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信息技術;整合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1(B)—0044—01
一、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教學《迷人的張家界》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們觀看一段有關張家界風光的錄像?!澳銖匿浵裰锌吹搅四男┟谰澳?”隨著我的提問,學生的眼里閃爍出興奮的光芒,紛紛舉手回答?!拔铱吹搅嗣利惖纳止珗@。”“我看到了雄偉的……”“我看到了造型奇特的……”錄像仿佛把學生帶到了迷人的張家界。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為后面的課文學習打下了基礎。
二、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促使學生自主閱讀
運用網絡媒體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廣讀、多讀才能有所悟,廣讀、多讀必須要有大量的閱讀材料,而網絡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材料。如,教學完《宇宙生命之謎》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自己在網上搜索《索溪峪的“野”》《猴王出世》,并進行閱讀。
三、運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像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從而調動起學生的多種感官,進一步激發其寫作的興趣。
2.運用多媒體,優化作文教學
(1)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有序是觀察最基本的品質,只有觀察有順序,作文時才能言之有序。大部分學生在觀察時往往不注意先看什么,后看什么,進而導致作文時“言之無序”??梢?,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至關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如,教學《南京長江大橋》時,先在銀幕上顯示出長江大橋的全貌圖,并用錄音帶播放課文內容,讓學生能看清波濤滾滾的江水,橋有九個橋墩,橋身分上、下兩層,上層公路橋上有行人和車輛,下層一列火車呼嘯而過。接著,誘導學生看大橋上的工農兵塑像,橋頭堡頂端的紅旗、玉蘭花燈柱等。由于可見性大,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把觀察對象從復雜的背景中分離出來,從而了解了課文的重點、難點。
(2)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小學生天真爛漫,想象力豐富,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學生就能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而提高想象能力。如,教學《船過三峽》時,先播放長江三峽的圖片。同時,讓學生輕聲跟讀課文,將他們帶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眺望兩岸,萬里懸崖像刀砍劍劈,筆直陡峭之感油然而生;遙望江面,江水如萬馬奔騰,驚心動魄。學生陶醉于三峽的奇山險水之中,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好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這樣教學,不僅可以喚起學生的形象思維,使之與作者產生共鳴,還可以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3)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交流的工具。口頭語言是書面語言的基礎,是思維活動后的具體表現形式,學生只有說得“清”才能寫得“通”,可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而合理運用多媒體,根據教材內容巧妙地創設情境,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把本節課的內容編成童話故事,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給學生看,之后讓學生對故事進行敘述,并思考該故事告訴大家什么道理。實踐證明,這樣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