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 Hunt綜合征的臨床特征、治療方法、治療時間及預后的關系進行探討。方法 對26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結果 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齡26~69歲,入院前病程3~14d,全部病例均有耳部皰疹、耳痛及面癱,其中19例有不同程度的眩暈、眼震及平衡失調;面癱出現時間為發病后2~10d。經綜合治療,且經過3個月~半年的隨訪,20~36d耳部皰疹全部消失。面癱完全恢復者20例,不全恢復者4例,半年不全恢復2例。眩暈、眼震及平衡失調等表現均于 15~40d消失。面癱未完全恢復病例,耳聾提高不明顯。結論 Hunt綜合征病損的范圍越廣泛,其預后則相對較差。早期及時應用抗病毒藥物及神經營養藥物等綜合治療,則預后較好,無復發。
[關鍵詞] 帶狀皰疹; 面神經麻痹; Hunt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 R7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150-02
Ramsay Hunt綜合征是潛伏于感覺神經節或鄰近淋巴結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多發性顱神經炎。近幾年來其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同時一些少見類型的病例易致臨床誤診,給早期合理治療及預后帶來一定影響。我科于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26例耳帶狀皰疹病人,現將其臨床特征及治療方法和效果進行分析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26例耳帶狀皰疹病人中,男17例,女9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7.5歲;發病季節為春季10例、夏季8例、秋季4例、冬季4例。誘因:受風6例、感冒發熱6例、勞累 2例、原因不明12例。左側12例,右側14例。臨床首發癥狀耳痛或伴頭面部及舌咽部痛者20例,伴眩暈者 4例,伴面部麻木2例。隨后出現耳面部帶狀皰疹、面癱、聽力下降、不同程度眩暈、耳鳴、眼震、平衡失調等。
1.2 治療方法
①應用擴血管藥物 19例(如培他啶、復方丹參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眩暈、耳鳴及聽力下降。②早期應用激素治療20例(如地塞米松5mg/日,10d逐漸減量),余6例因患有潰瘍病、糖尿病、高血壓病,未用激素治療。③所有病人均應用營養神經藥物治療(如維生素B1、維生素B12常規應用15d)。④全部應用抗病毒治療(如病毒靈、阿昔洛韋等)。⑤其他有聚肌胞注射液 2mg,肌肉注射、隔日一次,無環鳥苷眼膏、涂布皰疹,適當口服安痛定,合并感染者應用抗生素。
2 結果
全部病例,經過上述治療,且經過3個月~半年的隨訪。20~36d耳部皰疹消失。面癱出現時間為發病后2~10d,面癱完全恢復者20例,不全恢復者4例,半年不全恢復2例,病人治療期間皰疹區疼痛持續時間較長(達15~30d),聽力提高較緩慢,4例耳痛,3個月消失,其中19例有不同程度眩暈、眼震及平衡失調者均于15~40d消失。
3 討論
Ramsay Hunt綜合征是由Hunt于1907年首先描述,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組綜合征。臨床不多見,Fish分析365例面癱中,耳帶狀皰疹僅占6.8%。本病典型表現為患耳劇痛、耳廓或外耳道帶狀皰疹,同側周圍性面癱,可伴有耳聾、耳鳴、眩暈等內耳癥狀,病毒主要侵犯面神經,侵及部位各家報道不一致,也常累及三叉神經(Ⅴ)、聽神經(Ⅷ)、舌咽神經(Ⅸ)和迷走神經(Ⅹ),從而產生不同的皰疹癥候群。本組患者皰疹分布于外耳道18例、耳甲腔6例、耳廓三角窩2例、耳垂四周2例、下頜部4例、顏面部2例、口腔黏膜1例、舌體1例。VZV可侵犯多數腦神經,且受累的先后、部位和范圍不同,故臨床上表現為不同的定位癥狀,且癥狀有先后之分[1,2]。本組首發癥狀為耳痛或伴頭面部及舌咽痛者20例、眩暈4例、面部麻木感2例、隨后出現皰疹、面癱、聽力下降、耳鳴、不同程度眩暈、眼震、平衡失調等。
本病診斷不難。檢查血清VZV抗體可協助診斷[3],尤其對缺乏耳廓皰疹、有特發性面癱、伴感音性耳聾者更有意義。維影釓胺增強、MRI有助于本病的定位診斷[4-6]。
彭玉成等[1]認為,本病的臨床分型對預后的估計有意義,并在何永照等[7] 3型分型法的基礎上增加3個類型。本組26例,按彭玉成分型法:Ⅰ型6例均治愈;Ⅱ型8例,6例治愈,2例好轉;Ⅲ型 8例,6例治愈,2例好轉;Ⅳ型2例治愈;Ⅴ型2例治愈。面癱未完全恢復病例,耳聾提高不明顯,可見病損的范圍越廣泛,其預后則相對越差。
本文提出耳帶狀皰疹合并面癱及聽力損失患者,應堅持治療 5個月以上,不要中途放棄治療。本組發病7d內開始治療18例,16例治愈,2例好轉;發病10d內開始治療4例,均治愈;發病14d后開始治療4例,2例治愈,2例半年恢復。可見治療及時與否,對本病的預后有很大影響,治療越早,預后越佳。
總之,Hunt綜合征病損的范圍越廣泛,其預后則相對較差。早期及時應用抗病毒藥物及神經營養藥物等綜合治療,則預后較好,無復發[8]。
[參考文獻]
[1] 彭玉成,陸書昌. 耳帶狀皰疹16例報告[J]. 上海醫學,1990, 13(10):611-612.
[2] 李南華,薛燕,王廷芳. Hunt綜合征[J]. 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1989,3(2):103.
[3] Shapiro BE,Slattery M,Pessin MS,Absence of auricular lesions in Ramsay Hunt Syndrome[J]. Neurology,1994,44(4):773-774.
[4] Yanagida M,Ushiro K,Yamashita T,et al. En hanced MRI in Patients with Ram say-Hunt's syndrome[J]. Acta Otolaryngol Suppl Stoc Rh,1993, 50(1):58-61.
[5] Sartoretti-ScheferS,wichmann W,Valavanis A. Idiopathic,herpetic, and HIV-associated facial nerve palsies;Abnorml MR enhancement patterns[J]. AJNR Am J Neurovadiol,1994,15(3):479-485.
[6] Tada Y,Aoyagi M,Tojima H,et al. Gd-DTPA enhanced MRI in Ram say Hunt syndrome[J]. Acta Otolaryngol Suppl,1994,51(1):170-174.
[7] 何永照,姜泗長. 耳科學[M]. 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424-426.
[8] 毛明榮. Hunt綜合征(附24例報告)[J].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1,7(4):263.
(收稿日期:200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