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單純的使用西藥和中西藥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療效,探討中西藥結合的方法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優越性。方法 將120例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單純施用西藥加以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入中藥治療。統計數據并對比療效。結果 施用中西藥結合治療的實驗組不僅見效快,而且恢復效果也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 中西藥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比單純的西醫治療臨床效果更好,而且副作用更小,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中西醫結合治療;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89;R6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1-34-02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全身性骨代謝性疾病,發病者骨量減少,骨微結構退變,骨脆性增加,容易引發骨折,身高縮短,腰背痛等癥狀并導致多種副反應,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老年性骨質疏松癥一般以原發性為多,常見于絕經,雌激素減少的女性患者或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骨量逐漸減少的老年患者。據有關資料統計,骨質疏松癥在世界常見疾病中排第6位,全球共有約2億骨質疏松癥,而其中老年患者占了絕大多數,因此,加強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療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們在傳統西藥的基礎上引入中藥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文收集2005年7月~2008年4月入住我院的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患者共120例,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齡62~81歲,平均年齡73.4歲。病程最長4年,最短3個月。臨床上具有骨壓痛,腰背痛,駝背,病理性骨折等癥狀,并有疲勞乏力,耳聾耳鳴,夜尿頻,并發癥狀。其中醫診斷標準以《中醫虛證辨證》為參考標準,診為腎虛癥。骨密度儀檢查骨礦含量低于骨峰值的均值2~3個標準差,腰椎X光檢查骨盆、脊柱,有明顯骨密度降低征象。排除氟骨癥,風濕和類風濕性關節炎,繼發性骨質疏松等。治療時間為4~6個月,平均治療時間為5個月。
2 治療方法
上述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0例,對照組單純施用西藥加以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加入中藥治療。
2.1 西藥治療
以抑制骨溶解.促進鈣固定及營養神經為準則,給予骨肽注射液4 mL肌肉注射每日1次,密鈣息1日1次,每天口服維生素D1片,20d為一療程。局部疼痛病例加用溫熱療法,電腦中頻治療,物理治療,超短波療法等。
2.2 中藥治療
黨參28g,牛膝15g,淫羊藿25g,牛膝18g,杜仲18g,狗脊12g,川斷16g,甘草5g,蒼術10 g,白術16g,補骨脂10g,熟地30g,肉蓯蓉15g,臺烏藥12g,鹿合草16g,杜仲10g,枸杞子16g,骨碎補10g,丹皮15g,菟絲子15g,由藥劑科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服用。20d為一個療程。女性患者每月加服尼爾雌醇片4mg,20d后開始服安宮黃體酮,每日4mg。
2.3 復查指標
3個月為一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復查生理生化水平,骨密度水平,骨代謝水平的變化。生理生化水平的變化用BECK—MAN,CX7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肝腎功能,血磷,血鈣;骨密度水平用骨密度儀檢查骨礦含量,骨代謝水平的變化用酶聯免疫法測骨源性堿性磷酸酶。
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校正卡方檢驗。
3 結果
3.1 治療前后骨密度及骨源性堿性磷酸酶
結果如表1所示。對照組治療前后兩項指標變化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實驗組治療前后兩項指標變化也有顯著性差異(P>0.01),提示經過治療,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緩解。
3.2 兩組在骨壓痛,腰背痛,駝背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在治療的過程中沒有出現副反應。從綜合治療效果來看,對照組顯效22例,有效24例,無效14例;實驗組顯效45例,有效14例,無效1例,實驗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12.80,P<0.01)。具體結果見表2。
4 討論
世界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近幾年發病率顯著上升,造成老年人生活質量下降,因此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法對于此病的治療將顯得十分重要[1]。從西醫理論來說,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是由于老年人生理性內分泌改變,引起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使骨的破壞大于骨的建立,從而導致骨組織體積減少,進一步導致骨質疏松[2]。從中醫理論來說,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滋養骨骼。若腎虛精衰,骨不得養,勢必導致骨髓空虛,使腎的主骨功能受到影響。腎虧可導致血瘀,而血瘀可導致氣血運行障礙,營養物質不能滋養臟腑,從而導致諸臟筋骨失養,漸致虛損,促進骨質疏松癥的發展[3]。
本方由黨參、牛膝、淫羊藿、牛膝、杜仲、狗脊、川斷、甘草、蒼術、白術、補骨脂、熟地、肉蓯蓉、臺烏藥、鹿合草、杜仲、枸杞子、骨碎補、丹皮、菟絲子共20味中藥組成,其中淫羊霍、骨碎補、黨參、熟地為君藥;川斷、杜仲、牛膝為臣藥;臺烏藥、鹿合草、丹皮為輔藥。其藥理為:淫羊藿補腎益精,杜仲、補骨脂、熟地、肉蓯蓉、枸杞子溫陽補腎,力參、蒼術、菟絲子,骨碎補、川斷、牛膝,丹皮祛風止痛活血。上述各成分共同作用,對老年性骨質疏松產生影響。
從本實驗結果來看,中西醫聯合治療比單純的西醫治療效果更好,其可能的原因有:①中藥中的某些成分對成骨細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促進作用,對破骨細胞增殖分化具有直接抑制作用。②中藥強調治本和平衡,其治療理念不僅從病情的本身出發,而且也兼顧全身的調養。在多種藥物成分的共同作用下,不僅病情本身得到改善,而體質的加強和免疫力的提高,也反過來促進了病情的改善③中藥成分全面,藥效持久溫和,機體能更好的吸收④藥方中中藥成分含有某種或某些對治療有幫助的元素或活性物質。其中某些具體機理還不十分清楚,有待進一步完善,但從臨床效果來看,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引入中藥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更有優勢,是一種值得在臨床上推廣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張純.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32例[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12(23):23-27.
[2] 李子成.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4 9例[J]. 實用醫技雜志,2005,9(9):26.
[3] 黃明煒. 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觀察[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志,2008,6(3):21.
(收稿日期:200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