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胸部結節病的影像學表現,探討CT血管造影(CTA)對胸部結節病的診斷價值,從而達到提高確診率的目的。方法 對從2007年1月~2008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胸部結節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掃描,對掃描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結果 確診68例,誤診和漏診12例,確診率達到85%。與同期的MRI統計數據(確診率81.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結論 CT血管造影能較好地觀察和診斷胸部結節病。在實際操作中仔細分析其影像學表現,并對其結果做出系統總結,可以減少誤診和漏診率、提高確診率。
[關鍵詞] 胸部結節病; 醫學影像學表現; 影像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59-02
結節病以廣泛發生的非干酪性上皮樣細胞肉芽腫為特征,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系統疾病。肉芽發展到后期,可被轉變或吸收為纖維組織,90%的患者累及到肺的改變[1]。嚴重者涉及到全身多個器官。部分患者病情可自行消退,但大多數患者需要接受治療。典型的胸部結節病一般具有典型影像征象,即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或兩側肺門淋巴結對稱性腫大,經胸片檢查即可確診。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不具有典型的臨床特征,另外加之本病常合并肺內病變,給確診帶來困難,現在一般以影像學表現作為診斷結節病的依據[2]。本文回顧性分析入住本院的80例胸部結節病患者的影像學資料,對胸部結節病的確診做一個初步探討?,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80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43例;最大年齡67歲,最小年齡23歲,平均年齡35.7歲。常規體檢顯示眼部不適12例,多發性皮下小結節11例,頸部淋巴結腫大13例,肺門增大6例,腋下淋巴結腫大7例,腮腺腫大4例。臨床表現:胸悶17例,咳嗽15例、乏力8例、呼吸困難14例。低熱18例、無臨床癥狀者14例,合并兩種及兩種以上癥狀者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平掃掃描(西門子Sensation 16排螺旋CT機)。掃描范圍從肺尖至膈下2~4cm。掃描參數設定:電流370mA,電壓120kV,掃描速度0.3s/轉,層厚8~10mm,薄層重建間隔1.5~2.5mm,其中19例加做增強掃描。對比劑選用優維顯370(含碘370mg/mL)80~120mL,延時30s開始掃描,注射速度為(3~4)mL/s。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以P<0.01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3 診斷標準
①在體液和病理檢查中未發現霉菌或細菌。②臨床影像學表現明顯。③非干酪性肉芽腫組織學證據明顯。胸部淋巴結腫大診斷參照1996年修訂的美國癌癥聯合會- 國際抗癌聯盟胸部淋巴結分區法,以直徑≥1.0cm為標準。
2 結果
2.1 診斷結果
確診68例,誤診和漏診12例,確診率達到85%。與同期的MRI統計數據(確診率81.3%)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根據Siltzbach分期標準,Ⅰ期漏診2例,誤診4例。其中誤診患者中2例有發熱現象,結核菌素試驗弱陽性,誤診為肺結核;2例僅見右肺門淋巴結腫大,誤診為肺癌。Ⅱ期漏診1例,誤診3例。其中誤診患者中1例見肺內磨玻璃密度影,誤診為肺癌肺內轉移;合并胸腔積液2例,誤診為肺炎。Ⅲ期漏診0例,誤診2例。誤診患者中1例見肺門巴結腫大,誤診為肺結核;1例見纖維化肺改變,誤診為肺炎。
2.2 具體參數
(1)肺部病變:肺內無明顯特異性。表現呈多樣化,本組80例患者共54例出現肺部異常改變(典型病變圖片見圖1)。具體表現為:① 支氣管血管束增粗13例,表現為肺門附近支氣管血管串珠狀,束條索狀增粗。② 肺內結節12例,結節主要沿淋巴管及其周圍分布,多為肺內間質改變,并有粟粒結節灶存在,表現為纖細或粗大網狀紋理。③ 空氣潴留8例,表現為局限性透亮區彌散性分布。④ 條索影7例,表現為邊界清楚不規則的條索狀影。⑤蜂窩狀影5例,表現為蜂窩狀陰影。⑥磨玻璃影9例,表現為薄磨玻璃樣影。
(2)胸內淋巴結腫大:肺門縱隔淋巴結腫大分布廣泛,大多呈對稱性。增大的淋巴結邊緣清楚,密度均勻,無相互融合現象。其中單純右上縱隔淋巴結腫大3例,單純右肺門淋巴結腫大5例,肺門并縱隔淋巴結腫大47例,肺門淋巴結腫大壓迫支氣管受壓變形4例。兩肺門淋巴結腫大13例,兩側肺門淋巴結鈣化8例。
(3)胸膜病變:病變現象較為少見,本組80例患者共9例出現胸膜病變。具體表現為:胸腔積液5例。胸膜小結節2例,支氣管壁增厚2例。
3 討論
3.1 誤診分析
(1)纖維化肺分析:一般對稱發生于肺泡結節病部位,多見于上中肺部,少見于累及底部。主要表現有彌漫線狀影,支氣管扭曲和周圍部蜂窩狀影像3種典型征象,與彌散分布的肺結核和間質肺炎不同,病變分布為從肺尖向外周放射走行的條索狀影,臨床表現均無明顯間質肺炎癥狀,因此是可以辨別的[3]。
(2)陰影狀肺分析:陰影肺為結節病在肺泡內浸潤性病變,病變似肺水腫,呈彌漫狀,易誤診為肺炎或肺結核。但結節病肺內病變均為對稱分布,與肺結核、肺炎分布明顯不同,因此也是可以辨別的。
(3)肺部結節分析:結節病的一般病理特征為:非干酪性肉芽腫沿淋巴管或其周圍分布,在肺門周圍支氣管血管束表現出結節現象。肺內肉芽腫結節改變,可自行吸收,也可進展形成纖維化[4]。由于結節在周圍間質內分布相對較少,故小葉間隔增厚多不明顯,因此容易導致誤診為血型轉移瘤或癌性淋巴管炎。但這與血型轉移瘤常分布于胸膜下不同,與癌性淋巴管炎明顯累及周圍間質引起的小葉間隔顯著增厚也不同,因此也可以辨別。
3.2 相關對策
雖然從理論上可以分辨結節病與部分其他病癥的臨床特征,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情況復雜,難免會出現漏診,誤診現象[5]。因此除了掌握豐富的臨床知識外,還應該結合其他多種影像學資料,并仔細觀察患者的臨床表現,從多方面對結節病做出綜合診斷,從而提高確診率。
[參考文獻]
[1] 潘紀戍. 胸部結節病的CT診斷[J]. 中華放射學雜志,1993,11(27):761-765.
[2] 李鐵. 胸部結節病影像診斷值得注意的問題[J]. 中華放射學雜志,2003,37(4):299-302.
[3] 顧占軍. 老年前期及老年人胸部結節病的CT表現[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3(22):143-145.
[4] 周令飛,朱杰. 高分辨CT在胸部結節病中的診斷價值[J]. 實用醫技雜志,2007,32(14):4409-4410.
[5] 杜麗娟. 胸部結節病臨床誤診分析[J]. 寧夏醫學雜志,2007,9(29):821-822.
(收稿日期:2009-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