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新生入學后的適應性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對有心理疾病的新生。本文是在個案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了該生適應問題的主要表現及產生原因,聯系實際,提出了一些針對該生適應教育的輔導對策。
[關鍵詞]大學新生;神經官能癥;輔導對策
一、個案情況
學生甲,女,土家族,單親家庭。父親早逝,靠母親做農活拉扯大。該生學習很認真,對自己要求很高。高中神經崩的很緊,出現失眠,食欲不振。高二時因為一次考試失利,怕同學看不起,就不敢和別人交流,后來逐漸發展到不敢看別人。看醫生后,被確認為神經官能癥中的驚恐癥,服藥后漸穩定。
進入大學后,陌生的環境和新的同學關系,她的精神又緊張了起來。由于怕室友誤解,剛進寢室的時候,她就把自己的真實情況告訴了大家,可告訴完后又很后悔,怕室友看不起她,又怕室友告訴別的同學,為此她一直生活在矛盾之中。當她準備和新同學交往的時候,她覺得別人已經知道了她的病情,而且總覺得自己看人時的眼神很怪,怕別人看到她的怪眼神之后害怕,所以很苦惱,不敢交往。周末的時候怕出去,可呆在寢室里,又覺得好孤單,希望室友能留下來陪她。而且變得特別的敏感,經常在寢室嘆氣,有時候還會哭。開學一個多月,除本寢室的同學,班上的其他同學她一個都沒有說過話。
二、問題原因分析
神經官能癥又稱神經癥、精神癥,是一組非精神病功能性障礙。其共同特征是:是一組心因性障礙,人格因素、心理社會因素是致病主要因素,但非應激障礙,是一組機能障礙,障礙性質屬功能性非器質性;具有精神和軀體兩方面癥狀;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質基礎但非人格障礙;各亞型有其特征性的臨床相;神經癥是可逆的,外因壓力大時加重,反之癥狀減輕或消失;社會功能相對良好,自制力充分。神經官能癥包括神經衰弱、強迫癥、焦虛癥、恐怖癥、軀體形式障礙等等,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礙心理功能或社會功能,但沒有任何可證實的器質性病理基礎。[1]病程大多持續遷延或呈發作性。結合該女生的實際情況,原因分析如下:
(一)排除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失眠、食欲不振和頭痛原因。
(二)排除家族精神病史原因。
(三)對學習的錯誤認知 由于家庭條件艱苦,該女生僅靠單親的母親辛勤勞作而得以讀書,每當成績考的不好的時候,她就特別自責和內疚,覺得對不起母親,心里很痛苦。她錯誤的認識到:只有取得好成績,才對得起辛苦的母親,才是對母親最好的回報。可是她沒有意識到:母親送她來讀書,不是為了考試的名次,而是要她好好的掌握知識,把所學的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是為了女兒,不是為了母親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僅憑考試成績,并不能代表全部,一個人的能力是表現在很多方面的,如組織能力、交往能力等等。
(四)過于敏感 由于來自農村又是單親家庭,升入市里面的重點高中以后,與城里的孩子或是鎮上的孩子相比,感覺自己很土氣,除了知道學習之外,什么都不會。而且進入了強手如云的高中里,連自己唯一可以驕傲的成績也沒有明顯的優勢,感覺很自卑。而且從農村考進市重點的學生不多,她沒有幾個可以說話的朋友。半年才回家一次,心里很獨孤,因此對周邊的人和事很敏感。這種情緒一直延續到了進入大學。
(五)沒有及時的進行心理治療 在去看精神科的時候,醫生已經診斷出來了是神經官能癥,而且還說明了是驚恐癥,但是沒有推薦去看心理醫生,而只是一味的用藥來維持。
三、輔導對策
(一)為她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
由于該生現在主要在學校學習,接觸的人和事大多數都是局限于校園里的,所以這里講的環境主要指學校的環境。
1.高中校友勤走動,消除該生的陌生感剛進大學,各方面都不是很熟悉。像她這類對陌生人很敏感的學生來講,剛開始能和高中校友一起慢慢適應大學生活,那是最好不過的。和她的交談中得知,她還有一個高中同學在外國語學院。于是我找到她那同學,把該生現在的情況和她說了,因為她倆都知根知底。后來從該生的口里得知,雖然她們倆課業都很繁重,不過她們每個星期至少見一次面,互相聊聊最近這個星期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一起慢慢的適應大學新生活。
2.寢室里營造家的感覺寢室是她大學生活開始的地方,在這里,她最先見到了她的大學同學,并且與她們一起生活,一起學習。開學一個多月了,她和室友們都慢慢的相互有了了解。室友都覺得平時應該多關心她,照顧她,友好相處,讓她有家的感覺。周末出去玩的時候,也邀請她出去,盡量別讓她一人呆在寢室無所事事。
3.班級里營造友好信任的氛圍該生的病情還沒有嚴重到不能上課的地步,所以除了寢室之外,班集體也是她生活的重心。每次開主題班會的時候,我都會讓學生們自己發言,講述剛進校的這一個多月里讓他們自己感動的事情,讓他們認識到友好環境對一個剛進校的新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從而讓他們自己有營造友好環境的意識。對于該生的每一次主動發言或是主動參加活動,我都會及時的表揚,同學們也會用熱烈的掌聲給與她鼓勵。
(二)耐心開導,增加信任
高中的時候,主要是班主任在管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方面,突然進入大學,各科老師都是上完課就走人,不再像高中老師那樣管的那么細致。通過談話,了解到了她的現狀、困惑,并針對她的問題,及時的給與開導和幫助。而且通過談話,增加了該生對我的信任,這對于我工作的開展時十分有利的。
參考文獻:
[1]楊新宇、李齊全、胡鶴玖:大學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分析與教育措施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年第3期(總第63期)
[2]陳 麗 香:大學新生的適應性教育及其途徑探析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2009年7月
[3]http://baike.baidu.com/view/264299.htm?fr=ala0_1_1
作者簡介:廖金枝(1983-),女,華中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