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過曲馬多與度非合劑對比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寒戰進行療效分析。方法 80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曲馬多組):靜注曲馬多0.6mg/kg;B組(度非合劑組):靜注含度冷丁0.6mg/kg及非那根0.6mg/kg。結果 A組與B組用藥后9min內寒戰級別變化有顯著差異(P<0.05),A組起效快、效果確切。結論 曲馬多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寒戰療效優于度非合劑,是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寒戰較理想的藥物。
[關鍵詞] 曲馬多; 硬膜外; 寒戰
[中圖分類號] R61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80-01
患者于麻醉期間出現不能自主的肌肉收縮抽動稱為寒戰,常見于椎管內阻滯,其發生率為10%~50%。寒戰反應是硬膜外麻醉后的常見并發癥,應用靜脈注射曲馬多可得到有效治療[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于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擇期手術患者,ASAⅠ~Ⅱ級,無心、肺、肝、腎及內分泌功能異常,在硬膜外麻醉后出現寒戰80例,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齡18~60歲,體重50~70kg;下腹部手術60例,下肢手術20例,術前未用特殊藥,局麻藥常規使用1.6%利多卡因(內含1∶20萬腎上腺素)。
1.2 方法
寒戰多發生在注藥后10min左右或手術野皮膚消毒時;當寒戰出現3min給予評級。0級:無寒戰;1級:面頸部肌肉輕微顫動;2級:頭頸部及上肢肌肉明顯顫抖。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A組:曲馬多組;B組:度非合劑組。每組40例,當寒戰出現后3min不消失,A組經靜脈推注曲馬多0.6mg/kg,速度為1mL/min。B組經靜脈推注度冷丁0.6mg/kg及非那根0.6mg/kg的度非合劑,速度為1mL/min。觀察給藥后3、6、9min寒戰級別變化,同時用KD880型心電監護儀進行監測SPO2、MAP、HR、RR的變化。若9min寒戰不消失再追加首次量的1/2量,繼續觀察療效。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在組t檢驗。
2 結果
A組注藥后3min 0級者34例,占85%;6min 0級者38例,占95%;9min 0級者40例,占100%。B組注藥后3min 0級者10例,占25%;6min 0級者30例,占75%;36例9min內起效,4例由Ⅱ級轉Ⅰ級,追加用藥后轉為0級,感惡心、頭暈1例,占2.5%。兩組進行比較,用藥后的起效速度和效果有顯著差異(P<0.05)(表1),A組起效快于B組,效果優于B組。
3 討論
硬膜外麻醉病人常有寒戰發生,發生率介于20%~50%,亦有高達87%[2],經長期臨床觀察硬膜外麻醉后寒戰與低溫和情緒有關,在冬天施行手術,室溫常在17℃~20℃,加上酒精消毒和輸入未加溫的液體以及硬膜外腔注入溫度較低的局麻藥,硬膜外麻醉后寒戰發生率較高,寒戰使機體耗氧量增加,嚴重增加心、肺負擔。
臨床上通常使用度非合劑或度氟合劑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寒戰,效果確切,但對RR、SPO2、BP 和HR 有一定影響而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曲馬多作為非麻醉性中樞性鎮痛藥,是一種混合體,作用阿片受體,其(+)對映受體作用于阿片受體,而(-)對映體則抑制神經元突觸對去甲腎上腺素(NE)的攝取,并增加神經元外5-羥色胺(5-HT)濃度,從而使NE和5-HT濃度增加。有關資料說明NE和5-HT對體溫調節中樞發揮重要作用[3],它們作為神經遞質有抑制寒戰作用。曲馬多臨床應用不產生欣快感,無呼吸抑制,對循環影響小,鎮靜作用輕,很少引起不良反應。曲馬多治療硬膜外麻醉后寒戰療效顯著而副作用不增加,用治療急性疼痛的最小劑量0.6mg/kg,能有效地抑制寒戰,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禮,黃盛輝. 曲馬多硬膜外腔注射治療麻醉后寒戰反應的臨床觀察[J]. 中國麻醉與鎮痛雜志,2000,4:270.
[2] 王建軍,房明,趙喜林,等. 曲馬多伍用氟哌利多治療硬膜外麻醉期間寒戰的臨床觀察[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0:519.
[3] 張明途,徐軍,杜光生. 曲馬多持續靜注預防硬膜外阻滯下腹部手術中寒戰發生的效果[J]. 中華麻醉學雜志,2000,12:720.
(收稿日期:200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