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參與式教學;課前參與;課后參與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1(B)—0026—01
參與式教學中的參與并不是始于課堂,終于課堂,完整的參與式教學應包括:課前準備參與、課堂主動參與和課后的實踐參與。課堂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已被廣大教師所關注和實踐,筆者現就課前準備參與和課后實踐參與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一、課前參與是參與式教學的關鍵和基礎
課前參與是教學活動的起始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課前參與包括教師的課前參與和學生的課前參與。
(一)教師的課前參與
教師的課前參與即備課,那么,教師如何做好課前參與呢?
1.專家指導
教師如果對突破課本重、難點的方法存在著一定的困惑,可以通過觀看參與式教學光盤和上網聽取專家的豐富經驗來打開思路,完成教學設計。
2.資料收集
現在各種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以及板書設計集大多是由教學經驗比較豐富的專家和教師編寫的,它們對教材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不同的層次進行了比較深入透徹的分析、綜合和概括,提出了多方面合理的教學建議,設計了科學的教學思路,這些現成的教學經驗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對教師的備課有指導作用。
3.同伴互助
備好一堂課,憑借個人的思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以集體備課、小型論壇等形式讓同伴挑毛病、提意見、擺看法,使自己的備課水平在不斷的調整中逐步提高。
(二)學生的課前參與
教師備好了課,還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配合,這就需要學生的課前參與。學生的課前參與即預習,一是對教材的預習,二是對課外資料的收集,三是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對此,教師應重視并加以指導學生,課前可設計一些預習題,引導學生復習舊知識、自學新知識、感悟生活。這樣把傳統的“補在后”改為“補在前”,可以使學生順利地進入課堂學習。學生課前參與可采用以下形式。
1.個體活動。例如,在學習兒童詩《我們的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看生字表識字、寫字,聯系上下文或利用詞典理解課文中的生詞,參照課后問題仔細讀課文,不懂的地方在課本上作標記,以待課堂上解決。像這樣比較簡單的預習任務均可安排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活動。如在教學“為你喜歡的游戲寫玩法說明和游戲規則”這一內容時,筆者布置學生在課間活動或課余時間自由組合玩自己喜歡的游戲,在玩的過程中明確這種游戲的玩法和規則,以及這種游戲的作用和意義等,讓學生以小組活動的形式參與預習。
3.全員活動。有的課文內容聯系的生活面較廣,對于這樣的教學內容,筆者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前的準備活動中。如教《共祝祖國好》,課前筆者讓學生收集有關贊頌祖國的優美語句和祖國風景名勝的圖片,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課后參與是對課堂知識的拓展、教學效果的升華
課后參與的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實踐、認識、提高的機會和條件,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那么,依據什么來設計課后的實踐活動呢?
一是抓住課后練習,開展綜合的實踐活動。例如,《晏子使楚》這篇課文中有“將課文內容編排成課本劇演一演”的練習題;“暢所欲言”中有“做一名小導游,向客人介紹自己家鄉的一種特產”的練習題。課后練習為學生開展課后實踐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二要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靈活開展綜合的實踐活動。例如,學習了課文《燕子媽媽笑了》這一課后,為了進一步鞏固課堂知識,讓學生掌握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品質,筆者布置學生回家觀察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和水果,仿照課文寫觀察日記。三是加強對教材的研究,開發教材中學生可以進行實踐活動的資源。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第二單元《春天的腳步》后,可組織學生進行一次春游,或辦一期以春天為主題的手抄報等。
總之,課前參與、課后參與和課堂參與密不可分,這三步是一個有機整體,個體間互相依存、互為補充,課前參與是搞好課堂參與的前提,課堂參與是對課前參與的檢查和展示,課后實踐是對課堂參與的補充和延伸,是教學效果的升華。因此,穩步、扎實、有效地走好這三步,才能讓參與式教學更好地為語文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