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對中藥注射劑致不良反應(ADR)的原因及預防策略進行評價,以指導臨床醫生的用藥安全。方法 將引起ADR的藥物及臨床表現等導入Microsoft Excel進行分析。結果 引起ADR發生的主要原因為藥物、處方及護理因素。引起中藥注射劑ADR的常見藥物以雙黃連注射液居多,共39例,占33.91%;死亡1例,占0.87%。結論 積極防治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臨床醫生使用中藥注射劑的安全性。
[關鍵詞] 中藥注射劑; 不良反應; 原因
[中圖分類號] R28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50-02
中藥注射劑致不良反應(ADR)已有許多報道,如雙黃連粉針的熱原反應、靜脈刺五加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脈絡寧注射液的不良反應等[1]。本文對我院1999年1月~2009年1月發生中藥注射劑致不良反應115例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1999年1月~2009年1月我院發生中藥ADR153例,其中中藥注射劑致不良反應115例(占75.16%),其中男73例,女42例;年齡7~84歲,其中<10歲者2例,11~30歲21例,31~50歲58例,51~70歲29例,>70歲5例。
1.2 方法
按照我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制定的ADR判斷標準,對所選中藥注射劑ADR進行統計分析。將引起ADR的藥物名稱、用藥劑量,ADR的臨床表現等導入Microsoft Excel,建立數據庫,對ADR的原因等進行分析。
2 結果
引起ADR發生的原因如下。
通過統計分析得出引起中藥注射劑ADR的主要原因為藥物因素、處方因素及護理因素。劑量過大、聯合用藥、老齡患者、未作肝腎功能檢查、輸液配制時間過長、適應證不合理、說明書用法用量不詳、無藥理作用說明等均可引起ADR。見表1。
由表2可以看出,我院雙黃連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應較多,共39例,占33.91%。除表2所列藥物外,報道較多的藥物還有刺五加注射液(14例)、藻酸雙酯鈉(3例)、豬苓多糖(2例)等。
3 討論
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ADR具有多發性和普遍性,ADR常涉及多系統、多器官。
3.1 中藥注射劑ADR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3.1.1 藥物因素 復方中藥注射劑的有效成分尚不清楚,用葡萄糖或氯化鈉注射液做溶媒稀釋使用時,溶媒的pH值可影響未知成分的穩定性;配制后放置時間過長,注射液中的某些成分可能發生肉眼不可見的分解、聚合反應,造成不良反應的發生[2]。
3.1.2 護理及機體因素 中藥注射劑使用不規范。如配伍不當、稀釋用輸液選擇不當、加藥方法不當、滴注速度過快、超大劑量使用、沒有辨證施治等。研究表明,雙黃連注射劑、復方丹參注射劑、參麥注射劑、清開靈注射劑、黃芪注射劑等與臨床靜脈注射劑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數量增多且多已超標。
3.2 預防
(1)做好用藥前評估,制定護理計劃。詢問過敏史,給藥前熟悉藥物、明確用藥目的。(2)掌握適應證、注意禁忌證。在使用CMI之前既要從現代醫學觀點明確其適應證和注意事項,也要從傳統中醫藥理論角度考慮其適應證和禁忌證[3]。(3)注意藥物配伍禁忌。加強無菌觀念,規范操作技術,避免病原、熱源及微粒污染,應現配用[4]。(4)加強用藥的觀察與監測。對容易出現不良反應的藥物主動向患者介紹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若出現不適立即報告。
[參考文獻]
[1] 張清文,孫雪峰. 刺五加注射液致過敏性休克死亡[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7,9(1):57.
[2] 湯啟勛. 復方丹參注射液臨床應用中不良反應觀察[J]. 中國中藥雜志,2005,24(1):57.
[3] 張躍文. 111例雙黃連過敏反應文獻分析[J]. 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5, 7(2):100.
[4] 伍少雄. 雙黃連注射液不良反應7例報道[J]. 時珍國醫用藥,2004,11(5):466.
(收稿日期:200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