兒有病毒感染史,其中有20%的患兒能確診為病毒感染。ITP發病機制自1951年Harrington等首先證明患兒血清中有血小板抗體(PAIg)的存在,PAIg在ITP發病過程中的作用已被陸續證實[2]。根據血小板降低的程度,臨床上將ITP分為極重度(PLT<10×109/L)、重度(PLT為10×109~25×109/L)、中度(PLT為25×109~50×109/L)、輕度(PLT>50×109/L)。臨床表現有廣泛的自發性皮膚出血點、紫癜、瘀斑及多發性血腫,黏膜廣泛出血,甚至內臟出血,尤其是顱內出血,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對ITP治療的關鍵是短時間內提高血小板數,尤其是對于重癥患兒,由于出血癥狀嚴重,應盡快使PLT提升至>50×109/L。目前國內外對該癥有多種不同治療方法,何種方法最為快速、有效,且穩定性好,一直是臨床探討的問題,對于ITP視其嚴重程度,治療可選用靜脈輸入血小板,大劑量靜注甲基強的松龍,地塞米松、強的松口服,大劑量靜脈丙種球蛋白輸注,脾切除,血漿置換術及聯合化療等。
自1981年Imbach首先應用大劑量γ球蛋白治療兒童ITP 13例取得較好效果以來,國內外類似的報道較多。IVIG提升ITP患兒血小板的機制有以下幾種觀點[2]:(1)抑制自身抗體的產生;(2)使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受到抑制,從而使致敏的血小板消除速度減慢;(3)保護血小板免受抗血小板的抗體侵襲和依附,以避免血小板被單核巨噬細胞過早破壞。腎上腺皮質激素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使病態克隆B細胞減少產生抗血小板抗體;抑制網狀內皮系統細胞的吞噬活動;也能使骨髓內血小板免遭破壞,從而消除無效血小板生成,使血小板生成增加和血小板壽命延長[2]。本組資料表明,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聯合強的松治療小兒急性ITP,雖然用藥后反應率與單用強的松相似,但在血小板回升時間、近期血小板升高幅度及快速控制出血方面明顯優于強的松組,這對保護重要臟器免于出血具有獨特作用。因此可以認為靜注丙球聯合強的松治療降低了ITP急性期大出血的危險性。當出現嚴重難以控制的出血、危及生命以及需緊急手術時靜注丙球治療尤為適用。通過以上臨床觀察,我們認為靜脈輸注丙種球蛋白聯合強的松是目前治療小兒急性ITP較理想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 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S]. 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245.
[2] 羅春華.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病機理及診治進展. //中國兒科專家經驗集[M]. 沈陽:沈陽出版社,1997:409-410.
(收稿日期: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