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語閱讀課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閱讀過程中圖式的導入,學習者能成為學習的主體,有意識地對語言的形式和功能以及語言表達意義的手段作出反應,從而大幅度提高閱讀水平。作為教師應正確把握閱讀課教學的基本特點,在注意語言內(nèi)在結構特點的同時強調(diào)語言的功能和社會文化知識的學習,以及對整體語義的把握。
[關鍵詞]日語閱讀;圖式理論;句法策略;語義策略
能力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外語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本文試圖用認知語言學中相關理論對閱讀實踐進行嘗試性的指導,力求在教學實踐中突破逐字逐句逐段進行機械式講解的傳統(tǒng)閱讀課教學模式。
一、圖式理論
理論由康德等學者提出,其主要觀點是:人們在理解、吸收、輸入信息時,需要將輸入信息和已知信息聯(lián)系起來,閱讀是個“讀者與讀物”、“文字輸入信息與讀者圖式”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既是讀者處理原文的過程,又是讀者不斷校正的過程。在這種雙向交流、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讀者根據(jù)已有的相關背景知識,對文意進行推測和假設,進而不斷證實和修正先前的猜想,最終達到理解所讀材料的目的。
可以從閱讀的句法策略和語義策略這兩個方面將圖式理論導入進日語閱讀課的教學實踐中。
二、閱讀的句法策略
語言圖式是指讀者對閱讀材料語言的掌握晨讀,是讀者先前的語言知識,即對語音、詞匯、語法及該語言特點的掌握程度,這是閱讀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在外語閱讀中,長句的解讀往往成為阻礙學生把握全文大意的瓶頸,長句的理解是學生們薄弱的環(huán)節(jié),那么我們就有必要讓學生了解日語的語言特點,尤其是句子結構特點,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圖式。
學生日語閱讀速度和質量難以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日語的語言表達習慣與漢語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學生難以習慣,遇到長句表達容易出現(xiàn)回讀的現(xiàn)象,大大降低了閱讀速度。比如,
(1)日語謂語放在末尾,包括否定、過去等都在句尾表達,即句末決定語義。所以我們必須養(yǎng)成首先快速掃視句尾的閱讀習慣,確定后再把我全句的主要含義。例如,雙重否定句、多重否定句、達反問語氣的句子,必須對句末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及語氣進行分析,才能正確地解讀這些較難的句子。
(2)有些修飾句非常長,句子結構呈現(xiàn)出一種“頭大尾小”的特點,與漢語句特點正好相反。根據(jù)這一特點,中心詞往往出現(xiàn)在一個句節(jié)的末尾部分而非句首。所以我們在閱讀中如能迅速找到中心詞,勾勒出中心詞與其后謂語所表達的意思,然后再解讀中心詞的修飾成分,閱讀速度和效率自然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例如,“際間の交渉や製品のマニュアルでは、誤解を招かない厳密な言葉づかいが要求される”中言葉づかい是中心詞,其前面詞句均為修飾部分。
(3)閱讀長句難句時要學會暫時剔除句子附加成分 ,抽取句子的主干,迅速理清句子結構。例如,前述したとおり消費者が物を買う目的はその物の彼にとっての効用以外にはない。だから、當然、彼が支払う稅金はその物の効用に対してでなければならない。該句的主干意思即為購物目的在于功用。
(4)語序的相對靈活性是日語句子結構的另一大特色。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需要,我們可以適當?shù)卣{(diào)整句節(jié)的順序,將意思上關聯(lián)更緊密的句節(jié)調(diào)整到一起,以便更順暢地理解句子意思。例如,一度これが自分の行く道だと見定めをつけたら、それを改めることも変えることもできないのが半蔵だ。此句的順序可調(diào)整為半蔵がそれを改めることも変えることもできない。これが自分の行く道だと見定めをつけたら。
(5)日語句型多而且繁雜,難以記憶和掌握。所以,我們要在腦子里非常清楚每一個助詞的功能,理清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正確分析句中是否有固定詞組或固定搭配,從而得以大大提高閱讀速度。
不僅僅是在長句理解的指導上需要構建圖式,對語篇進行加工,在閱讀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這樣。在閱讀課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語言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建立語言圖式,并且貫徹為交際而傳授語言知識的原則,不斷擴充豐富學生的語音、詞匯、語法、短語、句子結構、段落和篇章結構等各方面的語言圖式,學生在今后的自主閱讀中才能自覺舉一反三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讀各類文章。
三、閱讀的語義策略
我們在理解文章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句法策略上,還必須激活大腦中的語義圖式,即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識及語義信息去對未讀的部分作預測、對語篇進行整體性的把握。
(1)語篇導入
閱讀前利用圖式“預熱”功能,其目的是降低閱讀中的難度,讓學生做好閱讀準備并熟悉閱讀的任務。
(2)閱讀中的預測
首先應當讓學生養(yǎng)成獲取大致意思的習慣,哪怕是只依靠幾個熟知的詞匯來判斷語篇的具體內(nèi)容。如利用文章的類型和體裁進行相關內(nèi)容預測。利用語篇要點排除混亂性細節(jié)的干擾等。
(3)圖式的豐富
文化背景知識對閱讀理解來說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民族的語言并不等于語音+詞匯+語法, 它還滲透著該民族的文化。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 要不斷豐富學生的內(nèi)容圖式, 即語篇信息、語境氛圍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識。在閱讀教學中多向學生介紹一些與新材料相關的背景知識, 幫助學生建立并擴充他們的內(nèi)容圖式, 培養(yǎng)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林挺. 應用圖式理論提高閱讀效果[J ] . 現(xiàn)代外語,1996 , (4) .
張必隱. 閱讀心理學[M] .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10.
陳巖. 日語句法與篇章法[M ].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北原保雄. 日本語の文法[M ]. 日本:中央公論社,1981
作者簡介:吳雙(1984-)女 江西南昌人,碩士,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日語語言學;
王路(1981-),女,江西南昌人,碩士,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文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