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早期胃癌(EGC)的各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方法 對117例早期胃癌患者臨床病理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析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狀態的相關性。結果 本組117例EGC患者中18例有淋巴結轉移,轉移率15.38%。EGC淋巴結轉移與腫瘤直徑、大體類型、組織學類型、浸潤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關(P<0.05或P<0.01),與患者年齡、性別、腫瘤部位、病灶數、病理類型無關。結論 確定早期胃癌手術方案時,可參考腫瘤大小、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淋巴管癌栓等因素判斷淋巴結轉移風險,決定是否行淋巴結清掃術。
[關鍵詞] 胃腫瘤; 臨床病理特征; 淋巴結轉移
[中圖分類號] R735.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35-02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包括腫瘤組織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的胃癌,不論是否伴有淋巴結轉移。與進展期胃癌相比,EGC行標準根治手術后的療效較好。淋巴結是否轉移是影響EGC預后最重要的因素,根據淋巴結轉移狀態決定是否同時行淋巴結清掃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但現有的術前檢查方法常難以準確判斷EGC的淋巴結轉移狀態。本研究旨在通過探討早期胃癌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狀態的關系,為外科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0~2008年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并具完整臨床資料的EGC患者共117例,均符合1962年日本內鏡學會提出的EGC的定義,即癌腫的浸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層,無論其有無淋巴結轉移。術前均行胃鏡檢查,術后行淋巴結剪取并行病理檢查。其中男84例,女33例;年齡24~75(52.8±6.4)歲。行胃遠端大部切除術94例,胃近端大部切除術10例,全胃切除術13例。行D1淋巴結清掃4例,D1+清掃18例;D2清掃95例。
1.2 研究指標
包括患者性別、年齡、病灶數、腫瘤部位、腫瘤大小、大體分型、病理類型、組織學類型、浸潤深度和淋巴管腫瘤浸潤10項指標。其中腫瘤的大小按最大直徑計算,組織學類型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參照日本胃癌規約第12版,將腫瘤按大體類型分為隆起型、平坦型和凹陷型。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淋巴結轉移與各臨床病理因素之間關系分析用χ2檢驗。
2 結果
本組117例EGC患者中18例有淋巴結轉移,轉移率15.38%。EGC臨床病理特征與淋巴結轉移的關系見表1。EGC淋巴結轉移與腫瘤直徑、大體類型、組織學類型、浸潤深度、淋巴管侵犯密切相關(P<0.05或P<0.01),與患者年齡、性別、腫瘤部位、病灶數、病理類型無關。
3 討論
EGC是一個針對腫瘤原發灶的定義,而對淋巴結轉移狀態未作界定。但研究證明淋巴結清除范圍的擴大帶來了患者生存質量的降低[1]。隨著對胃癌生物學行為認識的提高和診斷技術的進步,對于部分EGC可以行縮小手術。所以如果能對EGC淋巴結轉移狀態進行正確判斷,可以直接指導淋巴結術式的制定。
傳統的標準根治性手術治療EGC的療效令人滿意,5年生存率可超過90%。但EGC的淋巴結轉移率相對較低,這就意味著大多數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淋巴結清掃術,加大了手術風險。另外,術后反流性食管炎、傾倒綜合征以及消化吸收不良等問題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微創手術的出現也就成為臨床的實際需要。近年來對早期胃癌有推舉微創手術的趨勢,一方面為胃切除范圍的縮小,另一方面為淋巴結清除范圍的縮小,并出現了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內鏡下激光治療、開腹胃縮小手術等縮小術式。由于微創手術通常不行正規的淋巴結清掃,因此術前確定淋巴結轉移狀態尤為重要。但如何把握此類微創手術的指征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目前尚無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夠在術前就明確是否有淋巴結的轉移。超聲內鏡(EUS)常用來診斷EGC的浸潤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情況,有報道其總體準確率約為80%;但即使如此,也可能使近20%的患者出現誤診。由此可見,研究EGC的臨床病理特征,探尋出EGC淋巴結轉移的高危因素無疑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Kim等[2]對748例EGC患者的研究發現,腫瘤直徑≥2cm、分化不佳及黏膜下癌是淋巴結轉移的3個獨立危險因素。Hyung等[3]報告低分化、黏膜下癌、腫瘤大小和靜脈或淋巴管腫瘤浸潤是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我們通過分析117例早期胃癌的臨床病理資料,發現腫瘤直徑、大體類型、組織學類型、浸潤深度、淋巴管侵犯與淋巴結轉移有顯著關系。腫瘤直徑>2cm、凹陷型、低分化、黏膜下浸潤、伴有脈管侵犯的早期胃癌易發生淋巴結轉移,與文獻報道一致[4]。
腫瘤大小與淋巴結轉移之間有一定的關系。日本白川一男等[5]對236例早期胃癌研究發現,直徑2.1cm以上的腫瘤淋巴結轉移機會增大。本組有淋巴結轉移的18例中,10例腫瘤直徑均大于2.0cm,與上述研究結論相符。胃壁黏膜下層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和毛細淋巴管,易被癌細胞侵犯。Ishigami等[6]的一組資料顯示,早期胃癌的淋巴結轉移發生率與淋巴侵犯程度密切相關,重度淋巴侵犯的黏膜下癌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結轉移。本組伴淋巴脈管侵犯者5例,其中2例發生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為40.00%,明顯高于未見淋巴脈管侵犯者。AdachiY等[7]文獻綜述表明:黏膜內癌淋巴結轉移率為1%~3%,黏膜下癌淋巴結轉移率為11%~20%,本組黏膜下癌淋巴結轉移率為24.24%,明顯高于黏膜內癌淋巴結轉移率。因此,我們認為,隨著腫瘤增大,其浸潤深度不斷增加,淋巴脈管受侵犯時,淋巴結轉移發生率明顯增加。由此可見,綜合分析腫瘤大小、大體類型、組織學類型、浸潤深度及淋巴脈管侵犯程度,對正確判斷和預測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Adachi Y,Shiraishi N,Kitano S,et al. Modem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review of the Japanese experience[J]. Dig Surg,2002,19(5):333- 339.
[2] Kim DY,Joo JK,Ryu SY,et al. Factors related to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urgical strategy used to treat early gastric carcinoma[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l0(5):737-740.
[3] Hyung WJ,Cheong JH,Kim J,et al.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J]. J Surg Oncol,2004,85(4):l81-185.
[4] 李繼坤,薛延慶,陳進. 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規律及預后分析[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2,22(5):284-286.
[5] 白川一男,喜安佳人,前田智治. 淋巴結轉移陽性早期胃癌的組織學特征[J]. 癌癥臨床,1996,42(4):447.
[6] Ishigami S,Natsugoe S,Hokita S,et al. Carcinomatous lymphatic invasion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invading into submucosa[J]. Ann Surg Oncol,1999, 6(3):286-289.
[7] Adachi Y,Shiraishi N,Kitano S,et al. Modem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review of the Japanese experience[J]. Dig Surg,2002,19(5):333- 339.
(收稿日期:200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