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二十一世紀,在高度的物質文化水平之下,人們在滿足物質的需求后,對精神方面的需求也大大提升了,尤其是對生活環境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后現代主義的出現,影響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室內設計領域中,其思想精髓已經成為了當代室內設計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
一、后現代主義的淵源
后現代主義(Post-Modemism)這一稱謂來自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Jencks),而理論基礎則來自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所著的《建筑的復雜性與矛盾性》。后現代主義出現的時間是1875年,這一年被認為是西方國家從民族國家的觀念過渡到全球互動的政策的轉折點。在西方建筑史上,后現代主義在建筑學發端是1972年發生于美國圣路易斯市的舊建筑群“普律特伊果”的爆破,這被看作是西方現代派建筑死亡,后現代建筑挺身而出的時間標志。后現代主義批判現代主義、國際主義風格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減少主義的特點,提倡以裝飾的手法來達到視覺上的豐富,設計講究歷史文脈、引喻和裝飾,主張折衷處理;后現代主義雖然產生在二十世紀60年代末,而在70、80年代得到全面發展,在國際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后現代主義的特點
(一)模糊性
后現代主義的模糊性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后現代主義本身的模糊性
它是不需要靠它之外的“他物”來為其下定義,而是靠其“不可界定”本身來自我闡述自己,后現代主義與傳統文化存在不一致性(inconformity)和非同構性(heterogeneity),運用傳統的語言是無法說明后現代主義,即在這點上傳統文化和思維對后現代主義進行說明就失去了有效性,這種無法說明就在兩者之間存在一種“不可翻譯性”(untranslatability)。
2、后現代主義產生時間的模糊性
嚴格來講,后現代主義產生于二十世紀60年代,發展于70年代,成熟于80年代,時間段劃分是被社會所公認的,但它與晚期的現代建筑是相互并行發展的,直到二十世紀70年代中期以1977年詹克斯為首的后現代建筑理論家又出現了幾部關于后現代建筑的理論書籍,再次掀起后現代建筑探討熱潮,并引起西方國家建筑界的廣泛重視,那么,準確地界定某一主義或思潮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切實際的,所以之前的時間中后現代主義也是發展很緩慢的,新鮮事物的出現要被大眾所接受認可是需要時間的。
3、后現代的隊伍的模糊性
每一時代的思潮,從一開始的啟蒙到最終被大眾認可,這個過程需要很多人士的參與,思想家、建筑家,包括政治家,都為后現代主義的出現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我們不能很清楚地將他們區分開來,他們的出現也不是約定好的,所以我們簡單地以他們所在的領域進行劃分。首先,被堪稱后現代建筑最重要的三位理論家,他們的多部著作構建成了后現代建筑的理論體系,文丘里(RobertVenturi)對現代主義采取完全否定的態度,主張在否定的基礎上建立新的建筑觀點;斯特恩(RobertStern)并沒有完全否定現代主義,而是在繼承和批評的基礎上企圖找到一條能綜合現代主義缺陷的途徑;詹克斯(CharlesJencks)是宣告現代建筑死亡的代言人,是第一位把“后現代主義”引用到建筑領域的人,通過他對后現代建筑理論的系統闡述使后現代建筑變成一個國際通用的術語,廣為流傳。但他們本人并不承認自己是后現代主義者。其次,為傳播和形成做出貢獻的成員,他們稱自己為后現代主義者的人們,意大利建筑學家皮亞諾和英國羅杰斯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大師。
(二)隱喻性(metaphor)
對于超越傳統文化的后現代主義,無法通過一般表達方法和途徑加以表達和說明后現代性中的因素,只能依靠隱喻和各種象征的方式進行說明,并且通過不斷發明各種符號、信號和象征,來表達那些不能使用傳統語言表達清楚,本身不可表達的東西,反而對于傳統語言采取批判態度。從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出后現代主義也采用夸大、脫離實際的方法,把我們帶入傳統以外的界域,使我們產生不能使用正常的語言和思維去理解后現代主義的想法。后現代主義者在其論述和批判中,不僅運用他們自己所創造的詞語和概念,而且也使用語言以外的象征、信號、圖形及各種時空結構,以達到象征性地表達那些“不可表達性”的目的,他們的思想觀念及其表達方式中所包含的那些不可表達的東西,本來就屬于他們的思想本身,并始終伴隨著他們的論述和表達過程。
(三)多元性(diversity)
后現代主義是跨學科和多流派構成的思潮,在研究的過程中本身要求從多方面和多領域的角度進行,而且,作為研究對象的客觀事物,本身也包含著多種性質和多方面的特征。后現代思想家在批判現代主義的時候,很自然地進行了多學科和綜合性的多元研究和探討,而此基礎之上產生多元的研究批判方法;它同以前的各種多學科的多元的研究批判方法不同,其目的不是為了延續和鞏固原有的文化發展路線及其成果,而是為了創造一種高度自由的創作精神,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打破各種規則和形式的約束,尋求創造新的文化的多種可能性。在后現代主義者中存在不同的思想分析及方法,它們都追求自由的創作,追求自由的境界,以發明制作的符號表達自己的思想,這種五彩繽紛的創作手法,也使我們感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多元性。
三、后現代主義對當代室內設計的影響
(一)當代室內設計出現的特點
當代室內設計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出現了綜合的、科學的、新穎的、關注人性化具有前衛大膽的特點;后現代主義是一門綜合多學科的、復雜多變的東西,它吸取各個學科之所長,尤其是符號語言學,通過符號學的不斷創作,使得其漸進式的發展步伐,一步步地創新,讓大眾所接受,更貼近生活地關注人,關注與人相關的物質,這樣使得室內設計發展的方向更具有廣泛的發展領域;在與建筑學脫離成為獨立的學科后,室內設計發展平緩,后現代主義引領我們走進新的發展天地,可以這樣說,后現代主義的到來為我們的室內設計行業開辟了嶄新的篇章。而在室內設計方面,室內設計師及其作品其思維打破原有的束縛,吸收新鮮的知識,開拓了自身創作的領域,表現在作品方面也是有大幅度的提高,他們運用自己制作的符號,表達自我的心聲,并通過各種媒介讓我們大眾理解其作品,接受其作品,最終與設計者產生統一的想法。
(二)當代室內設計的風格
室內設計風格的趨勢:健康、環保、低能耗的自然風;不同風格的混搭;玩樂、情趣主義。
健康、環保、低能耗是我們一直提倡綠色話題的主題,室內設計沿著節約循環利用及關注人的方面,使我們的設計逐步走向正規化可持續的發展環節,現代人對室內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迫使我們的設計者們運用實際情況解決困難問題,這個過程中產生出不少的優秀作品,既杜絕奢侈浪費現象,還替雇主節省經費,同時達到物美價廉的設計效果。當代材料的不斷更新,技術的進步,使大眾能擁有健康環保的產品,使大眾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真正享受更健康、環保、低能耗的環境。
玩樂、情趣主義,由于后現代主義強調設計形式語言的含糊性和戲虐性,他們經常使用分裂與解構的手法,將完整的表現形式重新打破重組,通過拼貼的手法,表達設計語言的模糊性和更多的含義,用一種十分感性的形式語言來表現出設計的內涵與外延,才使得這種玩樂、情趣主義出現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在室內設計風格上影響至深。在室內設計中的娛樂性,無論從形式方面還是心理方面都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室內空間中六個面的設計已不單單是傳統的白墻,需求使得這種狀況必須進行徹底的打破,利用生活中的點滴營造娛樂,使在巨大社會壓力下生存的人們得到緩解,從身心各個方面獲得愉悅。我們不能回避這種娛樂性帶給我們的消遣,同時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好的方面,但同時我們也認為處處娛樂反倒成為垃圾的表現了。這種趨勢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關注人的生存而產生的。
四、結論
在后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其思想波動了中國乃至全球的各個領域,中國的室內設計也出現了較大的進步,切身感受頗深。在這種風靡全球的情況下,我們也深深思考著后現代主義長期存在的領域應該怎樣繼續擴大發展自己,同時也存在著很多沒有解決和沒有關注到的問題,綠色設計、娛樂設計、人性化的設計,還有當今熱門的“經濟”設計,都有缺乏關注的方面,有的只是提倡并沒有做出實際的效果。當然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我們的思路也應該緊隨其后,時時刻刻關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使中國室內設計這個行業走得更快更遠。
參考文獻:
[1]詹和平.后現代主義設計[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年.
[2]高宣揚.后現代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3]羅小未.外國近現代建筑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年.
[4]張青萍.20世紀中國室內設計發展解讀[J].藝術百家,2009(1).
[5]羅廣宇.后現代精神在室內設計中的重要性[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10月.
(作者簡介:王智睿(1980.1-)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大學本科,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室內設計。)