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絕經后婦女陰道出血的治療方法。方法 選擇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筆者所在醫院絕經后陰道出血患者102例,按絕經時間不同分為兩組,Ⅰ組63例絕經1年以上,5年以下;Ⅱ組為39例,絕經5年以上。觀察兩組患者引起陰道出血的原因及采取的診療方法。結果 Ⅰ組陰道出血原因:良性疾患24例,占38.1%;功能性病變33例,占52.4%;惡性腫瘤6例,占9.5%。Ⅱ組引起陰道出血原因:良性疾患者15例,占38.5%;功能性病變10例,占25.6%,惡性腫瘤14例,占35.9%。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結論 引起絕經后陰道出血的原因以良性疾患和功能性病變為主要原因,絕經時間越長,出現的陰道出血,惡性腫瘤發生幾率越大。
[關鍵詞] 絕經; 陰道出血; 惡性腫瘤; 手術
[中圖分類號] R711.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39-02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保健意識的增強,防癌知識的普及,自然絕經后婦女陰道出血的問題越來越引起普遍重視。為了解自然絕經后婦女陰道出血的原因、臨床病理及診療方法,對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自然絕經后陰道流血102例患者進行臨床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02例,均為筆者所在醫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自然絕經后陰道流血患者。自然絕經時間1年以上,最長26年,患者年齡46~73歲。陰道出血最短3d就診,最長1.5年。多數患者以少量不規則陰道流血或白帶中帶血絲或有接觸性出血為主訴,少數病例出血多于月經量。
1.2 方法
按絕經時間長短分為兩組,Ⅰ組63例,絕經1年以上5年以下;Ⅱ組39例,絕經5年以上,對比兩組病例的陰道流血原因及臨床病理;均經過彩超、診刮、活檢、陰道鏡或宮腔鏡檢查,經病理證實。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χ2檢驗及相關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陰道出血原因(表1)
2.2 絕經年限與陰道出血的關系(表2)

表2顯示隨著絕經年限的增加,由惡性腫瘤引起的出血比例增加,兩組結果經統計處理,差異有顯著性(χ2=17.1,P<0.01)。
3 討論
絕經后陰道出血是絕經后婦女就診的常見癥狀之一。關于引起陰道出血的原因,過去多認為是癌瘤引起的。目前,由于醫學技術的發展,診斷方法的進步以及對婦女防癌知識宣傳,定期普查,生殖器官惡性腫瘤所致的比例逐年下降,由生殖器官良性疾病引起的絕經后出血逐漸成為主要原因[1]。總結本文102例患者,因良性疾患引起的陰道出血39例,占38.2%,惡性腫瘤引起陰道出血20例,占19.6%,功能性病變引起出血43例,占42.2%。
本組資料顯示,自然絕經后因良性疾患引起的陰道出血以增生性子宮內膜最常見,表明絕經后子宮內膜仍有相當長的時間受雌激素的刺激。長期的雌激素刺激是發生子宮內膜癌的高危因素,應引起高度警惕[2]。對單純性增生,復雜性增生以及不典型增生合并嚴重全身性疾病,手術耐受性差者,可首選孕激素適量,對抗雌激素對子宮內膜的刺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單純性子宮內膜增生、復雜性子宮內膜增生亦可采用宮腔鏡下子宮內膜物理治療,激光、射頻等。對于不典型增生,能夠耐受手術,行子宮切除術,以防癌變。除此,婦女絕經后陰道出血,惡性腫瘤仍是一個重要原因,子宮內膜癌居首位,其次是宮頸癌和卵巢顆粒細胞瘤,這與曹纘孫等報道相同[3]。因此對于絕經后出現陰道流血的患者,必須引起重視,要采取必要的檢查手段,認真查找原因,及時進行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宮頸活檢、彩超、CT、宮內膜診刮或宮腔鏡檢查等,以免延誤治療。
[參考文獻]
[1] 葛杏林. 絕經后出血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婦產科與產科雜志,2000, 43(16):177-178.
[2] 黎培石,李炯珍,張蓮愛. 絕經后陰道出血127例臨床分析[J]. 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3,46(4):440-442.
[3] 曹纘孫,張峻霄. 老年婦女不規則陰道出血與婦科惡性腫瘤[J].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43(16):138-140.
(收稿日期:2009-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