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明確學習內容,在表達時盡量少用漢語思維,努力用英語思維,逐步克服漢式英語,可以用詞語搭配作為初級英語學習者表達教學的起點。用詞語搭配作為高中書面表達的起點,是語言與言語的觀點在語言學習初級階段的具體體現。
[關鍵詞]語言;言語;語言學習;詞語搭配
一、語言與言語
“現代語言學確立了一個發端于索緒爾的重要的觀點,那就是:作為結構系統的語言和作為該系統在實際使用中的言語是有區別的。這個觀點對于語言教學也是有很大作用的”(Stern, 1983:127) 。一談到言語,也即語言的實際運用。我們馬上想到“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特別是研究在不同的語言交際環境下如何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何自然,1996:3)以及J. L. Austin, J.R.Searle, H. P. Grice等的“合作原則”“禮貌原則”等。這些理論和觀點對于外語己達一定水平或本族語使用者有極大的幫助,因為對于高級外語學習者或本族語使用者“很少意識到實際語言的用法,他們更多的是意識到想法,而不是語言的事實”(Sinclair, 1995:39)。
然而,對于語言的初級階段,要理解、貫徹和落實語言與言語的觀點可能在某些方面與這有些差異,這是因為初級學習者所面臨的學習任務的性質所決定的。初級外語學習者一方面固然要學習語音、詞匯,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習得目的語的基本的語法系統。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如何將抽象的語法系統實現在具體的言語中,必須看語言實現為言語的表現
二、言語中不變的部分
人們使用語言是有很大的約定性。一方面“(語言)符號總是社會的產物,它要經過人們的約定,賦以一定的價值,才能起交際工具的作用”(葉蜚聲徐通鏘,1984:31)。這是人們在語言意義上的約定。
還有一些意義是“語言中有許多松散的組合,其意義可以超越各部分顯而易見的意義,語言學家把這些組合稱之為‘搭配”,(Bolinger, 1993:148) 。另一方面,語言使用還要按“約定俗成”的用法來用,新奇獨創的用法在語言共時的層面只是少數,對于絕大部分詞“我們傾向于認為,該詞經常作為一個自由組合單位來使用,不過,某種神秘的過程使它跟一組特定的詞連用。其實,該詞從未擺脫過這些詞。我們是完全依照我們聽到的用法來使用這個詞的”(Bolinger, 1993:151)。也就是說,我們說話寫文章,并不是一個詞一個詞孤立地用,而是一組一組的使用。因此,言語中存在著大于詞而小于句子且不變的部分。
總之,在語言實現為言語的過程中,語言使用者總能“找到大量的半成品,即使是有時這些半成品看起來似乎可以分析為更小的組成部分”( Sinclair,1995:110)。很多語言學家都把短語搭配看作靜態的語言材料單位,屬于詞匯的一部分。這是有根據的,也是很有啟發意義的。既然單詞可以記憶積累,詞語搭配也同樣可以積累,而且,一旦積累了大量這樣的材料,必定可以在表達使用時帶來極大的便利。
綜上所述,詞語搭配事實上是溝通語言材料和言語的中間橋梁,這一點,對于基礎英語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三、詞語搭配
一般說來,詞語搭配或習慣用語是成語性程度比較高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就是老師和學生們經常想到的成語,這些短語搭配的整個意義不能從各個組成部分直接得來。這是因為它們包含一些諸如will, take, get, there等這類詞。這類詞本身并沒有多少詞匯意義”(Coady and Huckin, 1997:258)。如在下面句子中的'll:
I' ll give you a ring。
I'll be in touch。
I'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I can。
本文所用的詞語搭配是指在使用中經常同時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所構成的模式,它所表達的意義不是各組成部分的加和。本文中將交替使用短語、搭配、短語搭配等都是這個意義。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說的詞語搭配包括諸如:
a white elephant, to give a hand(成語或固定短語);
to want to do, someone thinks that…It is…to do…(模式或句型,涉及及物性等);
on the radio, on TV , 400 meters down the street(短語,涉及語序等);
strong possibility, awfully sorry(慣常意義的搭配):
first…second…third…(語篇銜接)等等。
也就是說,詞語搭配的范圍很大,是有層次的。
外語學習是一項復雜的學習活動。學習的對象是一套符號系統。不僅僅是符號本身(語音的物質形式),還有符號所表達的意義,更有符號與符號之間的關系,最后是,能夠用這套符號替換本已習慣的同樣抽象的母語符號系統。難度是比較大的。而這其中“發音可以在幾個小時之內學會(至少達到可懂程度),單詞則可死記硬背;但要掌握搭配的種種秘訣,得花若干年時間”(Bolinger, 1993:205)。這些搭配的秘訣其實就是語法意義,而“語法意義很抽象,用概念來表達比較困難,往往只好用搭配關系和使用范圍來表示”(胡明揚,1982:123)。所以搭配在語言學習中是溝通具體與抽象的橋梁,有著不可低估的價值。
作者簡介:楊新菊,遂平縣第二高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