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是新時期文學研究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眾多研究者紛紛依據自己對文學思潮的理解發出自己的聲音,雖然難免良莠不齊,但就研究成果的規模和整體質量看,應該說是成績喜人,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
[關鍵詞]文學思潮;后現代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
單就專著而言,從何西來的《新時期文學思潮論》(江蘇文藝出版社,1985)到周曉風的《新時期文學思潮》(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再到席揚的《文學思潮:理論、方法、視野:兼論20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若干問題 》(上海三聯書店,2009)、丁帆的《文化批判的審美價值坐標: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流派與文本分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9),已有超過100部之多。而新時期以來研究文學思潮、文藝思潮的論文已多達1000余篇,更是一場“美麗的混亂”,其中不乏黃修己、嚴家炎、孫玉石、溫儒敏、程光煒、丁帆、董之林等知名評論家的力作,而張清華、盧鐵澎、席揚、楊春時等更是以系列高水平的論文,為文學思潮研究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但是,綜觀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成果,仍然存在著不少的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現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概念的混亂、理論的薄弱和規范的欠缺。目前,當我們第一次翻開研究新時期研究文學思潮的一本著作或一篇論文時,我們根本沒有把握預測作者對文學思潮有著怎樣的理解,不知道他會把哪些文學現象作為研究對象,他會新命名哪些文學思潮。當然,這也許是文學思潮研究一度成為“熱點”,看起來生機勃勃的原因,這在初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個學科或一個學科分支要得到充分的深入的發展,必須建立相當的規范,這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常識。在建立文學思潮研究的學術規范時,一方面要注意避免過緊過死的一元化思維模式,比如既可以從創造方法的角度把文學思潮分為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等文學思潮,也可以從文化角度將文學思潮分為精英文學、通俗文學、主流文學等思潮,當然還可以有其它的言之成理的能一貫到底的劃分標準,以保持文學思潮研究的活力。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止過松過泛的以多元化為借口的混亂。正如盧鐵澎所說“把以題材為依據的‘傷痕’、‘反思’、‘改革’、‘花環’、‘大墻’等創作類型視為文學思潮,必然會導致思潮泛化,直至取消文學思潮。”[1]當然,建構學術規范的工作是相當繁瑣的,比如曾有研究者嘗試過的將文學思潮與創作方法、社會思潮、文化思潮、文學思想、文學流派、文學大事、文學現象相區別比較的工作就應該繼續深入下去。應該用黑格爾的關于有價值的比較的標準來要求研究者。黑格爾曾認為只能看出極似之似或極異之異者,如知道橡樹和槐樹的相似和粉筆和駱駝的不同,不是比較的目的。有價值的比較是能夠識別極異之同或極似事物之異。[2]那種文學思潮不是文學流派、文學流派不是文學思潮的語言游戲是沒有價值的。只有在保持對新鮮文學現象的敏感和反應能力的同時,加強文學思潮的理論研究及學術規范建立工作,文學思潮研究才有可能繼續向縱深發展,我們希望象盧鐵澎這樣踏實的研究者越來越多。
其次,在微觀方面,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還有些地方有待充實。比如在研究資料的充分收集整理,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方面,我們還做得不夠,除了路曉冰編選,孔范今,施戰軍主編洋洋三大冊1400多頁《中國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資料》外[3],還沒有更多的學者在這一領域取得重要收獲。雖然誠如陳曉明2006年所說“要評述這套資料當然還為時過早,它需要經過時間考驗,經過研究者使用的檢驗”[4],但我們還是應該提倡更多的研究者潛下心來,繼續進行細致的研究資料整理編目工作,形成更多的論文集或資料匯編出版,使后來的研究者能更高效率地進行研究工作,加速推進文學思潮研究的發展,提高文學思潮研究的水平。又如對部分作家作品或文學現象的個案研究還有待深入。例如對新寫實小說的研究工作,僅從創作方法的角度,就有人從它的藝術手法的角度認為它屬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有人從它講究細節和人物故事的真實的角度認為它屬于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有人從它力求對生活的原生態還原角度認為它屬于自然主義文學思潮,有人從它追求零度情感、削平深度的角度認為它屬于后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從表面看這些觀點都具有它的合理性,但是把一種現象歸入四種不同的文學思潮,應該說是不合適的,有問題的,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再如從文學思潮的角度對當前的文學現象進行研究方面也還有待突破。
第三,在宏觀方面,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還有些方面值得加強。比如在各種文學思潮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方面,很多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著作對此未作分析或者著力不夠。各種思潮之間的關系是互相促進、傳承和發展,還是互相對立、矛盾和斗爭,或是二者兼而有之?是什么樣的來自文學自身的內部動力或是來自外部的社會政治文化力量促使它們形成這種相互關系?這種關系對我們的文學發展創新有什么樣的啟示?只有回答了這些問題,才能使文學思潮研究突破僅僅滿足于勾畫出某些思潮的存在的現狀,對思潮的生動的涌動起伏和潛在的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揭示。比如在文學思潮研究的目標方面,它的目標應該不僅僅是對已有的文學現象進行恰當的梳理,寫論文出專著。我們認為,它的更重要的目標應該是探尋文學思潮發展運動的規律,為當前文學的發展提供更科學的理論指導,使文學能夠健康地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使中國文學以更高的水平走向世界,自立于世界文學之林。我們目前的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在探尋文學思潮運動的規律方面應該說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沒能對當前的文學創作產生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盧鐵澎:《文學思潮分類的原則》,《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0年第5期。
[2]黑格爾:《小邏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
[3]路曉冰:《中國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4]陳曉明:《更新的平臺 更強的碰撞》,《文藝報》2006年10月28日。
作者簡介:田娟(1978-),女,重慶開縣人,重慶日報報業集團記者,從事新聞傳播及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