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優越性
〔中圖分類號〕 G623.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1(B)—0019—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也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面筆者就談一談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優越性。
一、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而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正可滿足這一需要。多媒體計算機以其鮮明的色彩、清晰的圖像、較強的動態感、較大的信息量等特有的感染力,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學時,它能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是其他教學手段所無法達到的。例如,在教學“有趣的搭配”一課時,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一個大型的游樂場,然后向學生提問: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和尚約好了一起去玩,他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點。衣柜里的衣服可以怎樣搭配?誰來幫幫他?從學生喜愛的動畫片引入他們要學習的搭配問題,再配以優美的畫面和幽默的畫外音,這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不僅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輕松地完成了新課內容。
二、突出重點,解決難點
數學知識是比較抽象的,這給小學生的理解、掌握帶來一定困難。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在于能提供直觀形象和生動逼真的動態圖像,形成聲、圖、文并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將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顯示出來,且有著較強的刺激作用,可以促使學生在教師講得少、學生思考多的教學過程中,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教學“認識時間”一課時,我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圖像的閃爍和聲音效果清楚地了解到12個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大格,每個大格又被分成5個小格。然后在學生建立“分”的概念時,我又讓他們在優美的音樂聲中,看著用動畫演示的一分鐘示意圖,去感受一分鐘時間的長短,使學生對一分鐘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原本非常抽象的概念就這樣被具體化、生動化了,它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較好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人的創造性思維是后天培養與訓練的結果。只有通過后天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培養,才能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以迅速發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抓住教材中所蘊涵的創造性因素,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化靜為動,動靜結合,讓學生在快慢適宜、因人施教的過程中從不同途徑、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主動探索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可以使其得到更完善的思維訓練,更深刻地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
例如,“圓的面積”是一個相當復雜的問題,利用傳統教具很難講清楚,并且耗時較長,但若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便可以很方便地把圓等分成4份、8份、16份……并進行多次演變。這樣一來,一個復雜的問題便在有限的時空內通過直觀的演示被簡單解決了,不僅輕松地得到了圓面積公式,還向學生滲透了極限思想,同時又發展了他們的空間觀念。這一動態直觀的轉化過程化抽象為具體,有效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使學生的思維導向由模糊變得清晰。再如,對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我借助多媒體生動地展示了平行四邊形割補成長方形的動態過程,通過“割開?邛平移?邛補好”的過程,使學生清楚地掌握割補的操作程序,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相等即面積相等”的概念,讓學生初步建立了“等積”的思想,從而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實踐表明,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一種高效率的現代化教學手段,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多種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愉悅中主動探索,在過程中發展思維、獲取知識。毫無疑問,它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