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作文教學;作文批改;批改訓練;
批改態度;點評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1(B)—0025—01
新課程標準強調,中學作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意學生修改作文的情況,而且要關注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近年來,筆者有意探尋作文教學中教與學的關系,打破了以往的作文教學模式,也拋開了學校的評價機制,嘗試了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方法。
首先,針對教材中出現的各種文體,盡可能地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訓練,進而達到熟悉掌握各種文體的目的。筆者還根據近年來話題作文出現頻率高的特點,鼓勵學生創新,讓學生在同一個話題下陳述各自從不同角度、不同立場思考而得的觀點,或聯想到自己的經歷、體驗,進行寫作。因為這種作文形式的特點是內容廣泛,形式自由,帶有學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學生擁有了一個廣闊的寫作空間,他們就有物可寫,有情可抒了。
其次,在學生作文完成后,要注重學生自己的批改。這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批改形式。為了使學生在批改時有“法”可依,需采取靈活的批改形式:有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批改;有時讓兩人一組(即同桌)進行批改;還有的時候讓四人一組(前后四人),進行互批互改……甚至教師可在學生作文中挑選一兩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印發給全班,由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批閱。這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激發了學生的批改興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然,不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批閱,教師的指導是不可缺少的,并應將之置于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能力和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上。
2.批改過程。學生把作文拿到手之前,教師應先提出批改要求:默讀一遍文章,把你認為關鍵的字、詞用“。”、錯字用“×”、別字用“—”標記出來;再讀文章,把佳句、總括句(中心句)用“_____” 劃出,找出病句,用增補號、刪除號、調位號、 換用號修改文章;用波浪線標出重要段落、發表感想的地方、引起注意的地方,用“?”劃出有問題的地方;第三遍讀文章,對文章的結構進行適當修改,修改應注意看全篇的層次安排是否合理,段與段的銜接是否緊密,開頭和結尾有沒有照應,文章的詳略處理夠不夠恰當,中心思想是否明確表達;進行眉批、總評,在總評中應針對文章的某一方面,也可以從多方面寫出自己的觀點,比如“你認為還可以怎樣寫比較好”等問題。批改一開始時,教師就要特別強調這一點,并把批改過程中發現寫得好的評語進行當堂表揚,這樣就達到了既表揚、鼓勵,又提示其他學生應怎樣修改作文的目標。
3.注重長期訓練,端正學生的批改態度。對學生進行作文批改訓練是一項長期而又復雜、細致的工作,切忌一蹴而就。教師應有計劃、有目標地進行指導。除此以外,關鍵還要端正學生的批改態度,要引起學生的重視,也就是對批改作文要有濃厚的興趣。這有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批改文章,也有利于提高寫作水平。
4.學生完成批改,教師進行點評。教師要從寫作和批改兩個方面著手對寫得好的文章和評語進行表揚、鼓勵,并希望其他學生能夠仿效學習,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勞動成果可以使別人得到認可,可以作為別人學習的榜樣。這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對待作文批改,有利于調動學生批改文章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有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評語了解學生的作文情況,以便在以后的教學中解決學生在作文中出現的問題。
當然,這種教學模式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完全不批改學生的作文了。教師恰到好處地批改學生作文不僅有必要且是必須的。至于怎樣才算“恰到好處”,關鍵是要看教師的批改是否對提升學生的作文素養有幫助,批改是否強化了學生的作文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