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生性貪財吝嗇,愛錢如命,他的名字,也成了守財奴的代稱。漫長的中國歷史上,這種人并不鮮見。當年他們身邊的“歐也妮”們,還不定怎么受折磨呢。
三國時期,曹洪曾數次舍命相救堂兄曹操的性命,為曹魏政權統一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然而對于錢財,曹洪卻是異常吝嗇刻薄,絲毫沒有慷慨激昂的豪氣?!段郝浴分杏涊d,曹洪斂財有術,是曹操手下的第一巨富。魏文帝曹丕還在做太子的時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絹。曹洪覺得肉痛,百般托詞不愿意借,結果惹惱了曹丕。一直懷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個借口便把這位堂叔投到獄中,準備處死他。后來幸得卞太后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
《朝野僉載》載,唐代時,荊州長史夏侯處信素以吝嗇聞名,凡是認識他的人都看不起他。一次有客來訪,夏侯處信吩咐仆人準備飯食,仆人湊到他耳邊悄聲問道:“要和多少面?”夏侯處信答道:“兩個人,兩升面就可以了。”過了一會,客人有事告辭,夏侯處信趕緊喊仆人停止和面,可是面已經和好了。夏侯處信很生氣,指著仆人大罵,然后想了許久,吩咐道:“把和好的面全部烤成餅,作為工作餐?!绷硗?,夏侯處信還用小瓶子裝了一升醋給自己吃,連家人都不許沾一滴。有天仆人告訴他,醋已經吃完了。夏侯處信便讓仆人取來瓶子,倒了許久,把瓶內殘余的幾滴醋都舔得干干凈凈,才讓仆人再買。
說到惜錢如命,密州刺史鄭仁凱更勝一籌。他家中有個小廝,央求他給買一雙鞋。鄭仁凱說:“這事好辦,我為你找一雙鞋來?!辈灰粫T夫穿著鞋進來,鄭仁凱故意支使門夫爬到樹上掏鳥窩。門夫脫了鞋爬上樹,鄭仁凱就讓小廝偷偷地把門夫的鞋穿走。等到門夫下樹,遍尋鞋子無著,只得打著赤腳走了。鄭仁凱為此非常得意。
五代詞人韋莊,作詞多寫春愁閨怨,以辭藻艷麗、香濃溫軟著稱。而他的吝嗇,也與他的詞一樣著名。韋莊每次做飯,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飯燒的柴,也要事先稱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會知曉。韋莊有個兒子,八歲時夭折了,入葬時,妻子想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卻被韋莊剝了下來,只是以孩子原來睡的舊草席包裹著埋了。而且掩埋之后,韋莊還把草席帶了回來。每次睹物思人,夫妻倆就會悲傷地哭泣。只是這種情感,因為韋莊的慳吝多少有些怪異。
清代康熙的時候,江寧巡撫湯斌被尊為“理學名臣”,一生以清苦的生活砥礪節操。某天,他查看家中賬本,發現上面列了一只雞蛋,頓時大怒:“我來到蘇州還從來沒有吃過雞蛋,到底是誰買的?”下人答說是公子。他便把兒子招來,罰跪在庭下,數落道:“你以為蘇州的雞蛋與河南的是一樣的價錢?你想吃雞蛋,就回河南老家去,哪有不嚼菜根而能做百事的人……”
蘇州物價比河南略高,也許是事實,但兩地的雞蛋價格,也絕不會差到哪去。湯斌為了名聲,死抱一字一義的說教,甚至不惜犧牲子女的正常生活,已近喪失了人的基本情感。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而不顧一切的做法,與葛朗臺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