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踝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治療效。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踝關節損傷患者的臨床診治資料。結果 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患者采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效果無顯著性差異;踝關節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差異,手術方法優于非手術方法。結論 對踝關節損傷的治療要根據患者損傷的實際情況來定,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或無移位的單踝骨折建議使用保守治療,余同型踝關節損傷可以采取手術治療。
[關鍵詞] 踝關節; 損傷
[中圖分類號] R6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112-02
踝關節是人體負重最大的屈戌關節,是人體維持日常行走、跳躍的主要部位,它也是容易受到損傷的關節之一。對于踝關節損傷的治療,如處理不當,可能造成踝關節功能障礙或活動受限及創傷性關節炎,從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對踝關節損傷的治療必須嚴格要求,對其治療必須達到骨折解剖對位、韌帶損傷修復良好的程度。我院在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了148例踝關節損傷患者,通過合理的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為2006年1月~ 2008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148例患踝關節損傷患者,其中,男性81例,女性67例;年齡14~72歲,平均18.2歲。致傷原因:運動傷114例,車禍傷12例,墜落傷9例,其他13例。148例患者中,有96例患者為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另外52例患者為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按照患者治療方法把患者分為兩組,一組為手術治療組,共76例患者;另外一組為非手術組,共72例患者。
1.2 治療方法
1.2.1 手術治療 有76例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其中,45例為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患者,31例為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患者。具體手術方法為:在連硬外麻醉下進行手術切開復位內固定,患者取平臥位,上止血帶。根據實際需要,標準切口顯露內、外、后踝等,按順序后踝、內踝、外踝和下脛腓聯合整復,選用合適的內固定材料,主要有普通螺絲釘單純固定、加壓釘鋼板固定、松質骨螺釘單純固定、克氏針加張力帶鋼絲、“U”型釘等,對于韌帶斷裂應認真修復三角韌帶及外側韌帶使之恢復生理功能,術后X線檢查滿意為止。復位標準為:恢復踝榫的正常關系;踝的負重排列與下肢縱軸成直角;踝關節面外形輪廓光滑。
1.2.2 非手術治療 有72例患者采用非手術保守治療,其中,51例為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患者,21例為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患者。保守治療分為四類情況:①針對單純踝關節扭傷、腫脹明顯的患者,要限制其活動,且石膏托外固定,這樣有利于消腫、制動以及周圍組織修復于功能位;②針對韌帶部分斷裂的非骨折患者,要石膏托0°位外固定3~5周后,去除石膏托后逐漸負重,行功能鍛煉;③針對骨折不需手術復位的患者,石膏托0°位外固定6~8周后,去除石膏部分負重,進行功能鍛煉,待骨折愈合后再完全負重鍛煉。④針對骨折需要手術復位的患者,首先要采用與受傷機制相反的方向手法推壓,使骨塊復位,石膏固定6~8周。
1.3 療效評定標準
治療結果評定標準[2]:優:踝關節功能良好,不影響正常工作、勞動;良:踝關節功能良好,活動時或勞累后輕微疼痛;可:除關節功能尚可,活動時疼痛,但能耐受;差:踝關節功能受限,活動時疼痛。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0.0 軟件統計處理,兩組數據用χ2檢驗檢驗其差異性,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2.1 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患者的治療效果
96例踝關節韌帶部分斷裂及無移位的踝骨骨折患者中,45例采用手術治療,治療效果為優3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優良率為95.6%;51例采用非手術治療,治療效果為優39例,良10例,可1例,差1例,優良率為96.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無差異(P>0.05),見表1。
2.2 踝關節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患者的治療效果
52例踝關節韌帶完全斷裂或踝關節骨折并移位的患者中31例采用手術治療,治療效果為優25例,良5例,可1例,差0例,優良率為96.8%;21例采用非手術治療,治療效果為優9例,良9例,可2例,差1例,優良率為85.7%。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所有非骨折患者踝關節恢復功能時間為2 ~3個月,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為3 ~14個月。
3 討論
踝關節是人體中重要的關節之一。因為踝關節周圍韌帶是維持跟關節穩定的重要結構,所以在踝部損傷治療中,不僅要恢復踝穴的完整性和距骨的位置,而且更重要的是修復損傷的韌帶,這樣才能減少創傷性骨關節不穩等并發癥[3]。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治療方法,我們認為部分韌帶損傷及無移位的單踝骨折的患者應使用單純的石膏外固定治療即可獲得滿意的療效,對于完全的韌帶斷裂或有移位的踝部骨折患者,應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采用手術修復或內固定治療,手術才能減少以后創傷性關節炎的發生。本文回顧了近兩年來我院的踝關節損傷患者的治療情況,總體治療效果較好。另外,對于踝關節損傷患者來說,康復鍛煉是提高其療效的重要手段。一般損傷的踝關節在固定2周后其活動度開始降低,此時就要求患者進行積極的功能鍛煉,這些鍛煉有利于關節軟骨再生及周圍組織的修復。
總之,踝關節是人體的重要關節之一,是人體與地面接觸的樞紐,它既有負重功能,又是人體在運動時變化最復雜的合力中樞。如若踝關節損傷后因患者的疏忽及醫師的治療方法不當,就會給患者留下踝關節失穩、創傷性骨關節炎等嚴重并發癥,影響正常勞動及工作,所以,對于踝關節損傷的診斷及治療十分重要,應引起患者和醫務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張建云,朱美玲. 踝關節損傷治療250例分析[J]. 中華醫學實踐雜志,2007,6(9):803-804.
[2] 張貴民. 踝關節損傷100例分析[J]. 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6,3(5):444-445.
[3] 王欣,俞光榮,張世民,等. 鑒別足踝扭傷是否有骨折的快速診斷規則及其臨床應用[J].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06,8(1):99-100.
(收稿日期:200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