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詞作為高中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把握好當今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特點,利用宋詞文本的獨特性,運用朗讀、意境創設、形象分析、結合背景、拓展練習等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審美情感進行激發和培養。
[關鍵詞]宋詞教學;審美情感;培養策略
現代社會處于一個充滿“技術性”和“快餐式文化”的時代,與含蓄的古典藝術相比,現代文化張揚著強烈的生命欲望,生命感直露的文化的泛濫不應該掩去流芳千古的古典文學,尤其是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瑰寶。在平平仄仄里,在中國文字的巧妙結合中,似乎可以聽到遠走時代的足音,也找回一些不曾細心體味過的情感體驗。我們在現代社會尋覓的應該是這樣一種含蓄的,凈化了欲望的清澈情感體驗,我們的內心需要的正是一種古典人文的氣息和意緒。語文教師要把握好宋詞單元的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宋詞獨特的文本特性,結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特點,對學生審美情感進行激發和培養。具體說來,教師在課堂上主要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朗讀,在朗讀中培養音樂美感。
有限的課堂,老師往往注重把認知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忽略了朗讀的重要性。語文課堂上,朗讀是學生第一步接觸文本。宋詞的音樂美感是豐富的,長短句配合,平仄規范,都使宋詞讀來如旋律般優美動聽。朗讀可以使學生初步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調,在讀音變化中,在節奏與韻律變化中去嘗試把握細微的情感變化。
二、分析意境,在意境里體味情感的寄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以境界為最上”,宋詞教學的意境是語文教師要重點講解的部分,因為意境的不同,直接影響到詞作感情的表達,這也是激發學生審美情感的重要突破口。詞境的幽細深婉最能言說人生復雜細膩的情思。講解意境要先為學生逐一分析構成意境的一組意象,引導學生在一些客觀的物的描寫中如何組合成一副富有感情的畫面。比如《雨霖鈴》,教師首先要先讓學生找出文中出現的客觀景物,“寒蟬”、“長亭”、“都門帳飲”、“蘭舟”、“暮靄”,這些客觀景物描寫單獨并不能引發學生的感情,教師應該把它串聯起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各個意象進行解讀,并在意象解讀中一步步帶領學生帶著自身情感體驗進入到組合成的整個意境里,去揣摩那一山一水間蘊含的深厚的情感,用動情的語言,以自我代入的方式或者借助生活實例,激發學生的同情,讓學生產生對作品對作者感情的共鳴。
三、把握形象,在形象的塑造中體會深沉的感情
如果說教師在宋詞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分析意象是幫助學生奠定了審美感情的基礎,那么進一步對形象的把握則是使這種隱約的情感變得更加具體化。詞不像小說,人物刻畫入木三分,但詞的細膩描寫常常是引導讀者去親近形象把握形象的途徑。這就要求教師在宋詞教學中不可忽略一些細節,要充分挖掘出詞中塑造的形象。比如《聲聲慢》,“最難將息”,首先看到的是一個未能入睡的女子,“晚來風急”,天漸晚漸冷,這個女子獨自一人“三杯兩盞淡酒”依然無法消除寒冷,“守著窗兒”,倚在窗邊的她,看到“雁過也”,還看到了“滿地黃花”,聽著細雨滴滴答答。這樣順著詞句塑造起一個孤獨凄婉的女子形象,學生自然而然就能體會到一種“怎一個愁字了得”的愁苦情感,而且更清楚地體會到這種愁苦是源自于孤獨凄苦,這種孤獨凄苦是源自于一個柔弱女子晚年寡居的現實。
四、結合背景,充分理解個人情感的抒發和時代的現實。
任何古典文學的教學都存在這樣一種困難,就是文本的寫作背景是離我們的現實生活甚為遙遠的歷史。要激發起學生的審美情感,就必須結合歷史背景,讓學生走回歷史,去理解那種情感發生的根源,把握時代的現實,在歷史背景里充分理解了情感之后要帶回到現實里去體驗和審視。如《虞美人》,李煜身為南唐后主,本應享盡人間榮華富貴,現實卻偏偏連遭不幸:南唐國土被迫割讓宋朝,30歲不到就喪妻失子,性情率真卻終淪為階下囚。只有這種深刻的人生悲喜經歷,才能有這樣真切感人的佳句。好詞應該是觀照歷史也觀照現實,我們是要把它作為培養審美情感,提高人文素養的途徑來教育學生,該看到李煜從懷念故國的感性情懷里喚起了他自己人生悲歡交加的最深層體驗,上升到生命本身的的感悟——從生命到宇宙,已經超越亡國之恨,成為人類的一種共同情感,人生有限而天地宇宙無限,人生的愁苦比起奔騰的江河是渺小的。這點是極其容易就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的。
五、拓展練習,真正把宋詞融進學生心靈體驗中。
以上四點僅僅是針對課堂上而言,此外,教師還應該通過課后一些拓展練習,如學習填詞,改寫,宋詞朗誦會,宋詞讀后感等等來補充課堂教學,讓宋詞真正從課本里走進學生的心靈,培養起他們的審美情感。
總之,語文審美教育對喚起學生沉睡的感悟,挖掘發現美的眼光,都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培養起學生的審美情感才能使學生的審美活動更具自主性。在教材的眾多文本中,宋詞細膩的抒情方式、豐富的情感內涵,充滿心情意緒的古典人文氣息,成為教師進行審美情感培養的最佳文本教材。教師要對宋詞教學重視,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更多優良的教學策略,帶著一種詞情詩意進入課堂教學,讓我們的學生情感更加豐富,在生命欲望張揚的當今時代里依然能帶著一顆古典的詩心尋找心靈的滿足。
參考文獻:
[1]董學文.美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劉慧.詩歌教學與審美教育[J] .當代教育科學,2009(14)
[3]鄧喬彬.唐宋詞美學[M] .濟南:齊魯書社,2004
[4]吳惠娟.唐宋詞審美觀照[M]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5] 宋其蕤.語文教學美學論[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3
[6] 谷守莉.古詩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09(06)
作者簡介:林霓(1985-),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2009級語文學科教學論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語文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