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微量泵輸注胰島素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161例危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在基礎治療相同的情況下分別給予微量泵靜脈輸注胰島素治療和常規治療,觀察臨床療效。結果 微量泵輸注胰島素組與常規治療組比較全天平均血糖,每日胰島素用量,住院天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微量泵輸注胰島素治療可改善危重患者預后,減少住院天數,提高療效。
[關鍵詞] 胰島素; 微量泵; 危重癥患者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40-01
自2006年以來入住我科的糖尿病危重患者給予微量泵靜脈輸注胰島素治療,觀察其降糖時間及療效。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住院的危重患者161例(男88例,女73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9.5±15.0)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年齡大于19歲,住院時間大于10d。將所有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常規治療組和微量泵輸入胰島素組。
1.2 方法
兩組患者,一組用微量泵靜脈輸注胰島素,一組常規液體中輸入胰島素,其余抗感染治療,改善各臟器功能調整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營養支持等基礎治療措施均相同。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處理,檢驗結果計量資料以(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均為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患者及糖尿病非酮癥高滲性昏迷患者,糖尿病腎病并發代謝紊亂患者,例數,年齡,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見表1。
微量泵組與常規組比較全天平均血糖,每日胰島素用量,住院天數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3 討論
胰島素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酮體,糾正酸中毒,有效地降低血糖。目前采用小劑量1.1u/(kg·h)速效胰島素治療,使血胰島素濃度恒定達(100~200)u/min,此濃度已有抑制脂肪分解和酮體生成的最大效應,且具有相當強的降血糖效應,而對血鉀影響較少。
有效的胰島素治療可使血糖每小時下降約(3.9~6.1)mol/L[(70~100)mg/dL],4h內血糖濃度可下降50%以上,6h可下降14mol/L(250mg/dL)。
糖尿病時脫水,低血壓或休克,循環較差,皮下注射胰島素吸收不良,不能迅速發揮作用,治療效果差,且皮下注射胰島素血漿半衰期長達4h,反復注射可造成胰島素積聚,待循環改善后大量吸收致遲發性低血糖,有時甚為嚴重或頑固,可危及生命。因此胰島素皮下注射僅應用于一般酮癥。肌肉注射胰島素血漿半衰期為2h,介于皮下和靜脈之間,吸收情況優于皮下注射,使用方便,適于人力物力受限制的場合及輕癥病人[1,2]。目前采用微量泵靜脈輸注胰島素。靜脈注射胰島素血漿半衰期約為7min,作用迅速短暫,濃度恒定,因此血糖控制平穩,作用迅速可靠,用量容易調整,并發癥少。一般用(4~6)u/h泵入,以保證給胰島素劑量的穩定。血糖相對穩定的好處[3]是:(1)防止低血糖。(2)防止和減少發生腦水腫。(3)防止低血壓,尤其是單純高血糖而血鈉低者。而常規靜脈滴入胰島素治療,劑量不易調整,血糖波動大,增加治療難度。為此,對危重糖尿病患者的微量泵輸入胰島素治療不失為一種安全可靠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李光偉,寧光,周智廣. 2型糖尿病早期胰島素強化治療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是現實還是夢想?[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6,22(4):309-312.
[2] 翁建平,李延兵,許雯,等. 短期持續胰島素輸注治療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的影響[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1):10-15.
[3] 廖二元,超楚生,武漢文. 內分泌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532-1539.
(收稿日期:200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