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從詞性、詞義、和語用等幾個方面探討“多/少”的對稱與不對稱性,我們發現不僅“‘多/少’+名/動/形”會有這種現象出現,其構成的粘合短語“很多/少”、“不多/少”也會有對稱與不對稱之分。通過分析,簡要的說明了與“多少”相關的表示數量的詞語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
[關鍵詞]多;少;詞義;語用;對稱;不對稱
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即使是最簡單的文字,一經推敲深入都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收獲,“多”和“少”就是其中之一。這一對漢語中使用頻率很高的反義詞,它們有很多相同的用法,而在詞義、詞法、詞性上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甚至差異更明顯,語言學上把這稱為語言的對稱與不對稱性。沈家煊在《不對稱論和標記論》中曾提到:“語言的不對稱是絕對的、永久的,而對稱是相對的、暫時的。對稱的狀態一旦形成,馬上又會產生新的不對稱。”一直以來,有很多語言學家們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在我看來,不同的用法結構中應該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即最能鮮明體現出其特點和差異的面。所以本文將從一個統籌的角度對“多”和“少”的詞性、與“多∕少”相關的幾個固定詞組的用法進行多方位的分析。
一、“多/少”單用的對稱與不對稱
(一)“多/少”+ 名
我們分析“多/少”的語義特征時會發現它們的義項中,有表示數量的,也有帶感情色彩的,其中最主要的是表示數量,這種用法也是應用最多的。“多/少”的基本義“數量大/少”,都是用于說明事物存在的數量情況:
Eg1:多山多水這才是桂林啊!
Eg2:他從來都是寡言少語,你別介意啊!
從其派生義來說,“多”有“超出原有或應有的數目,比原來數目有所增加;過分的,沒必要的”的意思;與之相對的,“少”也有“不夠原有或應有的數目”的意思:
Eg3:咱們這是說閑話兒,誰也別多心!
Eg4:這一章好像要多一節對吧?
Eg5:這書怎么會少五本?
Eg3中,“多”就引申為“過分的、沒必要”的意思;Eg4中,則為“增加”義;Eg5中,“少”引申為“不夠原有數量”的意思。這些都反映了“多∕少”在運用時具備的量性特征。
(二)“‘多/少’+ 動”
謂語是動詞時,“多∕少”可以在謂語之前做狀語,修飾限制謂語,形成“‘多∕少’+ 動”結構。對于這一結構,有些學者認為有“‘多’+ 動”而沒“‘少’+ 動”,但也有人與其意見相反,認為有“‘少’+ 動”沒有“‘多’+ 動”。在這里,我個人認為這兩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利用“多∕少”的意義和整個句子結構的意義來進行對比,屬于同一方向的才可以搭配,相反方向的即使句子能讀通卻也不能成立?!啊?少’+ 動”的結構是存在的,而且“‘多’+ 動”和“‘少’+ 動”在結構形式上是完全對稱的,不過從語言意義上來講卻是完全不對稱,即互斥的。從上述兩組例子中抽出最典型的代表來比較就知道:
Eg6:在人手不夠的情況下我們更要多做事。
Eg7:上課的時候少說話!
…少說話
…多做事
從直觀的“多做事”和“少說話”來比較,結構形式是一致的,區別只在于“‘多’+ 動”表示肯定積極的意義,“‘少’+ 動”表否定,是從一個對立面出發表達人的主觀態度意見,其最終都是想達到對自己有利的目的,動機和出發點其實是一樣的。所以說“‘多’+ 動”和“‘少’+ 動”是屬于形式上對稱意義上不對稱的,并不能片面的取其一而否定其二。另外,謂語是形容詞的時候,“多∕少”同樣是充當狀語,具體的分析是跟上述相似的,此處就不再進行詳細解說。
二、“很多∕少”“不多∕少”用法比較
在語言的運用中,“多∕少”經常受到副詞“很”的修飾。“很+多∕少”基本上都不被看作是“多∕少”的組成結構,而更多的被當作一個粘合性的短語來使用,可以說分析“很多∕少”對我們了解“多”和“少”的對稱關系是很有幫助的。
(一)“很多”+ 名
“很多”可以作定語修飾名詞,但是“很少”不能修飾名詞,看以下幾例:
Eg8:內蒙古草原上有很多牛。
→內蒙古草原上有很少牛。(€祝?
Eg9:江蘇那邊有很多徽派建筑。
→江蘇那邊有很少徽派建筑。(€祝?
用“很多”修飾名詞,主要表示數量很大?!唷旧砭褪菬o上限的,在前面加上副詞‘很’,可以說是‘多’的比較級,從情感色彩上看可以看作是一種量的擴張和夸飾,以引起注意。而“很少”不能加名詞,下面將會從側面展開分析。
(二)“很少”+ 動
“很少”可以作狀語修飾動詞,但是“很多”不可以:
Eg10:即使是周末,我也很少看電影。
Eg11:基本上我很少吃晚餐的。
以上這兩例,都不能換作是“很多”,那樣句子不但說不通而且不符合用語習慣?!佟胁唤洺5囊馑?,“很少”就比不經常的頻率更少,因為“很少”往往是通過對事物的量化減少而達到對量的否定,在人們的認識中,它相當于一個否定詞了。因此,它作為一個整體的副詞就可以修飾動詞或形容詞。從這個層面上看,跟“很少”相對的詞,應該是用“經常”,但是“很多”并沒有“經?!钡囊馑?,所以不能換,這跟上面的“‘很多’+ 名”不能換成“很少”是一樣的道理。綜上所述,“很多”可以作定語但不可以作狀語,“很少”可以作狀語但不能做定語,從兩者的功能上講,作狀語和作定語是兩種對立的狀態。
(三)“不多/少”與“很多/少”
陸儉明認為“不多”和“很少”、“不少”和“很多”功能是相同的,這與他們自身意義相關,因為“不多”、“很少”都是言少,“不少”、“很多”都是言多。如果按這種說法,那么“不少”就可以接名詞,而“不多”就可以接動詞:
Eg12:綠化過后,路邊增加了不少樹。
→…………不多樹。(€祝?
Eg13:抗日的時候,這里其實有不少根據地。
→…………不多根據地。(€祝?
一般來說,“不 + 單音形容詞 + 名”是說不通的,但此處“不少”是作為一個雙音形容詞。若依陸儉明先生的意思,“不少”是用來表示多的,相當于“許多”。而“不多”并不是一個雙音形容詞,它只能接動詞:
Eg14:他蹲在墻角,不多說話。
→…………不少說話。(€祝?
Eg15:說完這句話,他再也不多看我一眼。
→…………不少看我一眼。(€祝?
從這兩個例子看,其實“不多”并不是作為一個整體的詞出現,“不”指“沒有”的意思。分析Eg14而“多”并不是與“不”粘合在一起,相反是與后面的動詞“說話”聯系比較緊密。“不”應該是反應“多說話”的反面,而不是說反應“多”的反面。如果說非要“不多”和名詞連用的話,那唯一的變化就是“不多”不再是狀語而是謂語,如:“這條路樹不多”,這也是可以的。
在此,我很認同陸先生所說的“不多” “很少”、“不少” “很多”功能相同之言,但是我想強調一點是:“不多”并不就是言少,同樣“不少”也不一定就是言多,請先看下圖,下面我們還會涉及到另外一些與“多∕少”相關的結構和搭配。
如圖,這是一個以‘0’為頂點以右為正方向的坐標軸,它沒有上限。在這上面標注出‘極少’<‘很少’<‘少’<‘不多’、‘不少’<‘多’<‘很多’<‘極多’(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都只是表相對意義上的,而不是絕對的),然后我們就可以較為清楚的看到這些詞所表示的語義大概在哪個范圍內。從最左邊開始是‘0’,‘極少’是少的一種臨界狀態,但是它的下限是大于零,然后依次是‘很少’和‘少’,這應該都是沒有疑問的。接下來是一個交集圈,‘不多’和‘不少’都在里面,這兩個詞所表達數量之間的大小不能明確區分,再往后的‘多’、‘很多’、‘極多’的關系也是很明顯的不存在任何爭議。
那么下面,我就來詳細分解一下‘不多’和‘不少’這兩者的區別:‘不多’的反面并不就是少,上圖就可以看出那中間還是有距離的,正如‘不對’并不就是‘錯’,這中間都是有一個過程的。同樣,‘不少’也就不表示‘多’,更別提‘很多’了。但是說‘不多’所存在的區間是往‘少’趨向,‘不少’所存在的區間是往‘多’趨向的卻是可以的。以下兩組例子中,‘不多’和‘不少’都沒有表示一個確定的數字,從字面上來看無法比較,雖然一般來說是‘不多’<‘不少’的,因為‘不少’比‘不多’更貼近于‘多’,不過具體指稱數量時還要依環境而定,因為兩者雖然有活動的范圍,但都不是一個定量:
Eg16:錢不多,只夠我們幾天的吃喝。
Eg17:錢不少,你可以添置很多新的家電了
結合具體語境,可以發現這一組中的兩個句子都是直接順承前句的意思往后表達的,那么‘不多’即是一點都不多甚至還蠻少,而‘不少’則是‘一點都不少’甚至有很多。所以,語義上,‘不多’<‘不少’,這也是一般的情況。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跟確切的數字比較不同,并不能表示實際數量的大小。
Eg18:錢不多,卻夠他用一輩子。
Eg19:錢不少,但是填滿龐大的資金漏洞遠遠不夠。
順著同樣的思路往下:第一組中,兩個句子都有一種轉折的語氣在里面,直接用轉折詞“卻”、“但”表示出來。Eg18的轉折,表示雖然用的數量詞語是‘不多’,但實際表示出來卻有‘多’、‘很多’、甚至‘極多’的意思;同樣分析Eg19,‘不少’雖然是表示不是很少的意思,有往‘多’區間的走向,但是如例子所言,“……遠遠不夠”,說明在這一環境下,表示出來的卻是‘少’、‘很少’、甚至‘極少’的走向。所以,在此組中,從語義上我們可以說‘不多’>‘不少’,但是這不代表具體的數量關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多∕少”雖然在語義上時相對立的兩個反面,在使用上,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說可以都表示一個量的零界點,可以都表示說話者的語氣、數量程度;同時也會存在很多不對稱的時候,這跟它本身的引申義和語用環境有很大關系,如‘少’可以表示‘失去、欠’等意思。另外應該從不同方面去分析:
首先,對于“多/少”單用的對稱和不對稱,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詞性以及句子結構去分析,若詞性中包含共有的量性特征,則可以從其感情色彩上來看。當兩者在以上幾點上都沒有交集或者說沒有可比性的時候,我們就要分析整個句子,設計語境的褒貶色彩對它影響會比較多;其次,在一些特定的粘合性短語,如:‘很多’、‘很少’、‘不多’、‘不少’,這一類詞組,我們需要比較的應該是其在語義上所表示的數量程度,可以借用坐標以及區間來標識,同時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最后,對一些特殊的用法,則要從“多/少”在句子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其對整個句子的句法的建構功能來看。
參考文獻:
[1]陸儉明.漢語中數量詞的作用語法研究和探索(四)[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3]裘榮棠.“多”與“少”語法功能上的差異性[ J ].中國語文.1999.
[4]沈家煊.不對稱和標記論[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5]邢福義.漢語語法結構的兼容性和趨簡性[J].世界漢語教學,1997.
作者簡介:梅傲寒(1990-),女,漢,湖北大學文學院07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