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中有著豐富的美育內容。對學生進行美育時,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并且有著特殊的地位。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的自身特點
語文課中有著豐富的美育內容.對學生進行美育時,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并且有著特殊的地位。長期以來,人們只看重語文課在文化學習中的基礎地位,對語文課中的美育卻相當忽略,往往把美育當作實現德育、智育的一種手段,而很少注意美育的獨立價值。這個地位是由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的自身特點決定的。其特點是:
第一,基礎性
語文教學是文化學習的基礎,也是進行美育的基礎。它的基礎性既與文化性相關,也與工具性相關。在語文教學中,一度強調字、詞、句教學,一度又糾正強調字、詞、句的偏向。其實,語文教學是無法離開字、詞、句的。葉圣陶先生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語文課通過對各類文章的講述,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浯言,更重要的還在于要獲得各種文化信息和美的信息,并進而用以表達思想,交流感情,從而成為欣賞美、創造美的必要手段。對語言的感受是審美能力的標志之一,對語言的創造|生運用又是創造美的能力的標志之一。在定意義上說,語文是打開美的大門的第一把鑰匙。
第二,綜合性
文字的符號性及其廣泛的描述功能,使得語文課中的美學內容具有高度的綜合性。語文課中美育的綜合性,集中表現在課文的選樣上。以現行中學語文課本為例.課本內容涉及美的各個領域:有寫自然美的,《登泰山記》、《長江三峽》等;有寫社會美的,《同志的信任》、《火刑》等;屬于藝術美的音樂,繪畫、雕刻、文學等無不涉及。課文內容還涉及美感的各種形態:大自然祟高雄偉的奇觀,如蔣家溝泥石流,如“響雷般怒吼”的海潮;大自然優美寧靜的景物。還有布魯諾、祥林嫂式的悲劇,有冒充內行的南郭先生和穿著華麗的“新裝”舉行游行大典的皇帝的喜劇……可以說’語文課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無比豐富的美的世界的大門,展現了一個絢麗多彩的世界,使人受到了多方面的美的陶冶。
第三,實踐性
語文課不是純粹的實踐課,但它有明顯的實踐性。這個實踐性由對象與主體共同決定。從對象角度看,任何一篇課文都是一個美的對象,都是作者自覺從事實踐創造的產物。從主體方面講,對課文的了解和閱讀是一次美的欣賞實踐,由教師引導學生去實踐,并在欣賞的基礎上進一步從事美的創造,作文就是美的創造的實踐方式之一。
第四,理論性
美育的目的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與創造美的能力,而且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區分出真正的美和丑。語文課中的美學內容恰好以深刻的理性色彩區別于音樂和美術,有利于培養正確的審美觀。
語文課文的編選不是隨意的安排,面是總結了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按照教育、教學的目的、原則、規律,體現了德智體美之間的聯系的。因此,今后隨著形勢的變化,課文的篇目也會不斷地發生變化。但有關的美學內容,必具的美育目的,將永不可缺。假如說,過去在編選原則上對美學美育還有所忽視或缺乏理論自覺的話,那么新編語文課本增加的《談<永滸>的人物和結構》、《談朱自清的散文》、《一幅恬淡明麗的春之圖——讀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文學評論兩篇》等篇,就意味著在這方面已有了某些加強,面且今后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高中階段讓學生適當多接觸一點美學理論,在美學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在人們對美的追求越來越高的今天,不及是應當的,而且是必須的。
參考文獻:
《語文美育研究》:王欽韶主編,1991年5月,河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謝志剛(1976-),男,河南省商丘人,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路河中心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