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實驗教學;素質教育;演示實驗;參與意識;
管理
〔中圖分類號〕 G632.0〔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1(B)—0021—01
素質教育以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為根本目的,教師該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具體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結合實驗教學談談個人的一些體會與見解。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將要承擔起中國現代化建設重任的青少年學生,除了要具備良好的品德修養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必須掌握熟練的實驗技能。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和管理諸環節中,存在著以應試為最終目標的短期功利性行為:一些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盲目地設置題海,認為實驗可有可無,致使理論課擠占了實驗課的時間。因此,要搞好實驗教學,教師就必須從“應試”教育的思想中徹底轉變,真正認識到實驗教學對培養人才的重要意義。
二、注重探索,發掘潛力
1.要注意合理組織演示實驗。演示實驗既要注重“激趣”,又要能讓學生自然“生疑”;演示過程要注重啟發,啟發的關鍵是教師要巧設導語,引而不發,暴露關鍵,讓學生思維升華;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把握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明確過程發生變化的條件;同時,演示實驗中教師要善于將講、做、寫、畫有機地結合: “講”要講清,不能講穿;“做”要使學生可見又可信;“寫”和“畫”要精煉美觀。另外,往往有些演示實驗有必要通過配置電教媒體來模擬或放大現象,以彌補演示之不足。但要注意的是,演示實驗同電教媒體優化組合雖然相得益彰、優勢互補,但教師不能輕易地用電教媒體替代演示實驗,因為演示實驗在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功效。
2.讓學生邊學邊實驗,強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教師以積極的熱情,適度地將一些教材中編排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結合起來,讓學生邊學邊實驗,這不僅為學生創造了更多動手、動腦、用眼、用口的機會,激發了他們探索求知的欲望,而且強化了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有利于改變以往“教師講、學生聽”或“演示加講授”的教學局面,從而推動科學常識課的教學改革邁向新境界。
3.重視對學生分組實驗的指導,保證實驗教學的質量。教師應在認識實驗教學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意義和作用的基礎上,注意指導學生做到:⑴明確觀察目的、觀察對象,做好準備,全面、仔細、準確地進行觀察;⑵明確實驗目的、弄懂相關實驗原理、弄清儀器作用及構造,正確組裝和使用儀器,規范操作、準確記錄;⑶積極思考、對比分析、實事求是地看待實驗結果;⑷認真完成實驗報告。
4.強化科技活動作用,促進學生知識、技能、智能同步發展。科技活動可采取輔導或舉辦技術講座的形式,也可以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或參觀、操作實踐等;活動內容可包括實驗創新、生物觀察與標本制作等。利用這些有益的科技活動,引導學生搞小實驗、小發明、小制作,這既是課堂教學的必要補充,又是實驗教學的必要補充,從而能夠將科學常識課的教學活動延伸到學生生活實際中去。與此同時,學生的探索精神、觀察與實驗的興趣和能力也能夠得到同步發展。
三、強化管理,狠抓落實
1.健全制度,加強管理。實驗室建設、裝備達標的條件具備后,教師首先要抓管理,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實驗教學工作程序、工作目標,理順實驗室的各種工作關系;制定“實驗教學進度表”、“儀器使用次數卡”、“實驗通知單”與“學生實驗技能考核成績單”等表單及相應的實施辦法,并逐步實行實驗目標上墻制度,把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確定的演示、分組實驗等按學科分年級列表登記,及時反映出實驗開設情況,以便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管理。
2.加強培訓,提高專業隊伍素質。通過“崗位練兵”,自學成才,培養適應于形勢發展的實驗管理人員,提高其管理及業務水平,促進實驗教學工作的落實。
3.創造條件,搞好配套建設。努力爭取上下齊關心,完成儀器、藥品的補充與配備工作,并注意發揮師生的創造性,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自己動手制作教具、學具,創造條件開設實驗課。
4.落實實驗技能考核制度,促進教學改革。逐步推行實驗學科中實驗教學效果考查考核制度;組織落實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操作技能、儀器使用、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實踐考查,避免學生出現實踐能力低下的不良后果;促使科學常識課教學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服務,進而帶動其他學科教學改革,以掀起新的教研教改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