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治課教學是學校堅持政治方針,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標志。但是,當前政治教學面臨窘境,學生抱怨教學陷于說教,內容枯燥與現實脫節;教師埋怨學生全無學習興趣,教與學難以融洽。而需要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探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激發其興趣點,采用與學生心理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教育人。
[關鍵詞]政治教學;心理健康
健康不僅是指身體的健康,而且還包括心理健康。新課標下的學校政治教育是由強調傳統的政治教學管轉化為身心協調發展的多為健康觀。然而由于生活、學習、工作節奏的加快,認得心理壓力過大等問題日趨突出,人類社會已從“傳染病時代”、“軀體疾病時代”進入“精神疾病時代”。因此,引導和幫助高校學生克服各種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礙,維護他們的心理健康是政治課教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一、當前高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現狀分析
(一)學習類
(1)學習心理壓力過大。在各方面的期待與壓力之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壓力普遍較大,會造成食欲不振、失眠、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嚴重的導致精神萎靡不振,神經衰弱。
(2)考試焦慮。大部分學生都有考試焦慮情緒,只不過是嚴重程度不同,提及考試就特別厭煩,在考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甚至產生恐懼心理、逃避心理,最后造成怕學、厭學甚至逃學行為。
(3)厭學。這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愿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二)情緒類
(1)抑郁癥。抑郁癥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病癥,并非只出現在高專學生中。學生中的抑郁癥主要表現有:1.情緒低沉。過度苦悶,感到前途渺茫;面對達到的目標、實現的理想,并無喜悅之情,反而感到憂傷和痛苦。2.不良暗示。專往負面去猜測,經常責怪嘲笑自己,特別容易哭泣,無精打采。3.要換環境。在重重壓力洗啊,經常心煩意亂,郁郁寡歡,不能安心學習,迫切需求調換班級、學校,總認為環境不盡人意,反復要求改變。4.重癥患者甚至會產生輕生念頭。
(2)情緒不穩定。對同學忽冷忽熱,對家長時親時疏,學習情緒忽高忽低,心情時好時壞,這主要是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造成的。
(3)強迫癥。一般表現為頭腦中反復出現一些相同的念頭,產生重復性的動作,如:反復檢查書包、作業10多遍,生怕出錯;出現輕微的強迫癥狀,這對正常的生活影響不大,但嚴重的會產生心理痛苦,造成思想苦悶,情緒憂郁。
(三)人際關系類
(1)人際關系敏感。對同學關系處理不好,過分緊張敏感,總覺得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從而產生猜忌心理,影響同學正常交往。
(2)偏執。過分固執,聽不進不同的意見、觀點,從而對同學疏遠。
(3)適應不良。看不慣當前的社會現狀,不適應現有的學校生活和班集體,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教育方法,不喜歡產假集體活動,從而閉塞自我,產生孤獨感。
(四)個性理特征類
由于受多種環境和外驅力的影響,個性心理特征出現多樣化,這些個性上的差異為我們教學提供了發揮的機會。另一方面也應看到,由于受不良風氣的影響,有的學生個性發展出現不良趨勢,在學習上表現出挫折應力低,沒有敢于克服困難的勇氣;在生活上形成自私、任性、不尊重師長、不愛惜東西等。教學過程中,應分析學生個性,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二、練習目標分層,讓學生在體驗成功中釋放壓力
練習目標是指具體一節課的學習目標,在總目標不變的前提下,要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水平差異,實施分層教學。一般來講,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圍繞知識、技能、情感三個維度進行的,但不考慮學生的具體差異,所有學生都要達到同一個目標,顯然是不合理的,肯定會有部分學生達不到目標,他們也就無法從活動中體驗到成功。因此,課堂教學中實施練習目標的分層,能讓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從中體驗成功與快樂,在充滿激情的活動中釋放壓力。目標分層的方法很多,但總的講有二種形式:一是設定不同梯度的練習內容,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二是事先根據學生的水平,將學生按水平分組,各組完成相應的目標要求。
三、教法創新和內容開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師教學方法的變換,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課前讓學生自主復習,由學生自己教自己。在內容選擇上,盡可能擴大選取范圍。還可以通過變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可以調動學生的“興奮灶”,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專注,更容易忘記心中的不愉快,促進了學生間的交流,從而使學生的一些不良品質在活動中得到矯正。
四、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讓學生身心得到有力的發展
大部分人的世界觀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相符,這就是主流。有一部分人對人生的意義仍處在探索中,也有一部分人受不良風氣的影響,在看待周圍世界時出現了不正確的觀點。而政治教學有一個任務,那就是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由于高校學生世界觀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為我們完成任務提供了便利,教師應對他們施加壓力影響,使之向著正確的方向逐步成熟。如教育學生多參加有意義的活動,參加義務勞動,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做貢獻的樂趣;課堂上進行正面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教育,開展討論和演講學習先輩們“為人類工作”的人生目的;對不正確的世界觀與正確的進行比較、辯駁。讓學生在這種正面的課堂上受到熏染,使之在人生道路上有一顆赤誠的心,有一雙明亮的眼睛。
五、評價多元化,讓學生在認可中全面成長
傳統的評價只有終結性評價,評價者都是教師。所以原有評價方式的單一性造成了部分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隨著新課程的實施,現有的評價方式、評價主體也發生了變化,如在評價中增加學生自我評價、學習間相互評價、這樣更能體現評價的多樣性。同時,教師在開展學習評價的時候,還應當注意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相結合、絕對評價和相對評價相結合。這樣在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和反饋功能方面。
總之,心理健康是高校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保證,政治教學教法的有利創新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在政治教學中應努力尋找教學契機,創造教學環境,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人格的人。
作者簡介:楊薇,貴州畢節職業技術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