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代詩詞是中華文明璀璨的明珠,是漢語水平發展的精華之作。而且詩詞的考核早就被列入到了高考的范疇中去,所以這就使得古詩教學在高中語文教育中一樣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幾個方面對此加以闡釋。
[關鍵詞]古詩詞;語文教學;作用
古詩詞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和瑰寶。古代詩歌的特點是注重韻律和美感的體現,能夠在審美之于對學生的語感形成良好的影響。下面筆者主要從提高審美、陶冶情操等幾方面來介紹古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強學生對于古代語言的韻律感
高中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理解和解讀各類文章,相對于現代文章閱讀理解能力來說,古代文獻肯定是比較難懂的,很多學生都無法很好的完成對于古代漢語的解析,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語感,單純讓學生去背誦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只有融會貫通的教學才會有意義。如何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呢,學生的語感訓練學習,重要的不在于學了多少語言的名詞術語,更重要的是學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學習優秀的文學作品,能使學生學到規范精彩的文學語言。詩歌語言,往往又是很精煉的,是運用語言的典范,也是學生鍛煉語感的好材料。不同的詩人、不同的詩歌作品,語言風格、語言藝術也各不相同,或優美婉麗,或放縱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樸素自然。尤其是對于古代詩詞的多讀多看,對于學生的幫助很大,比如屈原的《離騷》,里面不僅有很多豐富的古代語言,還有很多對于一些古代的器物的描寫,光是對香草的描寫就有很多中國,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多讀此類詩詞對學生對古代漢語形成一個全方位的了解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學生多讀這類詩歌,對于他們模仿、借鑒優美的文學語言,發展學生的古代漢語解讀能力,無疑都是具有直接的作用。
二、能夠豐富和拓展學生的思維
思維,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之分,文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喚起聯想和想象,發展想象力,進而誘發創造性思維,這是文學的魅力所在。古今中外,不少偉人對詩歌都表現出相當大的熱情,據說,拿破侖出征時,騎在馬上還在讀歌德的詩。毛澤東、周恩來等都愛讀中國古典詩歌,他們還能寫作精彩優美的詩詞。這些偉人高尚的思想境界,寬廣的胸襟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跟他們深厚的古詩詞素養具有密切的關系。形象思維是創造力的源泉,而發展形象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高中生多讀古詩名篇,有助于發展形象思維能力,從而培養高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三、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
文學教育是一種美育,文學教育應當給人以豐富的心靈體驗,通過文學的陶冶,鑄成審美的心靈。膾炙人口的詩詞名篇為人們喜聞樂見,對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也非常適宜。學習古今優秀詩文名篇,體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藝術美和語言美。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雖然理解簡單,但是由于作者借景抒情,通過國仇家恨,其實是表達了對于李楊之愛的深深惋惜,這對學生從另一個方面去看待唐朝這段歷史很重要,也很有意義。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寫出了一幅恬靜優美的山景,表現了詩人熱愛山河的思想感情。在優美的古今詩歌意境的感染熏陶下,受到美德教育,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好的詩歌同好的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作品一樣,都能陶冶情操。但詩詞的作用更為直接。其他文學樣式,或側重故事,或側重知識,或側重趣味,直接調節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詩歌。詩是抒情的,直接訴諸情感,又有節奏,語短意長,易于背誦記憶,使人百讀不厭,無形中受到熏陶感染。如讀《夜上受降城聞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重音落在“吹蘆管”“盡望鄉”上,這六字就形象地展現出靜穆的夜景,表現征人的無限鄉思。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必能體會那種悲涼與痛恨戰爭的情懷。》一夜征人盡望鄉,一夜讀得平緩,“征人開始上升,盡望鄉達到頂點,”盡”更重。通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激起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的學生是能夠深深體會的。
四、拓展知識面,健全人格
優秀的詩歌作品,總是從某一方面揭示了社會生活的本質,不同的詩歌往往反映了多樣化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形象地告訴了人們應該怎樣認識生活,怎樣面對生活,怎樣創造生活。詩歌是社會人生的濃縮,可以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多讀這類作品,能夠培養他們認識生活、創造生活的能力。比如《詩經》中的描述對于我們認識那個時代的生活風貌都有很大的幫助,其中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和平的渴望是高中生價值觀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孔雀東南飛中對于愛情的渴望和因為無法得到而離去的悲哀,和那種在逆境中仍然不滅人格和尊嚴的女性形象等等,這些都向我們再現了我國千年歷史文化所凝聚出的人文精髓,是古代人勤勞勇敢的象征,對于高中學生的人格教育有很大的好處。
五、與高考緊密結合
眾所周知,目前的高考考核內容中古漢語內容不在少數,但是這些題目的特點是基本出自課本,而且難度上只是在中等上,也就是考卷避開了很難的古漢語題型,這是因為考慮到高中生對于古漢語的理解程度的問題。所以其實這方面的題型只要認真對書本知識進行掌握是可以拿到高分的,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在寫作中,能夠對古代漢語進行深刻理解的學生會發現,在寫作中能夠舉出一些深刻案例的一般都是古漢語的詩詞文章之類,相對分數也會高,所以古漢語的學習對于高中生來說意義很大。有這樣一道題目:解析離騷中香草的類型,這么一來,那些在課堂上認真聽的同學就占了先機,因為本身這些題目不難,關鍵在于學生在課堂上的理解程度。
參考文獻:
[1]陸志平著.語文課程新探[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2]彭雪卿.經典詩文誦讀策略研究與實踐[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年5月
作者簡介:邢成斌(1973-),男,黑龍江省克東縣人,中學一級教師,大學本科畢業,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