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舞蹈是一種綜合藝術,他綜合了文學、戲劇、音樂、繪畫等諸多藝術要素。真、善、美的教育是舞蹈的基本功能。舞蹈教育不僅為學生身心全面成長發育提供了生動、廣泛的舞臺,而且還從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舞蹈;素質;美育
一、舞蹈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舞蹈是一門有關悠久歷史的藝術,它起源于勞動,又與文學、音樂、美術相伴而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產生的藝術形式之一。它以經過提煉、組織和美化了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人們的社會生活;以動作的姿態、音樂的節奏和人的臉部表情為基礎要素,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思想、信仰和審美要求,同時又培養了人們優美的舉止和正確的體態。素質教育是近幾年來倍受人們關注的熱門話題,它表達了一種嶄新的教育觀念,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素質教育”應體現在各學科教育中。與其它教育相比較,舞蹈教育得天獨厚,它是一門綜合藝術,具有推動少兒素質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勢,是孩子們喜愛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好手段。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中、小學開設舞蹈教育課程,必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舞蹈教育事業的興起和發展
我國的舞蹈教育事業始于建國初期,解放戰爭尚未結束,吳曉邦、胡果剛、查列等舞蹈家就在湖北武漢主持開辦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南軍區部隊藝術學院舞蹈系。1951年在中央戲劇學校院長歐陽予倩的領導下,吳曉邦主持開辦了舞蹈運動干部訓練班,朝鮮舞蹈家崔承喜主持開辦了舞蹈研究班,這些舉措為舞蹈藝術事業的開展培養了大量的舞蹈專業教師和舞蹈專業人才,極大地支持了蓬勃發展的中國舞蹈教育事業。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的舞蹈教育事業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才流失,后繼無人。1978年,國家教委和文化主管部門,決定將北京舞蹈學校改建為北京舞蹈學院,納入國家高等教育體制。同時,仍保留中等舞蹈專業,作為北京舞蹈學校的附屬中等舞蹈學校。從此,中國舞蹈教育事業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在新世紀邁進之際,中國舞蹈教育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好機遇。這個好機遇的一個重要標志是舞蹈人才市場的需求迅速擴大, “舞蹈”不再是藝術圣殿神秘面紗后的“雅韻”,它追隨者大眾的腳步去拓展世俗的空間。
三、舞蹈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舞蹈教育可以培養完美的人格
古希臘的柏拉圖把審美教育視為道德教育的一種特殊方式或補充手段,將審美教育從屬于道德教育。顯然,中、小學開設舞蹈課程,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舞蹈知識、原理的講解,能使學生對舞蹈藝術有更深一步的認識、理解,能逐步養成他們積極、樂觀的思想情緒,這無形中有助于共產主義理想的形成。而且由于我國舞蹈種類很多,這些豐富多彩的舞蹈種類,從某種角度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舞蹈教學中我們還可以采用集體舞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和團結友愛的精神,加強學生的紀律觀念;采用力量型舞蹈來培養學生的勇敢、豪邁和進取精神;采用抒情型的舞蹈來陶冶性情、培養優美的情操等,使得學生在獲得美的享受的同時增強對美的感受力。
(二)舞蹈可以健身,有助于學生身體的勻稱發展
沃爾特·特里(美國)通過自身的觀察和分析,從多方面探討了舞蹈藝術的社會功能,他強調舞蹈藝術對人的體力和情感,對人體的協調與健康都有著一定的作用。他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的運動;舞蹈練習、舞蹈節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由此可見,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我們組織學生經常參加生動、活潑的舞蹈教育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增長他們的體力,健全體操,促進學生骨骼、肌肉、呼吸、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生理機能發育,加快學生的新陳代謝,使他們的機體不斷地生長發育,同時陶冶學生的性情和品格。
(三)普及舞蹈隊基本知識,可以提高人們的藝術修養
當今社會人人都離不開藝術,舞蹈是一種藝術,要想具備較高的藝術修養就必須掌握藝術的 和基本原理,所以在中、小學中開展舞蹈教育,讓學生通過形象的學習,了解舞蹈的基本要素,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增強辨別美丑的能力,使其不斷地提高舞蹈的鑒賞力和審美能力,把欣賞中的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認識,更充分地發揮藝術的審美功用和現實作用。
(四)舞蹈教育可以健全審美心里結構,充分發揮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們可以從受過舞蹈教育的學生身上發現,通過舞蹈使得他們身體器官更加的靈活、敏銳了,而且聰不同程度上也增進了自身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這正是因為藝術活動作為人的一種高級精神活動,它極大程度上促進和提高了人的思維能力,這也充分證明了“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這一偉大論證。
(五)舞蹈有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
舞蹈可以使身體器官靈活敏銳,從而增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能力。舞蹈教學聰題材、主題、表現形式等都是豐富多彩的,每一個舞蹈作品都有它的獨特的創作背景。學生在舞蹈的學習、排練、表演過程中都可以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藝術想象力、創造力和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力。舞蹈的節奏性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和節奏感,感受事物的有序性,增強學生的辦事能力。
作者簡介:劉志華,女,中學二級,畢業于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現任教于南昌縣蓮塘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